⇧
8610NEWS
来自CUP的最新新闻
全部媒体
路透新闻
BBC新闻
华尔街日报新闻
星岛日报新闻
cnBeta新闻
FT中文网新闻
纽约时报新闻
CUP新闻
RCI新闻
半岛新闻
早报新闻
日经新闻
rfi新闻
共同社新闻
engadget新闻
联合报新闻
多维新闻新闻
世界新闻网新闻
ETtoday新闻
财新新闻
全现在新闻
端传媒新闻
ABC新闻
东亚日报新闻
欧洲时报新闻
环球网新闻
VOA新闻
DW新闻
中時新聞網新闻
立場新聞新闻
星洲网新闻
文化
/
2023.06.01
18
:
42
紳士大哥:落後社會才會講 顧客永遠是對的
社会
打工仔
服务业
服务生
顾客
在背後嘲笑顧客,今時今日這種服務態度固然不應該,但亞洲人喜歡說的「顧客永遠是對的」,卻未必能夠套用到西方國家。這正是很多人由香港移居到英國之後,其中一個非常不適應的地方,甚至有些人,會因為從事服務行業的西方人沒有給予亞洲式的「尊重」,而感覺被歧視。
文化
/
2023.06.01
18
:
41
趙子龍:電腦做甚麼都比人類好,除了模仿人類
漫画
科技
/
2023.05.31
18
:
50
AI 孫燕姿:當音樂遇上人工智能
社会
人工智能
创作
歌手
法律
版权
音乐
近期在 YouTube 和中國影片網站 Bilibili 興起「AI 孫燕姿」熱潮,以人工智能學習新加坡天后孫燕姿的音色與唱腔,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對於「AI 孫燕姿」忽然「出道」,孫燕姿在網誌回應時表示人類再怎麼快也無法超越 AI,反問自己:「該怎麼跟一個每幾分鐘就能推出一張新專輯的『人』比呢?」在歐美,亦有人利用 AI 音樂生成項目 Riffusion 製成專輯,引發諸多討論,例如 AI 技術,會怎麼改變音樂產業?
文化
/
2023.05.31
18
:
49
【只有黑暗沒有榮耀】校園暴力,南韓人的「集體記憶」
韩国
社会
南韩
学校
学生
复仇
欺凌
法律
霸凌
Netflix 劇集「黑暗榮耀」帶動南韓社會討論校園欺凌問題,但諷刺的是,導演安吉鎬亦被爆出在年少留學時曾參與欺凌。欺凌事件在南韓異常普遍,目前卻只能靠受害者長大後站出來指控,欺凌者才會受社會譴責,但他們仍不必為造成他人身心創傷負上刑責。受害者希望往後不必靠自己「復仇」,欺凌者也能得到應得懲罰,甚至是學校及當局能從源頭杜絕欺凌問題。
文化
/
2023.05.31
18
:
48
【不洗衣運動】唔污糟唔洗,污糟都可能唔洗
洗衣
洗衣机
环保
羊毛
卫生
衣服
衣物
一般而言,衣物只要穿著過,就會放到洗衣機清潔乾淨,尤其是經過 3 年多疫情,勤洗衣再加以消毒已成為日常。但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愈來愈多人選擇少衣服,甚至不洗,有的人是為保護衣物原色,有些人則反思衣物明明不髒,為何穿著過就要洗?
文化
/
2023.05.31
18
:
47
你我都是自虐狂?人們為何透過痛苦尋找快樂
心理
快乐
情绪
痛苦
在珠穆朗瑪峰上,現時堆積了超過 200 具屍體,大多是因為缺氧、體力不支,又或者各種意外而死亡的登山客。人們如想征服山峰就要跨越前人屍體,有研究指,平均每 20 名登頂的冒險家,就有一人無法回程,可是依然不斷會有後繼者冒生命危險勇闖山峰。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Paul Bloom 就在著作 The Sweet Spot,探討究竟人們為甚麼自願做一些令自己痛苦、甚至冒生命危險的事情。
文化
/
2023.05.31
18
:
46
來一場實驗:亞馬遜雨林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力
巴西
社会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实验
气候变化
热带雨林
砍伐
在巴西亞馬遜州首府馬瑙斯,科學家正在進行一項實驗,透過提高環境二氧化碳濃度,協助各界了解生態系統的變化。亞馬遜雨林如何吸收大氣的溫室氣體排放?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對樹木有甚麼影響?了解這些,將有助預測雨林在未來幾十年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文化
/
2023.05.31
18
:
45
去到新環境,口音變還是不變?
口音
社会
语言
说话
以口音區分本地或外來人的做法常見。不過,有些人到另一個地方生活以後,會連說話的口音也改變;也有些人則無論在另一個地方生活多久,口音依然無改。口音或多或少決定別人對你的印象,但是甚麼原因促使一個人的口音變或不變?雷丁大學語音學教授 Jane Setter 指,口音是歸屬感的標誌,有意識或潛意識希望融入環境,會影響人的口音。
文化
/
2023.05.31
18
:
43
曾詩敏:以衝浪來體驗很「野」的澳洲
墨尔本
大海
大自然
澳洲
冲浪
运动
体育
香港開始迎來炎夏,我偶爾會格外想念雖說一天四季,但整體微涼、3 月尾 4 月初的墨爾本,特別是跑往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那段,沿海感受著大風,視覺被壯麗的景色震撼,更能以衝浪來體驗很「野」的澳洲。
文化
/
2023.05.31
18
:
42
廖康宇:有關台灣的週休三聯署,從四天工作週講起
台湾
打工仔
职场
最近台灣網民發起聯署,希望令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 3 天(即每星期工作 4 天)的地區,截止時間前已經有超過 5,000 人參與。要講近年在西方國家,尤其是在英國所推行的四天工作週(four-day working week),就不得不提筆者在劍橋大學讀博時的恩師、社會學系教授 Brendan Burchell。
文化
/
2023.05.31
18
:
41
夏海安:Lost in Transportation —— 我迷失在這場飛馳 401 號公路的遊戲(下)
加拿大
公共交通
公路
道路
上回說到在 401 號公路上奔馳,已經是 GTA 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中長距離的快速路線之選,很多南安省或 GTA 居民都十分依賴 401 號公路及其周邊路線通勤,然而我對它可謂又愛又恨。401 號公路寬闊,大多平坦,在非繁忙時間駕駛起來十分舒服,但駕駛時間久了就會發現路面又平又直、風景變化不大的環境頗為沉悶,甚至可能會令駕駛者鬆懈。
文化
/
2023.05.30
18
:
50
香港,如何一步步成為國際航空中心?
香港
国泰
客运
机场
历史
航空
飞机
香港曾經是市民引以為傲的國際航空中心,擁有世界一級的機場和專業機組人員,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其中國泰航空是最具象徵意義的品牌。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副教授王迪安就在去年發表著作 Hong Kong Takes Flight,講述香港國際航空中心的地位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
文化
/
2023.05.30
18
:
49
埃爾多安成功連任,但土耳其民族復興無期
土耳其
国际关系
埃尔多安
大选
选举
經濟重挫、高通脹與地震災情夾擊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仍然利用政治手段,成功在第二輪總統大選勝出,未來 5 年繼續執政,有望主宰土耳其長達 26 年。有土裔伊斯蘭學者分析,埃爾多安成功保住權位,卻未能兌現民族復興承諾,究竟對土耳其與國際局勢走向有何影響?
文化
/
2023.05.30
18
:
48
人類祖先出走非洲後,滯留阿拉伯 3 萬年
古人类
史前
基因
历史
遗传
科學家有共識認為,現代人類 20 多萬年前在非洲誕生,6 萬至 5 萬年前展開全球大遷徙。最新研究則發現了不為人知的小插曲:人類很可能先在阿拉伯半島滯留長達 3 萬年,才遷徙到歐亞大陸其他地方。祖先滯留阿拉伯的經歷,更烙印在我們的基因之中,關乎到常見的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文化
/
2023.05.30
18
:
47
兩個國家一條河,伊朗、阿富汗塔利班為水交火
伊朗
阿富汗
供水
国际关系
地缘政治
塔利班
武装冲突
水坝
伊朗與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上週六在邊境交火,造成士兵傷亡。據報雙方緊張局勢突然升級,源於圍繞兩國共享水資源的爭執。全長超過 1,000 公里的赫爾曼德河(Helmand)從阿富汗流入伊朗東部,早在 2021 年 3 月阿富汗境內用於發電及灌溉的卡馬爾汗大壩落成,伊朗便愈加關注事態。而自塔利班在同年 8 月掌權,兩地在赫爾曼德河問題上的緊張局勢更不斷升溫。
文化
/
2023.05.30
18
:
46
法國禁內陸短途機,對減排有用嗎?
法国
社会
二氧化碳
航空业
飞机
飞行
马克龙
飛機被視為碳排放最多的交通工具,為環保減排,法國落實新法案禁止部分國內地區的短途機航班,但批評人士認為法案只是做「門面功夫」,因轉機航班、來往多個城市的短途機都不受限制,實際上解決不了問題。
文化
/
2023.05.30
18
:
45
口說欣賞努力,實際喜好天賦?
勤力
天分
天赋
心理
潜意识
「沒有後天努力,再多天賦也沒有意義」、「成功需苦幹」,類似的說話或許已經聽到麻木。強調努力之重要,或能為成功人士博得謙虛貼地的名聲,但過分強調,反而可能令不少事業範疇出現「天分偏誤」(naturalness bias)—— 與其他須通過努力而成功的人相比,人們更敬重有天賦的人。
文化
/
2023.05.30
18
:
43
Moyashi:神有沒有辦法創造一個完全不傷害任何人的故事?
社会
消费
网络
今季新番動畫「我推的孩子」第 6 集中,出現了藝人參加真人秀後被炎上,演變成網絡欺凌,最後企圖自殺但未遂的劇情。有關情節情被指影射 2020 年「雙層公寓」中,女摔角手木村花因網絡欺凌而輕生的悲劇。
文化
/
2023.05.30
18
:
42
筆是港媽:Roald Dahl 的神奇魔法筆
英国
作家
创作
博物馆
写作
小说
初中時期,我的閱讀課總離不開看 Roald Dahl 的作品。Dahl(1916 至 1990 年)是英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The Witches、Matilda 和 The BFG 等書籍曾分別被拍成電影和在舞台上演,深受不同年齡層的讀者及觀眾歡迎。一位已故作家的作品,仍然穩居英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兒童文學暢銷榜,而且經常被列入中小學的閱讀書單中,到底他的神奇魔法筆為何有這麼大的魔力?
文化
/
2023.05.30
18
:
41
Hong Kong Infosphere:刻在石頭上的香港離散 —— 捐款碑與海外僑民
香港
捐款
文物
历史
石碑
雕刻
講起香港歷史,對大部分人來說,石碑恐怕都不是首先會在腦內出現的文物,甚至對不少香港史學者來說,做研究時也不會想到以石碑為資料。但石碑在香港並不是罕見的東西,在絕大部分的廟內,或在新界不少山野鄉村之間都可以找到。而捐款碑是其中一種在香港最常見的石碑。
文化
/
2023.05.29
18
:
50
【人生好累】想重返幼兒時期的大人
日本
儿歌
压力
安慰
幼儿
心理
成人
绘本
面對令人疲累的工作及生活,大人有時也會懷念只要嚎啕大哭,就會有人安慰的幼兒時期。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一些上班族的娛樂是與歌手虛擬化身一起唱兒歌、在酒吧中聽繪本故事。這些人或都嚐過成年後的辛酸,想要重拾兒時生活的快樂。
科技
/
2023.05.29
18
:
49
股票投資 AI 外掛,有甚麼樣的潛在風險?
交易员
人工智能
股市
股灾
买卖
以 ChatGPT 為首的 AI 生成工具,正悄悄改變各行各業運作,對股票市場亦不例外,可消化海量即時資訊以提供即時投資建議。西維珍尼亞大學金融學助理教授 Pawan Jain 研究演算法交易長達 14 年,他最近撰文分析華爾街經驗,預告 AI 在股市交易帶來的好處,以及市場失衡的風險。
科技
/
2023.05.29
18
:
48
大腦植入物,助癱瘓者再次行走
精神健康
大脑
步行
疗法
瘫痪
脊椎
脊髓
医疗
脊髓損傷可以導致行走困難甚至癱瘓,較幸運的或者可以通過訓練重新行走,但也有人自此無法再次站立。不同研究一直探索如何幫助癱瘓者重踏步履,科學家試過直接修復損傷並以電刺激腿部肌肉,去年又有研究直接對患者脊髓施電刺激。近日由瑞士研究人員領導、發表在「自然」期刊的研究,則使用大腦植入物,成功令實驗參與者再次走路。
文化
/
2023.05.29
18
:
47
電子歐元能否提升歐元的全球地位?
欧洲
欧元
货币
电子货币
2 月初,荷蘭阿姆斯特丹有超過 1,000 名示威者上街,抗議歐洲央行計劃發行電子歐元,擔心國家以此取代現金,追蹤和控制人民消費;歐洲政界質疑其難以執行,甚至弊多於利。然而,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自 2019 年上任以來,已積極推動電子歐元項目,預計將在 10 月於試點實施,最快 3 年後作最終決定。
文化
/
2023.05.29
18
:
46
【大報復】殺人鯨來了!
动物
杀人鲸
海洋
船
虎鲸
袭击
鲸鱼
近月在直布羅陀周圍,想要報復的殺人鯨 White Gladis 教會同伴攻擊遊艇的技巧,目前相關鯨群已襲擊 3 艘船,導致其中兩艘沉沒。研究人員認為,肇事雌性族長殺人鯨或因曾與船相撞,或被非法捕撈漁網困住時受到創傷,所以執意要報復。
文化
/
2023.05.29
18
:
45
【Soul Monday】建立大碼時裝公司
日本
社会
时装
派遣
肥胖
衣服
身形
日本關西大碼服裝公司「Mr.Bliss」致力於讓肥胖人士變得更好看、更可愛、更值得信賴。公司認為即使胖,也可以穿合身又好看的衣服,不必屈就只能穿寬鬆衣服。社長横尾美德直言:「肥只是個人特徵,不應該覺得羞恥。」
文化
/
2023.05.29
18
:
43
林喜兒:Black Ops —— 黑人無間道
喜剧
影评
种族
卧底
警察
黑人
BBC 半小時的警匪喜劇 Black Ops,是 Gbemisola Ikumelo 和 Akemnji Ndifornyen 繼以黑人演員為主的喜劇節目 Famalam 後,再度合作。Gbemisola 說希望創作一個平日不會有人找她演出的劇集,她希望拍的警匪片包含追逐、槍戰場面,也要好玩、要惹笑,於是和 Akemnji 創作兩個低級警員做臥底的故事。
文化
/
2023.05.29
18
:
42
呂嘉俊:如果食飯食中隻曱甴……
公共卫生
厨房
曱甴
用餐
卫生
饮食
餐厅
不過,近年發現大部分餐廳的態度有變,衛生好像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經理,你們煮的這碟意粉有曱甴。」很多餐廳經理的回覆是:「不好意思,我給你換過新的一碟。」這情況極為普遍,甚至成為常態。
文化
/
2023.05.29
18
:
41
書店們:漫畫
创作
地球
书籍
漫画
阅读
今次我們以「漫畫」為題,談談我們對漫畫的看法、漫畫怎樣改變人生等。
文化
/
2023.05.25
18
:
50
你累了 —— 是身累還是心累?
美国
精神健康
休息
小脑
感觉
疲劳
疲累
运动
頭昏腦脹、提不起勁、連動根手指也嫌費力。我們口中「身心俱疲」的狀態,足以影響健康及生活質素。只是你又能否分得清,那是身累還是心累?美國一項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的研究表明,「感覺疲勞」和「肉體疲勞」並不一樣,若可釐清兩者之別,並瞭解小腦處理疲勞的過程,可能有助找出更好治療方式。
文化
/
2023.05.25
18
:
49
16 年過去,馬德琳失蹤案再次搜查
德国
英国
葡萄牙
社会
失踪
女童
悬案
调查
2007 年 5 月 3 日晚上,尚有 9 天便 4 歲生日的英國女童馬德琳(Madeleine McCann),在葡萄牙南部與家人度假期間失蹤。馬德琳失蹤事件至今懸而未決,女童父母一度受懷疑涉案;直至 2020 年,德國警方認該國國民、性侵兒童罪犯 Christian Brueckner 是主要嫌疑人。目前,警方正搜尋阿爾加維的一座偏遠水庫,希望進一步查明案件。
文化
/
2023.05.25
18
:
48
【禁書市場學】愈禁只會愈普及
社会
审查
书籍
流通
禁书
言论自由
阅读
香港公共圖書館近日把大量知名傳媒人和學者的書籍下架,惹起極大爭議,有傳媒估計涉事書目多達 250 本。人類禁書史源遠流長,2,000 多年前的秦朝就曾焚書坑儒。不過禁書未必是箝制思想的有效方法,牛津大學英文系教授 Emma Smith 月初就在「衛報」撰文,指出禁書行動很多時會帶來反效果,令人愈禁愈想看。
文化
/
2023.05.25
18
:
47
日本數碼大臣警告 G7 各國,人工智能將考驗公眾對民主的信任
日本
社会
人工智能
数据
数码化
民主
监管
资讯
日本數碼大臣河野太郎,在廣島舉行的 G7 峰會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談及即將舉行的日本和英國大選,以及明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可能受到人工智能(AI)的「惡意因素」干擾,將嚴重打擊公眾對民主政府的信任。
文化
/
2023.05.25
18
:
46
加入薯條的英式中餐,還算中餐嗎?
英国
中餐
唐人街
历史
社区
移民
菜色
华人
早前,美籍亞裔 TikTok 用戶 Soogia 對英國人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分享的菜式表示困惑,因為那不太似她熟悉的中國菜,包括美式中餐。有關主題 #britishchinesefood 迅即惹來熱烈討論,後來演變成批評英式中餐太另類。但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指出,之所以混合中西食品,其實是華人移民廚師為了滿足英國人口味而改良菜色,由此衍生出獨特風味。
文化
/
2023.05.25
18
:
45
【展覽】Patricia Piccinini 個展「希望」:超現實風格雕塑探討人與世界的依存、關係的各種構想
香港
展览
艺术
装置
雕塑
這次大館再次帶來奇異想像下創作的一場視覺盛宴,邀來澳洲著名藝術家 Patricia Piccinini 作香港首個個展 ——「希望」,展出超過 60 件超現實風格的雕塑、攝影、畫作和影像作品。她關切倫理議題、「生命」的元素以及人類對社會的態度和責任。這次展覽探討人類與各種事物的關係,尤其是社會發展及科學所帶來的影響而引起的希望和恐懼,但同時亦希望透過作品傳達愛、關心、共情和相互依存的重要訊息。
文化
/
2023.05.25
18
:
43
Ryan Fung:石油公司、金融機構投資碳捕獲
二氧化碳
全球暖化
能源
全球要達致碳中和,就要「節流」減碳、「開源」消碳,除了種樹,現時市場重要的技術之一是「直接空氣捕獲」(Direct air capture,DAC),今期「經濟學人」介紹世界上第一個商業規模、位於德州 Notrees 的 DAC 工廠。
文化
/
2023.05.25
18
:
42
Moyashi:講不要誤會,我是說在座都是垃圾
日本
人工智能
创作
漫画
漫画家
编辑
集英社與科創公司 Alu 合作,推出 AI 漫畫創作平台「Comic-Copilot」(コミコパ),可以生成劇本點子,甚至模擬讀者感想。雖然合作單位是電子平台「少年 Jump+」,而非本家的「少年 Jump」,但曾經讀過「爆漫」的讀者應該都記得,這根本是故事中七峰透所做的事情。
文化
/
2023.05.25
18
:
41
月巴氏:1994(6)——「高橋由美子」
写真
小说
明星
今天主要目的是去信和地庫,看看有沒有高橋由美子的相關新 Product。 真的很愛高橋由美子。 從來不讓健和其他較熟絡同學知我很愛高橋由美子這件事 —— 我曾經在他們面前說:自己最討厭 Cutie 的女孩。
文化
/
2023.05.24
18
:
50
【簡史】器官移植技術的倫理爭議
社会
精神健康
道德
医疗
近日,有消息傳出香港政府正研究與內地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醫衛局在 5 月 22 日稱近期器官捐贈取消登記數字「不尋常」,行政長官李家超更表示情況有可疑,已要求警方調查;而有建制媒體形容有關情況是「惡勢力的軟對抗」,目的是要「陰乾血庫」。其實一直以來,器官捐贈都是複雜的政策甚至是倫理議題。被喻為醫學倫理學的先驅的 Albert Jonsen,生前就曾在學術期刊 History of Medicine 扼要回顧有關器官移植的倫理史。
文化
/
2023.05.24
18
:
49
【尚未完場之三】猶太雙城記:上海猶太社群興衰
中国
上海
历史
犹太人
移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
民國時期,上海與香港就像一部雙城記,前者的國際化程度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伊利諾學院歷史系 Steve Hochstadt 榮休教授在 2019 年編輯著作,分享上海猶太社群的變遷。
文化
/
2023.05.24
18
:
48
陶傑:「奧本海默」此時此地的弦外之音
美国
核武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电影
大導演基斯杜化路蘭的「奧本海默」(Oppenheimer),全長 3 小時,7 月暑假推出,全球影迷觸目。
文化
/
2023.05.24
18
:
47
【烏克蘭戰爭】前線外的溫存時刻
欧洲
乌克兰
伴侣
士兵
性交易
军队
過去 9 個月,烏克蘭士兵在東部城鎮巴赫穆特(Bakhmut)負嵎頑抗,以免當地落入俄羅斯軍隊的控制。而距離戰線僅 30 公里的 Kramatorsk 市,則成為戰士稍事休息、尋求慰藉之地。他們或與愛人相聚溫存,或跟性工作者一夜糾纏。短租公寓需求激增,花店、餐廳以至妓院等服務業,亦正蓬勃發展。
文化
/
2023.05.24
18
:
46
澳洲保育:讓鴨嘴獸重回園區
社会
保育
动物
澳洲
鸭嘴兽
鴨嘴獸是澳洲特有物種,50 年前,澳洲皇家國家公園曾有鴨嘴獸的目擊紀錄,之後其蹤跡一度消失。近年因極端氣候事件,鴨嘴獸的棲息地受到乾旱、火災影響,生存受到威脅,保育團體和當局合作將牠們重新引入澳洲皇家國家公園,以恢復生態系統平衡,確保生物多樣性。
科技
/
2023.05.24
18
:
45
太陽能人工樹葉:光合作用直接產生汽車燃料?
光合作用
太阳能
燃料
生物燃料
科研
能源
劍橋大學科學家在「自然能源」期刊發表報告,其新研發的太陽能「人工樹葉」,能透過光合作用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乙醇和丙醇,直接用作推動汽車引擎的液體燃料;其能量密度極高,更方便儲存或運輸。現時該技術仍處於實驗階段,有望將來取代化石燃料,助世界邁向零碳排放的目標。
文化
/
2023.05.24
18
:
43
曾詩敏:都市人學習與大自然連繫
墨尔本
大自然
澳洲
袋鼠
野生动物
鸸鹋
很多人到墨爾本都會往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走一轉,除了沿路的宏偉懸崖、綠野和大海,往「野生動物奇觀」(Wildlife Wonders)享受一段旅程,碰碰運氣能否跟野生動物見面,亦是非常美妙的體驗。
文化
/
2023.05.24
18
:
42
莫坤菱:疫情後再看「窄路微塵」,不過時的相濡以沫
人生
影评
打工仔
疫情
电影
總共看了兩次「窄路微塵」。第一次是去年香港亞洲電影節首映、訪問導演林森前,在試映室的小銀幕,已覺是驚豔。兩個小人物面對命途多舛,依舊咬著牙關,默默存活,不知不覺戳到每個觀映者的心坎…… 還只是共鳴感作祟?如今世界通關,疫情已過,一切恍如隔世,翻看一遍「窄路微塵」,卻覺相濡以沫更耐看,尤其是本來有點不明所以的結局,吃過每記苦難後,是帶點餘韻的明志。
文化
/
2023.05.24
18
:
41
唐明:文學女人 10 —— 還記得「人生若只如初見」
文学
白先勇
经典
在這個意義上,金大班不止是個人,更可以說是一代人的化身:那一代被迫離開上海、離開中國,離開他們最熟悉的,曾經風生水起的環境,不得不重新找個地方安身立命,難免都有撫今追昔的失落,正如金大班在心裡痛罵的名言:「好個沒見過世面的赤佬!左一個夜巴黎,右一個夜巴黎。說起來不好聽,百樂門裡那間廁所只怕比夜巴黎的舞池還寬敞些呢!」
文化
/
2023.05.23
18
:
50
從假資訊湧現,反思圖書館存在的意義
图书馆
审查
书籍
禁书
藏书
馆藏
圖書館向來被尊稱知識堡壘,書架內容就是文化與意識形態轉變的見證。多倫多大學圖書館的斯拉夫語資源統籌兼負責人 Ksenya Kiebuzinski 分享,近年俄羅斯政治宣傳與假資訊寫成的書籍湧現,令館方面臨審查書籍的政治壓力,但最終仍秉持圖書館管理的國際指引,尊重知識流通自由;她又相信培育學生分辨真假的資訊素養,始終是後真相時代的教育使命。
文化
/
2023.05.23
18
:
49
【尚未完場之二】歐德禮夫人與香港百年時尚品牌「詩納菲兒」
香港
品牌
时装
历史
犹太人
钟表
由祁凱達與徐岱靈聯合執導的電影「尚未完場」,講述猶太商人歐德禮(Harry Odell)如何由戰時香港的戰俘,到後來成為香港第一代大娛樂家。電影也拍攝了香港歌手張敬軒大宅 Alberose,該物業曾經由珠寶世家 Albert Weill 家族持有,Albert Weill 把時尚品牌「詩納菲兒」(Sennet Frères)帶到香港,地位顯赫一時,而歐德禮夫人 Sophie Weill 正是他的長女。
文化
/
2023.05.23
18
:
48
【G7 峰會】澤連斯基親自遊說,為何仍難爭取非西方支持?
印度
欧洲
巴西
乌克兰
国际关系
外交
在廣島原爆圓頂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呼籲全球和平及無核化,為 G7 峰會圓滿落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親臨會場成為今屆峰會焦點,他亦把握機會爭取與會的發展中國家支持,但會晤成果並不顯著。有專家就分析,為何爭取阿拉伯、拉丁美及非洲國家支持,成為澤連斯基難以達成的任務。
文化
/
2023.05.23
18
:
47
去一趟公廁,可以有甚麼健康風險?
精神健康
公共卫生
公厕
厕所
清洁
病菌
身處戶外,有時到了極限,無論心中多不願意,都要到公廁解決大事。不少公廁之所以令人卻步,免不了一個髒字;衝擊嗅覺的氣味、清晰可見的黑色鞋印、廁格內上一人未沖走的痕跡⋯⋯ 表面骯髒不在話下,還很可能充滿病菌。一趟公廁歷程,其實可以帶來甚麼健康風險?
文化
/
2023.05.23
18
:
46
黑線鱈量急跌,炸魚薯條變貴價貨
美国
社会
捕鱼
渔业
食物
鱼类
黑线鳕
黑線鱈(Haddock)是製作英式炸魚薯條最常用的魚類。幾個世紀以來,新英格蘭東海岸水產都面對過度捕撈的問題,監管機構已將捕撈配額削減超過 80% 以防魚類數量暴跌,亦因此今年該地區黑線鱈捕撈量將會減少。科學評估就指出,緬因灣黑線鱈數量下降,意味這種魚的捕撈配額不可持續。
文化
/
2023.05.23
18
:
45
危樓抑或街頭?伊斯坦堡的住屋「選擇」
土耳其
社会
伊斯坦堡
地震
埃尔多安
天灾
居住
民生
社会
今年初土耳其東南部發生強烈地震,撼動總統埃爾多安的連任夢,以及眾多樓宇的結構問題。專家估計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約有 20 萬座建築至少會因強震遭受中等程度破壞,接近一半更被視為高風險建築。但房價飆升加上政治紛爭,窒礙重建房屋的進度,千萬居民只剩兩個「選擇」—— 棲身危樓或露宿街頭。
文化
/
2023.05.23
18
:
43
Moyashi:你不要跟我開玩笑
社会
侮辱
段子
脱口秀
讽刺
一名中國的脫口秀演員被指演出段子侮辱解放軍,所屬公司被政府禁止所有演出,兼罰款過千萬人民幣,似是回應有關事件,官媒大公文匯在微博上分享黃子華的演出,並引用「香港回歸是物歸原主」的言論。
文化
/
2023.05.23
18
:
42
方俊傑:「譯戰同盟」—— 把導演名字冠上去的電影
动作片
导演
影评
战争
美军
电影
最新一套「譯戰同盟」(Guy Ritchie’s The Covenant)。看原裝片名,煞有介事把導演的名字冠上去,我天真,以為這就代表信心之選,或者象徵回復個人風格。相反,可能是心虛,又覺得導演的大名對提升票房數字有幫助?一個人,要回到年輕時創作力最鼎盛的時間,談何容易?
文化
/
2023.05.23
18
:
41
夏海安:Lost in Transportation —— 我迷失在這場飛馳 401 號公路的遊戲(上)
加拿大
公共交通
公路
道路
前文提及,因為大多倫多地區公共交通的種種不便,作為社畜的我也終於狠下心腸,買車通勤去。加拿大地大物博,城市之間距離大,再加上不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汽車成為必需品,但有了自己的座駕,是否就代表一勞永逸?
文化
/
2023.05.22
18
:
50
【尚未完場之一】香港戰前猶太社群
香港
历史
犹太人
种族
由前港台編導徐岱靈與「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祁凱達執導的「尚未完場」,記錄了猶太裔大娛樂家歐德禮(Harry Odell)在香港的事跡。歐德禮的故事折射出香港華洋混雜的國際化一面,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在港猶太社群。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其中部分人早在 19 世紀下半葉就在此落地生根,與本地華人、歐洲白人、印度人、穆斯林一同為香港的繁榮作出巨大貢獻。
文化
/
2023.05.22
18
:
49
陶傑:百年之後看胡適
中国
台湾
共产党
国民党
历史
知识分子
胡适
蒋介石
胡適的悲劇,是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探索出路的重大挫折,也是中國人的悲劇。胡適之後,再無此等討論空間,更沒有這樣的思想家。
科技
/
2023.05.22
18
:
48
活用外來物種,化危機為商機
美国
加拿大
社会
加勒比
南韩
物种
鱼
2020 年一項研究預測,在人類活動助長下,在 2005 至 2050 年間世界各地外來物種數量將增加 3 分 1 以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指出,現時就入侵物種的影響和控制,每年對全球經濟造成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損失。對此素有研究的生物學家 Helen Roy 更警告,情況將會愈來愈糟。一些企業則想到轉危為機,把這些非本地動植物用作為有價值資源。
文化
/
2023.05.22
18
:
47
為何英國生產力增長一直疲弱?
英国
企业
创新
劳动力
增长
生产力
经济
過去 3 年英國經濟飽受衝擊:COVID 促進網上消費、在家工作模式、老年工人退休;能源價格飆升,而脫歐改寫了貿易和移民規則,重塑勞動力市場。但最新官方數據顯示,這些變動幾乎沒能影響英國長期生活水平的關鍵 —— 生產力趨勢。
前页
1
...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