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来自CUP的最新新闻
全部媒体
路透新闻
BBC新闻
华尔街日报新闻
星岛日报新闻
cnBeta新闻
FT中文网新闻
纽约时报新闻
CUP新闻
RCI新闻
半岛新闻
早报新闻
日经新闻
rfi新闻
共同社新闻
engadget新闻
联合报新闻
多维新闻新闻
世界新闻网新闻
ETtoday新闻
财新新闻
全现在新闻
端传媒新闻
ABC新闻
东亚日报新闻
欧洲时报新闻
环球网新闻
VOA新闻
DW新闻
中時新聞網新闻
立場新聞新闻
星洲网新闻
文化
/
2023.06.19
18
:
49
【烏克蘭戰爭】俄失業率創新低,卻是國家警號
俄罗斯
劳动力
失业率
移民
為攻打烏克蘭,俄羅斯正付出長遠經濟代價。俄國數十萬勞動力因上戰場及移民而流失,加劇當地數十年來的勞動力緊縮,進一步打擊因制裁及國際孤立而受壓的經濟。
文化
/
2023.06.19
18
:
48
叫錯名,是因為愛?
精神健康
名字
名称
大脑
子女
父母
记忆
关系
將主席錯叫成主人,箇中滋味只有本人才明白。叫錯「主人」或者不常見,不過如果有人叫錯你的名字,就可能值得留意,因為研究表明,這個人可能喜歡你。
文化
/
2023.06.19
18
:
47
植物性飲食真的更健康?
精神健康
植物
营养
素食
肉类
食物
饮食
近年愈來愈多人選擇植物性飲食(plant-based),認為食用新鮮蔬果、堅果和全穀物,比肉類、海鮮、蛋類和乳製品更有益。「國際食品研究」期刊近日就發表文章,探討新世代的植物製食品是否更能促進健康。
文化
/
2023.06.19
18
:
46
激情過後:後球季抑鬱症襲來
精神健康
大脑
心理
情绪
球季
球赛
篮球
足球
隨著歐洲聯賽冠軍杯決賽和 NBA 季後賽總決賽結束,本賽季的歐洲足球和美國籃球賽事都告一段落。心愛的球隊能交出成績自然令人高興,表現不符預期也不用失望,留待下次捲土重來。不過,相信熱愛球賽的你,完季後總會隱約有一絲絲失落感。這種失落感持續發酵的話,可能會引致一種被稱為「後球季抑鬱」(postseason depression)的現象。
文化
/
2023.06.19
18
:
45
【Soul Monday】分享育兒苦樂,讓世界看見自閉症
社会
精神健康
失明
家庭
家长
教育
残疾
父母
社交媒体
自闭症
很多家長也愛用社交媒體分享育兒苦樂,Shaimaa Alhashimi 這位伊拉克母親也不例外,只是她的兩名孩子有點特別,17 歲的女兒 Aya 和 11 歲的 Mohammed 皆為失明的自閉症患者。「我不想讓其他父母受同樣煎熬,希望給每位爸媽帶來一絲希望。」3 年來她在網上分享家中日常,旨在打破社會對殘疾的忌諱。
文化
/
2023.06.19
18
:
43
唐明:莎劇人物 03 —— 暴君的一生是因為缺乏愛?
英国
文学
经典
莎士比亚
也就是說,理查天生畸形 —— 根據湯瑪斯摩亞可能是道聽途說的記載,理查駝背、跛脚,手臂萎縮,因此心理扭曲,如果他相貌堂堂,他肯定忙著談情說愛也來不及,怎麼會躲起來專門尋思害人呢?理查的醜陋外表神憎鬼厭,不但小動物不願親近他,甚至他自己也要背對著陽光,「窺看自己的陰影」—— 難免也有幾分令人同情之處,雖然我很懷疑理查以君王之貴,身邊竟會沒有人供他調情弄愛?
文化
/
2023.06.19
18
:
42
書店們:Hater 與牠們的產地
香港
仇恨
书籍
禁书
言论
阅读
現今呢個社會,一出少少名就會有人針對你,有 YouTuber,有 Blogger,有 Busker,有 Superstar,自然也會有 Hater,明的留言柴台,暗的中傷報寸。Hater 好像防不勝防,但又好像宿主和寄生物的關係一樣,宿主就是 Hater 的產地。這次我們來談談 Hater。以下節錄 3 本有關「Hater 與牠們的產地」的書籍,詳情可瀏覽有關網站,了解更多。
文化
/
2023.06.19
18
:
41
呂嘉俊:幸好糉子還未加官燕魚翅……
烹饪
端午节
节庆
粽
习俗
饮食
沒錯,仍有人會做把原隻鮑魚塞進糉子內,但始終未能普及,大家喜歡的還是最簡單的鹹肉糉、裹蒸糉、鹼水糉。不用把名貴食材加進去,心神不如都放在研法之上,因為要做好一隻糉子其實不容易,在細節執行上便需花點心機。
文化
/
2023.06.16
18
:
50
世界對新聞正失去興趣,年輕一代更信任 TikTok 和名人
社会
传媒
新闻
社交媒体
网红
青年
一項全球研究顯示,過去 6 年間,對新聞有濃厚興趣的人數下降 4 分之 1。報告作者表示受眾想「減少接收令人沮喪的新聞,並希望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持續選擇避開烏克蘭戰爭及生活成本危機等重要報道」。而年輕一代轉向從 TikTok 等社交媒體獲取資訊,消息通常是來自有名用戶發佈的內容。
科技
/
2023.06.16
18
:
49
歐盟通過監管 AI 草案,能否保障人類權利?
欧洲
人工智能
欧洲议会
欧盟
法律
监管
立法
身處 AI 元年,人工智能席捲不同產業領域,眾多專家先後警告 AI 可威脅人類生存,但如何有效監管又不扼殺生產力,各國政府始終未能交出功課。前日歐洲議會終於通過「人工智能法」(A.I. Act)草案,可望年底正式生效,或成為監管 AI 的全球模範。究竟法例將如何管制 AI,行內專家又有何評價?
文化
/
2023.06.16
18
:
48
陶傑:辛偉誠和約翰遜的持久內戰
英国
保守党
大选
政客
政治
约翰逊
首相
英國前首相、保守黨前領袖約翰遜宣佈辭去國會議員職位,一副破釜沉舟的樣子,引起震動。約翰遜此舉,是得知國會對他涉嫌在疫情期間違規舉行花園酒會事件的報告,對他終極不利。與其蒙受另一輪羞辱,不如自我引退。但還是留一條尾巴:只是「目前」引退而已,而且還不忘抨擊過橋抽板的現任首相辛偉誠。
文化
/
2023.06.16
18
:
47
史前聲學:巨石陣有靚聲效果?
英国
仪式
史前
巨石阵
声音
遗迹
音乐
關於史前時代的巨石陣,有理論認為石陣乃用作墓地、治療場所,又或出於石陣外環縫隙與夏至和冬至陽光光線完美對齊,所以是天文曆表。不過考古學家始終都未能確定是誰建立巨石陣、真正用途是甚麼。索爾福德大學聲學研究負責人 Trevor Cox 教授十年前也開始研究巨石陣,他鑽研的是其聲學特性 —— 作為巨大的迴聲室,石陣圈內發出的聲音會被擴大,同時隔開外面的噪音。
文化
/
2023.06.16
18
:
46
生活成本不斷升,英國政府要對基本食品價格設上限?
英国
价格
市场
日用品
消费
生活
超级市场
通胀
上月,英國「星期日電訊報」率先報道,英國政府為遏制食品通脹,減低市民生活成本,正鼓勵超市對日常食品價格設限,包括參考法國早前與零售商達成的「反通脹季度」協議,可能引入食品價格上限政策;此舉措卻引起保守黨內部分歧及超市不滿。
文化
/
2023.06.16
18
:
45
【展覽】「物池」:一趟整理與淨化空間、心靈之旅
香港
囤积
展览
艺术
2021 年之秋,藝術團隊巧遇一個堆滿雜物的家,屋主本要把空間收拾、清空,最後同意他們拾取當中將被丟掉之物用於創作。如今這個「一個由積物而生的創作計劃」——「物池」,由 5 位擅長不同創作媒介的藝術家參與,並由小東策展,正式展示於公眾,讓大家思考「囤積」與自己的關係,來一趟整理與淨化空間、心靈探索之旅。
文化
/
2023.06.16
18
:
44
不和諧才是生命
倘若不流血,就沒有生命這回事。我認為,人類可以透過某種方式被改進、所有人都可以和諧共存這種概念,非常危險。為這種主張所折騰的人往往最先放棄他們的靈魂、他們的自由。想要如此的欲望會奴役你,令你生命變得空虛。 —戈馬克.麥卡錫(美國作家)
文化
/
2023.06.16
18
:
43
Moyashi:價值 6700 萬的壽司
日本
社会
社交媒体
诉讼
赔偿
饮食
餐厅
之所以壽司郎如此執著追究,是因為事件關係到迴轉壽司業界,甚至現行飲食業界的生死存亡,所以企圖透過巨額賠償金杜絕事件再發生,把世界扳回「迴轉壽司是安全」的狀態。以個人教訓來說,相信那名少年不會再犯,但即使判出天價的罰金,今後事件數目也許會減少,要完全杜絕則恐怕效果非常有限,頂多只是延遲下個案例出現的時間。
文化
/
2023.06.16
18
:
42
月巴氏:1994(9)——「滿清十大酷刑」
三级片
小说
电影
在看三級片的態度上我們有一點相同:最憎看古裝三級片。 那麼為何還相約去看「滿清十大酷刑」? 因為翁虹。
文化
/
2023.06.16
18
:
41
趙子龍:從異世界歸來的太守 —— 淳于棼
漫画
文化
/
2023.06.15
18
:
50
日本支援烏克蘭最強武器:災後重建經驗
日本
乌克兰
基建
天灾
灾难
重建
烏克蘭水壩遭炸毀後,洪水淹沒多個下游城鎮,改變地區戰略形勢之餘,亦為烏克蘭帶來重建挑戰。雖然戰後日本缺少實戰經驗,軍事上沒有可援助烏克蘭的地方,但當地長期飽受地震與颱風蹂躪,歷年多次在災後重生,這些經驗正好可以支援烏克蘭決堤與轟炸後的重建工作。
科技
/
2023.06.15
18
:
49
【未來關鍵詞】四種實境:VR、AR、MR、XR 有何分別?
扩增实境
数码
虚拟实境
最近蘋果 Vision Pro 面世,傳媒先後提及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混合實境(MR)、延展實境(XR)等,四者同樣被稱為「實境」,其中 VR 與 AR 或者較為人熟識,但 MR 與 XR 又是甚麼意思?為何 Vision Pro 會被稱作 MR 產品?
文化
/
2023.06.15
18
:
48
【時代的眼淚】日本圖書館拯救遊戲盒帶
日本
娱乐
游戏
电子游戏
盒帶(卡匣)遊戲是一代人的回憶,也是日本流行文化開始鼎盛的象徵。過往主力保存書籍、雜誌、黑膠唱片及其他藝術文化內容的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現正在努力拯救這些逐漸消失的舊電子遊戲,以好好保存他們曾引以為傲的流行商品。歐洲及美國的博物館更已搶先一步,收集到的數量甚至比原產地多。
文化
/
2023.06.15
18
:
47
古希臘男為何總是裸?
公民
古希腊
同性恋
少年
性
情欲
艺术品
裸露
裸体
运动
古代奧運會曾規定裸身比賽,以向眾神之王宙斯致敬;裸露遍及古希臘藝術品中的不同場景,全裸作賽的運動員、一絲不掛作戰的勇士,連工匠也被描繪成裸體工作,甚至讓現代人歸納出「英雄裸體」這個概念。如此難免令人猜想,到底古希臘是否裸體社會,或至少男性都會裸露?
文化
/
2023.06.15
18
:
46
借 AI 之力,能否防止下一宗校園槍擊案?
美国
社会
人工智能
学校
学生
枪械
武器
後疫情的美國有更多學生持槍回校,令其同儕、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更憂慮人身安全。安裝武器探測儀的學校明顯增加,尤其是在發生小學生槍擊教師事件的維珍尼亞州,事後多個學區引入人工智能(AI)支援的掃描系統。但部分人質疑,校方花費數百萬美元來增設的探測器,會否只能為師生營造出安全幻象。
文化
/
2023.06.15
18
:
45
貓咪為何會揉捏?
动物
宠物
猫
貓有許多行為都令人莫名其妙,例如牠們為何會在主人的肚皮或大腿上像搓麵團般揉捏(knead)?坊間對此有不同解釋,但英國慈善機構「貓咪收容所」貓行為學家 Lauren Finka 博士近日向 BBC「科學焦點」雜誌表示 :「對此,科學界研究還不夠深入。」
文化
/
2023.06.15
18
:
44
【香港道別式】炳記銅器 香港最後的打銅匠人
香港
影片
工匠
手工
本土
铜器
「炳記銅器」是香港最後一間手打銅器店,爸爸陸炳在 40 年代帶著其打銅手藝由內地來到香港,在鄰居和夥計幫忙下購入油麻地咸美頓道一個舖位創業。後來兒子陸樹才和陸強才繼承父業,將小店經營至今。兩位耄耋兄弟數十年來「銅」舟共濟,默默見證歲月流逝、行業興衰,終於決定於年底退休。早已成為咸美頓道日常的打銅聲,今年之後恐成絕響。
文化
/
2023.06.15
18
:
43
戰爭教室:戰爭是甚麼?
社会
战争
為甚麼即使大部分人都渴望和平,但戰爭卻從未消失?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戰爭在人類世界中是一個必需的存在。戰爭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帶來科技、思想、全球化等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
/
2023.06.15
18
:
42
Percy Leung:If Every London Tube Line Were a Piece of Classical Music —— Part 1
英国
交通工具
伦敦
古典音乐
地铁
铁路
音乐
Since it began operations back in 1863, the London Underground (colloquially known as The Tube) has consistently been one of the busiest metro systems around the world. It has eleven lines and, having travelled on each of them frequently since I moved to London a year ago, I have discovered that every line was just like a piece of classical music, each with its own distinct musical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Some are more delightful than the others. Some are just not my cup of tea. But all of them paint a musical canvas that stretches and bolsters my imagination.
文化
/
2023.06.15
18
:
41
Ryan Fung:日本碳交易再出發
日本
全球暖化
在亞洲,日本是最認真看待環境因素的國家之一,在環境披露方面一直是亞太地區和全球領先者,當中焦點是日本的「邁向實現綠色轉型基本方針」,擬於未來 10 年透過公私融資,達成 150 萬億日元投資,改造 22 個工業部門以實現碳中和。
文化
/
2023.06.14
18
:
50
國民親述:塞爾維亞緣何成為體壇大國?
塞尔维亚
国家
民族
运动
运动员
体育
塞爾維亞是幅員狹隘的歐洲小國,人口不足 700 萬,位列全球第 108,陸地面積則是全球第 117 位,卻成為舉世聞名的體壇大國。「華盛頓郵報」就深入報道當地狂熱的運動文化,剖析塞爾維亞成功之謎。
文化
/
2023.06.14
18
:
49
解散半世紀、陰陽永隔,Beatles 靠 AI「重聚」
人工智能
创作
歌曲
歌迷
版权
音乐
英國傳奇樂隊 Beatles 在 50 多年前解散,加上隊中兩名成員先後逝世,4 人合作的音樂早已成為絕響。不過,在人工智能幫助下,樂隊再度「聚首」推出「新作品」。AI 將隊員單飛時期的作品改由樂隊重新演繹,更讓主音的聲線重回年輕時的巔峰狀態。目前相關技術已可製作出像真度極高的作品,但同時也引發一連串倫理及法律問題。
文化
/
2023.06.14
18
:
48
【烏克蘭戰爭】最新前線城市 —— 莫斯科
俄罗斯
社会
平民
战事
战争
普京
民族主义
莫斯科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很多俄羅斯人一直置身事外,如今炮火聲卻愈來愈近。邊境地區別爾哥羅德持續受襲;週日有無人機墜落於大莫斯科地區以北的卡盧加州;上週五沃羅涅日一座住宅大樓遭受攻擊;日前莫斯科更有 3 間房屋被無人機施襲,連首都也要淪為前線。
文化
/
2023.06.14
18
:
47
說好土庫曼故事:網紅受壓宣傳祖國之美
社会
互联网
土库曼
审查
网红
网络
言论自由
中亞國家土庫曼長期採取高壓管治,監控甚至阻擋國民使用新聞網站、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件。最近有報道指,當局對互聯網的限制「更上一層樓」,傳召多個地區的網紅及博客寫手,「呼籲」他們以其影響力幫忙說好土庫曼故事,宣傳政府致力推動的那套「祖國幸福繁榮」美好描述。若然敬酒不喝,面前放的則會是一大杯罰酒。
文化
/
2023.06.14
18
:
46
氣候變化加劇了加拿大山火?
美国
加拿大
社会
全球暖化
山火
气候变化
烟雾
加拿大山火持續燃燒,總理杜魯多形容這是該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山火季,濃煙蔓延至美國等地,更有官員稱大火可能持續整個夏天。專家認為氣候變化令山火加劇、空氣質素惡化;而當人們親身體會過後,會更關注氣候問題嗎?
文化
/
2023.06.14
18
:
45
職場「扮工」,不一定是員工問題
社会
企业
打工仔
职场
办公室
渡邊淳一小說「失樂園」中,事業失意的男主角久木祥一郎遭公司投閒置散,調到最無事可幹的調查室。像久木這類上班卻不做事的「無職員工」(jobless employed),現實中確實存在,從最初只會間中「扮工」,到近年因疫情大流行下在家工作、自動化或外判等種種原因,有的人已或被動或主動地完善出自己一套職場「扮工」模式 —— 雖然現身職場,但不做任何工作。
文化
/
2023.06.14
18
:
43
曾詩敏:女排聯賽回來香港了!
香港
女排
排球
运动
体坛
体育
「FIVB 世界女排聯賽香港」回來了!這項在疫情影響下闊別 4 年的香港體壇盛事,於本月 13 至 18 日於香港體育館上演,合共 16 場激戰。體育盛事重臨令人興奮,而更令筆者興奮的,是有幸再次擔任賽事的賽前記者招待會司儀。
文化
/
2023.06.14
18
:
42
紳士大哥:AI 毀滅人類何須暴力
社会
人工智能
人类
心理
比较
现实
生活
社会
當 AI 真的強大到能夠照顧人類日常生活起居甚至感情需要,充滿困難和挑戰的「現實社會」還剩下甚麼魅力?
文化
/
2023.06.14
18
:
41
林喜兒:Once Upon a Time in North Ireland —— 他們的北愛故事
英国
内战
北爱
北爱尔兰
抗争
历史
纪录片
以北愛問題為背景,或是談及愛爾蘭共和軍的影視作品多不勝數。BBC 近日推出的紀錄片 Once Upon a time in North Ireland,不只回到歷史現場,更把當中的人物帶到鏡頭前,讓他們說說自己的經歷。
文化
/
2023.06.13
18
:
50
洗腦:一般思想控制的歷史
社会
宣传
心理
历史
洗脑
在這一個難分真與假、真相看似飄渺的時代,如何可以保存自我?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歷史學教授、精神分析學家 Daniel Pick 在去年發表著作 Brainwashed: A New History of Thought Control,追溯出一段上世紀下半葉,西方世界對洗腦的討論。
科技
/
2023.06.13
18
:
49
【元宇宙瓶頸】蘋果 Vision Pro 能否打破 VR 市場宿命?
企业
扩增实境
虚拟实境
蘋果正式推出首款頭戴裝置 Vision Pro,具備混合實境(MR)功能,引起國際話題。有市場分析指出,過去虛擬實境裝置遲遲未普及,是發展元宇宙的重大瓶頸之一。即使 Vision Pro 擁有眾多技術優勢,但高達 3,499 美元(約 2.7 萬港元)的入手價,仍難免叫普羅消費者望而卻步,很難打破既有市場限制。
文化
/
2023.06.13
18
:
48
NBA 頂級球星 Nikola Jokic 場上極具殺傷力,場外卻是個隱士?
美国
名声
球星
社交
篮球
运动员
NBA 丹佛金塊隊(Nuggets)中鋒 Nikola Jokic 因身形龐大但動作矯健,在球場極具殺傷力,被華人球迷戲稱為「功夫熊貓」,外國球迷則稱他為「Joker」。他毫無疑問是現今球壇最好的球員之一:曾連續兩次獲得最有價值球員(MVP),今季更帶領球隊殺入總決賽,對上東岸「黑八」邁阿密熱火,距離他與球會的首座總冠軍只有一步之遙。不過「紐約時報」專文指出,Jokic 雖廣受球迷及球隊城市愛戴,卻不像其他頂級球星般高調。他在賽場外甚少出席公開活動,甚至不習慣受到關注。
文化
/
2023.06.13
18
:
47
我反戰,但我不能說:俄羅斯東正教神父的「告解」
俄罗斯
社会
信仰
和平
宗教
战争
东正教
异见
言论自由
普京派兵入侵烏克蘭,獲俄羅斯東正教會大力支持。牧首區禱詞所祈求的從和平改為勝利;神父們被鼓勵向出征的軍人送上祝福;牧首 Patriarch Kirill 更指「當兵時所作的犧牲可洗去一切罪孽」。然而不少神職人員受良心驅使,暗裡反對戰爭及獨裁政府,只是為求自保,表面仍要裝作若無其事,忠君愛國。
科技
/
2023.06.13
18
:
46
中東國家大力發展 AI,問題是……
中东
人工智能
沙特阿拉伯
法律
监控
监管
阿联酋
香港政商代表團早前訪問中東,盼深化本港與中東地區交流合作,開拓商機;以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為例,兩國正成為人工智能(AI)支出最大的國家之一。但外界擔心部分國家會將 AI 技術拿來作為控制手段,或因監管漏洞而出現濫用問題。
文化
/
2023.06.13
18
:
45
提告達美航空,揭示碳抵銷只是假象?
美国
社会
企业
全球暖化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环保
航空业
飞机
3 年前,美國達美航空宣佈要成為首家實現碳中和的航空公司,承諾在未來 10 年投入 10 億美元,以少用燃油、提升飛航效率等方式來降低碳排放量。但最近有消費者入稟控告達美航空的碳中和聲明有誤,因航空公司並非採用原先承諾的碳移除方法,而是購買碳抵銷額度,有「漂綠」爭議。到底碳抵銷是拯救氣候問題還是假象?
文化
/
2023.06.13
18
:
44
青春一去不……
青春的快樂和悲哀,是不曾想過它流逝的速度;所以你說會在一年、五年後做這樣做那樣,然後一個早上醒來,就發現以為會一直延續的東西已經結束了。 —德里克.唐吉(英國作家)
文化
/
2023.06.13
18
:
43
Hong Kong Infosphere:在離散時代,一種去中心化的圖書館模式
英国
图书馆
书籍
移民
阅读
我們成立「港書館」,是要表達一種與香港文化保持聯繫的渴望,同時也為在英國生活的港人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資源共享地。通過這個平台,港人不僅可以保持對正體中文書籍的接觸,還能與其他移英港人分享書籍資源,加強社會凝聚力和文化交流。
文化
/
2023.06.13
18
:
42
筆是港媽:在日出產 —— 產後的醫院生活
日本
精神健康
母亲
生育
产后
育儿
医护
医院
一般而言,自然生產的媽媽需要住院約 5 至 7 日,而剖腹產則約 8 至 10 日。剖腹產媽媽的最大挑戰是手術後的康復,日本媽媽會用「地獄痛」來形容剖腹產後的子宮收縮和落地走路練習的痛楚。本著上胎剖腹產的經驗,我還自以為自己應該應付有餘,最後卻發現醫院的產後育兒訓練極辛苦!
文化
/
2023.06.13
18
:
41
Moyashi:機械刑警K —— 人類真可惡
日本
漫画
电视剧
「新.幪面超人」(シン・仮面ライダー)剛剛開始在台灣上映,香港還要等到月底。即使在日本,該電影評價都非常兩極,許多人對風格始終水土不服,但對庵野的信者應該不成問題,最能從中找到樂趣的是特攝愛好者,因為彩蛋是超特盛的。角色設定參考了各種昭和的作品,其中最明顯的是 AI 機械人「K」,就是 1973 年的特攝「機器刑事」(ロボット刑事)。
文化
/
2023.06.12
18
:
50
加拿大隨機襲擊浪潮,癥結在哪?
加拿大
社会
精神健康
多伦多
温哥华
犯罪
社区
罪案
袭击
近期隨機斬人案愈來愈多,由於刀手犯案動機不明,令市民防不勝防。面對類似問題的不僅是香港,近年加拿大亦驚現愈來愈多隨機襲擊案,途人無故被陌生人追斬或毆打,溫哥華前年就有 1,705 人受害,更有人斷送性命。恐怖趨勢令輿論呼籲政府對症下藥,但問題根本是甚麼卻莫衷一是。
文化
/
2023.06.12
18
:
49
三千多年後,再塑圖坦卡門容貌
图坦卡门
历史
考古
头骨
法老王圖坦卡門是古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統治者,他 9 歲左右繼承王位,掌政 10 年後約於公元前 1323 年逝世。雖然有關他的文獻記載很多,但對其外貌仍然爭論不絕。最近有研究人員製作出新的面部重塑模型,讓人們一窺這位歷史人物的長相,更揭示出法老王的獨特面部特徵。
文化
/
2023.06.12
18
:
48
烏克蘭水壩被毀,另一場生態災難即將浮現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战争
核电厂
水坝
环境
生态
烏克蘭南部赫爾松州水壩被炸毀,導致洪水氾濫,第聶伯河下游居民緊急撤離,俄烏互斥大壩被毀是對方所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形容事件為「大規模毀滅性環境炸彈」,當地生態及環境將如何受影響?
文化
/
2023.06.12
18
:
47
「乞丐房」現象:韓國青年網上圍爐省錢
韩国
社会
储蓄
南韩
消费
理财
社交媒体
节俭
金钱
韓國青年幾年前還樂當 YOLO 族,高呼「為自己活在當下」,辛苦賺錢志在消費娛樂。但經過 3 年疫情,就業更難、物價更高,年輕男女只好改為節衣縮食度日。幸而,省錢之路既不孤單也不乏味。近月網上湧現俗稱「乞丐房」(거지방)的聊天室,讓他們得以圍爐取經,藉幽默和建議來鞭策彼此慳到極致。
文化
/
2023.06.12
18
:
46
即使方便,也只能捨棄的 QR Code 點餐
美国
服务业
社交
餐厅
餐牌
QR Code 點餐曾被視為餐飲業的未來,現在卻不再受餐廳老闆、顧客及服務員歡迎,他們認為這讓用餐失去樂趣,也為不諳科技者帶來不便。「紐約時報」專文指出,美國不少餐廳曾在疫情期間使用 QR Code 點餐,後來陸續轉回紙餐牌,原因是即使科技帶來方便,但餐飲業仍是講求人與人接觸的行業。
文化
/
2023.06.12
18
:
45
【Soul Monday】中學生創業,自己賺錢支援兒童
日本
企业
儿童
创业
学生
慈善
捐款
善意的傳播,往往無遠弗屆。2020 年,年僅 15 歲的大阪女孩想空成立公司「株式会社 SOS」,經營玩具等面向兒童的廣告服務,並把 1 成收益撥作福利用途,旨在「為孩子們帶來歡笑」,首年銷售額便突破 3,000 萬日元。而當初驅使她創業的契機,正是一則發生於千里之外的捐款新聞。
文化
/
2023.06.12
18
:
43
呂嘉俊:香港經典西餐廳 —— Amigo 不可能複製
侍应
怀旧
服务业
饮食
餐厅
近 10 年經常聽到餐飲業人士慨嘆香港難請人,要找一位服務貼心的侍應,更是難上加難。每聽到類似的話,我便想起跑馬地的 Amigo 餐廳,一家開了 50 多年的老牌餐廳,內裡的侍應員工全部都是活字典,不少都年過 70 歲,在餐廳內一做就是 40 至 50 年。
文化
/
2023.06.12
18
:
42
書店們:維園家鄉市集
香港
市集
书籍
阅读
每年 6 月,人們總會在維園裡集會,揮灑汗水和記憶。解封後第一個 6 月到了,這次有 26 個同鄉社團,於 6 月 3 日至 5 日在維園舉辦「家鄉市集」活動,歡迎市民到場品嘗家鄉美食、欣賞舞台表演,以及參與攤位遊戲,彷彿為維園賦予「市集」的新定義,並以「家鄉」的特色,為疫後新時代的香港人加持。
文化
/
2023.06.12
18
:
41
唐明:莎劇人物 02 —— 只剩下瘋子和傻瓜相互扶持
文学
李尔王
经典
莎士比亚
李爾王最大的弱點,寫得明明白白,就是他需要愛 —— 忠心、千依百順、甜言蜜語(歌功頌德),榮華富貴他都有了,沒有甚麼可以再打動他,只有這個看不見、摸不著,變幻莫測的「愛」,是他沒有辦法牢牢掌控的 —— 這就應了馬基雅維利的名言:「如果一個君主對於臣民的愛戴和恐懼必須有所取捨,那麼為人畏懼比為人愛戴要安全得多。」
科技
/
2023.06.09
18
:
50
經顱磁刺激:以磁石治療抑鬱症
精神健康
大脑
情绪
抑郁症
治疗
疗法
医疗
面對社會局勢變化,加上經濟不景,人們面對極為嚴峻的壓力,令心理健康成為更加迫切的問題,其中香港就有超過 30 萬人患上抑鬱症,猶如可怕的都市病。醫學界一直研究各種對策,務求紓緩抑鬱症狀,其中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在今年 5 月起便提供名為「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的療法,嘗試以磁石治療抑鬱症。
文化
/
2023.06.09
18
:
49
【美斯轉會】沙特與美國的球壇搶人戰
社会
沙特阿拉伯
足球
6 月 6 日,沙特阿拉伯豪門伊蒂哈德宣佈簽入皇家馬德里隊長賓施馬(Kerim Benzema),震撼球壇。怎料到第二日,阿根廷球王美斯(Lionel Messi)也正式離開歐洲球壇,準備加盟美職聯球隊國際邁阿密,令全球震驚。密芝根大學體育管理學教授 Stefan Szymanski 便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剖析這一場國際球壇搶人大戰。
文化
/
2023.06.09
18
:
48
陶傑:精神病患文化與香港的明日危機
社会
刻板印象
娱乐
心理
歧视
疾病
精神病
电影
這一切銀幕形象,是否加強了對精神病人的標籤?一切戲劇作品,凡有精神病患者有關,今日是否應該禁止?按照西方最新的人道平權標準,是否言論和創作自由也要讓步?香港的平等機會委員會,是殖民地政府撤出香港時設立的機構,引入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但香港是一個金錢社會,官僚和商人共同掌權,缺少深厚的文化基礎。
文化
/
2023.06.09
18
:
47
【物種演化】自瀆也是適者生存的必要技能?
精神健康
交配
动物
性
性行为
演化
繁殖
自慰
进化论
對衛道之士而言,自瀆是色情氾濫的縱慾結果,是無關生育的非自然行為,但其實自瀆在動物界相當常見,黑猩猩更會 DIY 性玩具以自我愉悅。最新英國科學研究發現,靈長類動物可通過自瀆提高生殖成功率,並有助避免性傳播感染(STI),背後存在進化論的依據。
前页
1
...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