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最新科学新闻
全部新闻类别
时事新闻
科技新闻
财经新闻
文化新闻
科学新闻
社会新闻
趣闻新闻
游戏新闻
影视新闻
动漫新闻
音乐新闻
cnBeta
/
2021.06.20
20
:
26
科学家在中国发现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
中国
动物
科学家
据外媒报道,地球总能找到让我们惊喜的新方法,最新的一个就刚刚在中国上演。一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目前被认为是地球上行走过的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这是一种巨型犀牛的新物种,它比任何长颈鹿都要高,跟六头大象一样大。这头临夏副巨犀(Paraceratherium linxiaense)的头骨化石长度超过3英尺。
cnBeta
/
2021.06.20
20
:
20
“脉动周期”:研究发现地球遵循2750万年的地质活动周期
研究
据外媒报道,根据发表在《地球科学前沿》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地球上的地质活动似乎遵循2750万年的周期,给地球带来了“脉动周期”。
cnBeta
/
2021.06.20
20
:
13
研究发现保护肠道免受COVID-19病毒入侵的肠道细菌
新冠疫情
研究
据外媒报道,韩国延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居住在人体肠道内的某些共生细菌会产生抑制SARS-CoV-2的化合物。这项研究将于6月20日在世界微生物论坛(World Microbe Forum)的在线会议上发表。以往的临床研究显示,部分中重度COVID-19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另一些患者则只会出现肺部感染症状。
cnBeta
/
2021.06.20
20
:
07
研究: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 屏幕时间增加与精神压力增加有关
新冠疫情
研究
根据加勒比岛国圣文森特圣詹姆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年轻成年人的屏幕时间增加与与大流行有关的压力增加相关。在大流行之前和期间,在电子设备上观看娱乐节目的时间增加与焦虑分数的增加有关。在与大流行病有关的痛苦方面,学生的得分比非学生高。令人惊讶的是,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与屏幕使用时间没有关联,尽管在以前的研究中发现了这种关联。
cnBeta
/
2021.06.20
19
:
53
RockOn! 学生实验设备将从NASA沃洛普斯飞行基地发射升空
NASA
据外媒报道,在通过虚拟学习体验进行开发后,美国各地的大学生建造的70多个实验设备已经准备好在美国宇航局(NASA)的亚轨道飞行器上飞行。载有部分学生实验的NASA Terrier-Improved Orion亚轨道探空火箭将于美国东部时间6月24日(周四)上午8点从NASA位于弗吉尼亚的沃洛普斯飞行基地发射。预计从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的东海岸以及特拉华州南部都可以看到火箭发射。
cnBeta
/
2021.06.20
19
:
39
NASA推出任务公平倡议 以纳入服务不足社区的人群
NASA
美国宇航局(NASA)最近宣布,该机构正在启动 "任务公平 "( Mission Equity)计划,该计划被描述为一项全面的努力,以评估机构方案、采购、拨款和政策的扩展和修改。其目的是研究在历史上代表不足和服务不足的社区存在哪些潜在的障碍和挑战。
cnBeta
/
2021.06.20
11
:
04
乌克兰巨大的陨石撞击可追溯到6500万年前
乌克兰
每个人都熟悉恐龙的消亡,这源自于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向地球。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另一颗巨大的陨石曾撞击了这颗星球。第二次撞击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地点是现在的乌克兰。科学家们已经排除了第二次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可能性,但这次撞击却提供了对地球气候历史的洞察力。
cnBeta
/
2021.06.20
10
:
07
NASA研究发现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有助于消除对环境有害的飞机云
NASA
研究
我们都曾仰望天空,看到商业飞机从头顶飞过,在天空中留下像云一样的东西,这种现象被称为飞机云。NASA与DLA ATRA飞机合作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调查替代燃料。燃烧更清洁的喷气机燃料由稳定的资源制成,根据研究,在巡航高度上产生的冰晶飞机云减少50%至70%,有助于减少航空对环境的影响。
cnBeta
/
2021.06.20
9
:
57
新技术可快速识别抗生素耐药菌的潜在药物
来自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的研究人员优化了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将使科学家能够评估潜在的抑制剂如何对抗生素耐药菌起作用。这项技术被称为原生状态质谱法,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方法来确定有效的临床药物的最佳候选者,特别是在细菌不能再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这项研究结果将在2021年6月21日的美国微生物学会世界微生物论坛在线会议上发表。
cnBeta
/
2021.06.20
9
:
52
科学家找到人类怕黑的原因:光线能够抑制大脑活动
人类
科学家
人类对黑暗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尤其是在儿童身上。那么为什么人类会这么害怕黑暗呢?科学家终于找到了答案。据外媒报道,发表在《PLoS One》上的一项新研究,通过分析人类大脑活动在光明和黑暗环境中的不同变化,找到了人类害怕黑暗的原因。
cnBeta
/
2021.06.20
6
:
46
中国空间站寻天望远镜计划于2024年发射入近地轨道开展巡天观测
中国
6月19日至21日,首届全国行星科学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深空探测的快速发展,催生发展出一门多领域交叉新学科——行星科学。未来,我国科学家将在行星科学和行星探测领域开展一系列前沿探索。
cnBeta
/
2021.06.20
6
:
44
杰夫·贝佐斯支持的核聚变工厂预计2025年于英国投入使用
英国
近日,在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的投资公司Bezos Expeditions支持下,通用核聚变公司和英国原子能机构共同宣布,将在英国牛津附近的村庄Culham建造一个核聚变示范工厂。该工厂将是英国国家核聚变研究项目和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实验——欧洲联合环(Joint European Torus)的所在地。
cnBeta
/
2021.06.20
3
:
42
科学家揭开了长达数十年的高玛射线暴谜题
科学家
由英国巴斯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带领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刚刚在一篇论文中首次证实了一项长达数十年的理论预测 —— 通过对遥远伽马射线爆发中的磁场进行测量,可知这些“爆炸波”喷射出的磁场,会在与周遭介质发生碰撞后而变得混乱。据悉,当至少 40 倍太阳的大质量恒星用一种灾难性的爆炸迎来死亡时,就会产生剧烈的冲击波并形成黑洞。
cnBeta
/
2021.06.20
3
:
39
实验证明联合使用两种抗恶心药物可有效缓解脑震荡带来的偏头痛
遭遇脑震荡的人在受伤后的几周内出现中度至重度头痛的情况并不少见。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急诊室静脉注射两种药物(都是常见的抗恶心药物)的组合可能比安慰剂更能缓解这些头痛。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的医学杂志Neurology上。
cnBeta
/
2021.06.20
3
:
26
考古学家利用洞穴沉积物中的古代核DNA揭示尼安德特人的人口历史
人口
DNA
古代人类的线粒体DNA已经从洞穴沉积物中提取出来,但它对研究人口关系的价值有限。现在,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从沉积物中分析微量古人类核DNA的方法;他们研究西欧和西伯利亚南部的古沉积物的工作揭示了对尼安德特人人口历史的新见解。
cnBeta
/
2021.06.20
3
:
19
穿越空间站 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亮相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新华社数字记者、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也在中国空间站“亮相”。从中国空间站到国际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她也是第一位进入三大空间站的“航天员”!
cnBeta
/
2021.06.20
2
:
55
中国空间站机械臂有多牛?承载25吨 可单手抓飞船
中国
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由生活控制舱、资源舱、节点舱三个部分构成,在太空为宇航员和科学家提供居住和科研环境。引人瞩目的是,“天和”核心舱外的一对大型机械臂,为我国首个具有七个自由度的机械臂,从而在太空可以实现类似人类手臂的运动能力。
cnBeta
/
2021.06.20
2
:
00
巨大的“末日冰川”或比我们最初担心的更加稳定
由密歇根大学带领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世界上最大的冰盖发生突然崩塌的危险性,可能较之前的预测更低。在发表于《科学》杂志上的这篇研究论文中,研究团队对位于西南极洲的思韦茨冰川进行了模拟。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最不稳定的冰川之一,研究人员模拟了不同高度的冰崖坍塌。
cnBeta
/
2021.06.20
0
:
57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针对新冠病毒的新型防御机制 RIG-I受体是关键
新冠疫情
科学家
自 COVID-19 首次正式报告和大流行蔓延开来的一年半时间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已经对其展开了大量深入的分析,以开发有效的治疗方式。据悉,新冠病毒在不同感染者身上的症状不尽相同。比如大多数感染者的症状较轻、甚至没有感觉,但少数重症感染者却必须接受精心的救治。为了搞清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许多科学家都在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
cnBeta
/
2021.06.20
0
:
32
微软在Windows 10预览版本中修复了3月累积更新导致的性能问题
微软
Windows 10
Windows
在安装了 2021 年 3 月累积更新之后,陆续有 Windows 10 用户向微软抱怨称遭遇了与游戏、性能或打印机故障相关的问题。尽管打印机 bug 已经很快得到了修补,但 4-5-6 月的更新又莫名其妙引入了性能问题。中招玩家纷纷表示,他们在 PC 游戏时遇到了包括帧率下降、图形异常、卡顿、甚至彻底崩溃等在内的问题。
cnBeta
/
2021.06.19
23
:
23
公鼠怀孕产仔不容易:先被阉割,还与雌鼠联体
2021年6月16日,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刘玉环和博士张荣佳在预印本bioRxiv发表了研究论文《A rat model of pregnancy in the male parabiont 》。该研究一经报道引起热议。许多网友觉得,公鼠已经可以怀孕了。不过事情或许没有这么简单。
cnBeta
/
2021.06.19
22
:
50
美国宇航局正努力恢复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运作
美国
太空
在轨超长服役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近遇到了一个大麻烦。美国宇航局(NASA)刚刚证实,在板载计算机出现故障后,其已转入了安全模式。即便如此,该机构仍在努力恢复哈勃望远镜上的主力计算机。为找到故障原因,目前运营团队正在运行测试并收集更多系统信息。
cnBeta
/
2021.06.19
21
:
49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将琥珀虾类的保存记录提前约8000万年
缅甸
本月初,中外科学家团队在《科学通报》发表论文,描述了缅甸克钦邦琥珀中首例虾类化石。本次发现将琥珀虾类的保存记录提前了大约8000万年,对研究虾类的分布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cnBeta
/
2021.06.19
20
:
41
高度啁啾的激光脉冲违背了“传统的智慧”
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描述了通过在克尔谐振器中使用光谱过滤器创造的第一个高啁啾脉冲。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享,他们开创了一种技术来创造超短但能量极高的激光脉冲。现在,该大学光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一种即使在质量相对较低、价格低廉的设备上也能发挥作用的方式,产生了那些同样的高功率脉冲,即所谓的啁啾脉冲。
cnBeta
/
2021.06.19
20
:
21
“闪电猎手”捕捉在大气层中形成并射向太空的瞬时发光事件
太空
我们都熟悉伴随暴风雨而来的闪电。虽然这些闪电起源于风暴云并向下袭击,但有一种更难以捉摸的类型在大气层中形成,并射向太空。那么,当卫星在正上方运行时,有人在同一时间拍摄这些很少见的、短暂的 "瞬时发光事件",并在卫星的数据中留下其特征,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cnBeta
/
2021.06.19
20
:
13
研究发现一些致病真菌可通过细胞之间微小的缝隙生长
研究
筑波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些导致疾病的真菌通过挤压植物或动物细胞之间的微小缝隙来渗透组织的新情况。真菌是自然界腐烂和分解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丝状真菌通过延伸被称为菌丝的细线在表面扩散和渗透。
cnBeta
/
2021.06.19
20
:
05
美国宇航局依然在努力解决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计算机故障
美国
太空
美国宇航局依然在努力解决哈勃太空望远镜上载荷计算机的问题。运营团队表示将进行测试并收集更多关于系统的信息,以进一步隔离问题。科学仪器将继续保持在安全模式状态,直到问题得到解决,而望远镜本身和科学仪器仍然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cnBeta
/
2021.06.19
19
:
27
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发推欢迎中国同行:太空人口增加了43%
中国
太空
人口
日前聂海胜等3名中国航天员正式入驻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这是个历史性成就。国际空间站上的法国航天员也欢迎中国同行,并表示本周太空人口一下子增加了43%。法国航天员托马斯·佩斯凯(Thomas Pesquet)18日在推上发文祝贺:
cnBeta
/
2021.06.19
14
:
24
科学家发现一个新的基因突变 将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区别开来
科学家
来自德国和美国的Skoltech科学家及其同事分析了人类、黑猩猩和猕猴在肌肉、肾脏和三个不同脑区的代谢组。研究小组发现,现代人类的基因组发生了突变,使腺苷酸裂解酶的稳定性降低,导致嘌呤合成的减少。
cnBeta
/
2021.06.19
9
:
37
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成年人可能会错过关键的营养物质
研究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成年人可能会错过关键的营养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在构成早饭的食物中最为丰富。对超过3万名美国成年人的数据分析显示,不吃早餐容易错过牛奶中的钙、水果中的维生素C以及强化谷物中的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很可能使成年人在整个一天中缺乏这些营养物质。
cnBeta
/
2021.06.19
9
:
26
对抗气候变化的战争:有管理的撤退和未来的漂浮城市
气候
新的研究发现,搬离海岸并远离洪水可以扩大选择范围。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员A.R. Siders说,在讨论气候变化适应问题时,是时候把所有的选择放在桌面上了。有管理的撤退,也就是有目的的将人员、建筑和其他资产从易受危害的地区移出--通常被认为是最后的手段。
cnBeta
/
2021.06.19
9
:
09
突破性研究表明人类可能无法逆转衰老
人类
研究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手段的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已经大大增加。然而,活得更久并不是最终目的,因为许多研究项目正在研究如何防止甚至逆转衰老过程。一些研究人员可能已经发现了如何逆转大脑的衰老,也有人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逆转衰老所需的基因钥匙。但全新的研究表明,人类和许多其他物种一样,注定要衰老。
cnBeta
/
2021.06.19
8
:
17
科学家在人造迷你肾脏器官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科学家
类似于肾脏输尿管芽的器官提供了一种研究肾脏疾病的方法,可以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和再生方法。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已经创造了可能成为组装合成肾脏的一个关键构件。
cnBeta
/
2021.06.19
8
:
14
生物学家发出警报:即使是少量的增塑剂也会造成大脑损伤
许多日常用品中含有的增塑剂会损害人类的重要大脑功能。拜罗伊特大学的生物学家在《通信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对这种危险提出警告。他们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少量的增塑剂双酚A和双酚S,也会破坏鱼类大脑中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输。
cnBeta
/
2021.06.19
4
:
05
你的“朋友圈”上限是多少? 科学家给出答案
科学家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5月26日报道,虽然常言道,1000个朋友不嫌多,但专门研究动物行为的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告诉我们,人类同时只能维持150段友谊或“联系”。换言之,150人是人脑能够同时处理的友谊关系的上限。
cnBeta
/
2021.06.19
3
:
09
扒一扒火箭上的摄像头:有多少?装在哪?有何用?
摄像头
举国上下观看了发射升空震撼一幕,火箭各个分离动作一目了然、尽收眼底,未来,我们也将看到航天员们在飞船上的一举一动。你是否会好奇,火箭上有多少个摄像头,它们都装在哪,除了让我们一饱眼福,还有什么作用?
cnBeta
/
2021.06.19
1
:
45
简单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研发新进展:可与当前光纤电信网络配合使用
量子
近日一支研究团队利用意大利帕多瓦市的光纤网络开展了一项实验,展示了一套自动化、且易于操作的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据悉,QKD 为数据通信提供了不可穿透的加密体验,因其利用了光的量子特性来生成用于数据加解密的随机安全密钥。而本次现场测试,也意味着世界各地现有的通信网络,朝着实施这套高安全性的量子通信技术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cnBeta
/
2021.06.19
1
:
07
科学家终于弄清参宿四神秘变暗原因
科学家
从 2019 年 11 月到 2020 年 3 月,参宿四在2019年10月发生了惊人的“大变暗”,2020年2月中旬,其亮度已经降到其典型亮度(typical brightness)的35%左右。在之后几个月里,其亮度又开始恢复。其变暗之谜就吸引不少天文爱好者,因为如此快速且可见的亮度变化十分罕见。
cnBeta
/
2021.06.19
1
:
06
黑灯瞎火,“疯狂原始人”怎么在山洞里画画?
原始人咕噜一家的老爸瓜哥举着火把在岩壁上画下一家六口的温馨画面,或许不只是电影《疯狂原始人》中的一幕,而是旧石器时代洞穴居民的真实写照。面对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人们不禁猜测,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原始人是如何战胜黑暗、照亮生活的?
cnBeta
/
2021.06.19
0
:
47
图科学家深入研究蜘蛛脚毛粘性 可开发出更强力、可逆的粘合剂
科学家
研究
蜘蛛为何能够在很多不同类型的表面笔直前进或者后退?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为创造强大的、可逆的、生物启发的粘合剂开辟新的机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更加深入地了解蜘蛛脚。近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一项新研究中,想要形成类似于大型游荡蜘蛛 Cupiennius Salei 那样毛发状结构带有粘性的脚,比此前认为的更具多样性。
cnBeta
/
2021.06.19
0
:
27
科学好故事:黑洞生存指南
黑洞
生存
宇宙中有无数的黑洞,最近的黑洞距离我们约1500光年,而在银河系的中心,座落着一个被称为人马座A*(Sagittarius A*)的超大质量黑洞,距离我们大约25000光年。通常情况下,太空旅行者可能会尝试在平静的G型主序星(光谱型态为G,发光度为V的主序星,质量约为0.8至1.2太阳质量,表面有效温度为5300至6000K)周围寻找家园,但一些足够勇敢的星际居民或许会冒险前往黑洞周围,寻找理想的庇护所。
cnBeta
/
2021.06.19
0
:
26
神舟十三号待命 随时可将空间站的航天员接回
6月17日9时22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此次任务中,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将第一次进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工作生活,在轨驻留3个月。“本次任务也将实现‘神舟’系列飞船立项之初的终极目标,作为可靠的空间往返运输工具,支持我国载人空间站运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项目产品保证经理郑伟表示。
cnBeta
/
2021.06.19
0
:
23
中国科学家成功让公鼠怀孕:受雄性海马怀孕启发 产下10只幼崽
中国
科学家
在整个自然界中,雄性孕育后代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现象。目前已知的雄性怀孕生育后代的物种只有海龙科((包括海马、风笛鱼和海龙在内的鱼类))。但一直以来,雄性是否也能分担孕育后代的重担成为萦绕在人类脑海中的疑问。而最近,中国科学家就成功让雄性老鼠怀孕并顺利诞下后代,打破了自然界的规律。
cnBeta
/
2021.06.18
20
:
46
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新的水处理技术 也可以帮助火星探险者
火星
由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工程师领导的一个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催化剂,可以从地球上的水中去除一种危险的化学物质,这也可以使火星土壤对农业更加安全,并有助于为人类火星探险者生产氧气。高氯酸盐是一种由一个氯原子与四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负离子,在地球的一些土壤中自然存在,在火星土壤中尤其丰富。
cnBeta
/
2021.06.18
13
:
38
聂海胜3次出征太空对比照 出征前特意染黑了白发
太空
今天,一组对比照片在网上刷屏,他就是我们的航天英雄——三次征战太空的聂海胜。出生于1964年的他如今已经57岁“高龄”。聂海胜1983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入伍,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cnBeta
/
2021.06.18
12
:
26
新发现揭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如何分散在亚洲各地
亚洲
动物
巨犀牛,Paraceratherium,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特别是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然而,这个属种是如何在亚洲分散的,长期以来是一个谜。现在,一个新的发现为这个过程带来了启示。
cnBeta
/
2021.06.18
10
:
35
小学老师用饮料瓶模拟中国空间站:舱位可自由拆卸对接
中国
昨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据媒体报道,为了庆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浙江安吉的一名科学老师就用各种饮料瓶制作了一个“中国空间站”模型,为学生们讲解空间站原理。
cnBeta
/
2021.06.18
9
:
09
物理学家将10公斤重的物体冷却到接近其运动基态
当你坐在办公室或家里的办公桌前时,你的桌面上可能有几样东西,在我们眼里,它们似乎是静止的。然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说,如果你能通过一个量子透镜来观察这些看似静止的物体,你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由移动的大量粒子组成的,且运动方式是似乎在振动。要让物体的运动彻底静止下来是非常困难的。
cnBeta
/
2021.06.18
9
:
02
1/3与高温有关的死亡可归因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
人类
气候
根据《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篇新文章,在1991年至2018年期间,在所有因高温而导致的死亡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由人类引起的全球变暖造成的。这项研究是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由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LSHTM)和伯尔尼大学在多国多城(MCC)合作研究网络中领导。
cnBeta
/
2021.06.18
8
:
56
麻省理工学院创造出一种医用支架 其灵感来自于日本的Kirigami剪纸艺术
日本
Kirigami剪纸是日本的一种艺术形式,涉及剪纸以创造三维结构。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可在人体内部使用的新型支架,其灵感来自于kirigami。这种支架可用于向胃肠道、呼吸道或身体内其他管状器官输送药物。
cnBeta
/
2021.06.18
6
:
45
NASA计划中的两个金星探测任务有哪些令人激动的地方?
NASA
几十年来,对我们太阳系的探索不断深入,但因为难以到达和环境恶劣的原因,我们的邻星之一金星基本上没有被研究,现在,情况即将改变。在美国宇航局太阳系探索计划的最新公告中,有两项任务已经获得批准,它们都将前往金星。这两项雄心勃勃的任务将在2028年和2030年之间发射。
cnBeta
/
2021.06.18
6
:
29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腔棘鱼可能活了近一个世纪
研究
有一种在深海中游动的鱼叫 Coelacanth,它有古怪的叶状鳍,能长到极其巨大的体型,长度可以达到6英尺,体重约为200磅,与人类成年男性的身材差不多。研究人员最近发现, Coelacanths的寿命还比以前预期的长五倍。
cnBeta
/
2021.06.18
5
:
30
新型mRNA疫苗已被证明可为小鼠提供全面的疟疾保护
疫苗
新冠疫情
来自Walter Reed陆军研究所和海军医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Acuitas Therapeutics公司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mRNA技术的新型疫苗,已经被证明可以在动物试验中抵抗疟原虫,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npj Vaccines上。
cnBeta
/
2021.06.18
4
:
28
被拖出海洋的侏罗纪遗迹:科学家发现一种独特的深海怪物
科学家
海洋
据外媒报道,当科学家们在其他星球上寻找生命的迹象时,在地球上仍有许多完全陌生的生物有待发现。现在,一种全新的恐怖已经从海洋深处浮现--来看看Ophiojura,一种“完全独特”的动物,其的手臂上覆盖有钩子,另还有八组牙齿状的颌。
cnBeta
/
2021.06.18
4
:
09
新研究展示如何在尿液样本中检测出脑瘤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虽然脑瘤可能通过头痛、恶心或语言障碍等症状显示出来,但这些症状往往在疾病晚期才出现。这使得早期诊断变得很棘手,尽管这样做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结果。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展示了如何通过一个简单的尿液检测来实现这一目标,该检测在早期实验中显示出很高的准确性。
cnBeta
/
2021.06.18
3
:
54
镍箔加热方案助力科学家打造下一代高性价比eVTOL快充电池
科学家
随着电动垂直起降(eVTOL)概念的兴起,该行业对于电池性能的独特要求,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在道路上驰骋的 EV 动力电池相比,我们除了能量密度和输出功率,还需考虑到 eVTOL 电池在快充效率、循环寿命、以及最重要的电池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
cnBeta
/
2021.06.18
3
:
52
广州部分病例打过国产新冠疫苗,为什么还会感染
新冠疫情
疫苗
广州部分病例打过国产新冠疫苗,但仍然感染了新冠肺炎。近日,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文军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详解了个中原理,并提醒疫苗不是万能的,但接种疫苗的好处毋庸置疑,达到一定的接种率,就可以建立免疫屏障。
cnBeta
/
2021.06.18
3
:
45
视频“天和”空间站相机拍地球 带你看太空的日落有多美
太空
北京时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目前,航天员乘组正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今天上午安装了Wi-Fi),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将会在轨驻留3个月。
cnBeta
/
2021.06.18
3
:
27
临界纳米碳孔膜可有效避免锂电池枝晶生成
通过石墨代替高密度纯金属锂,科学家们有望显著提升电池技术的性能,但当前仍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不过德国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展示了一种微调的碳膜技术。即便经历了数百次循环充电,它仍能够防止锂电池因枝晶而导致故障。
cnBeta
/
2021.06.18
2
:
42
新研究证明矮星系DF2只有极少的暗物质
研究
据外媒报道,暗物质被认为是将星系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剂--但几年前,一组天文学家声称发现了一个不存在暗物质的星系。后来,其他科学家认为这是计算错误,但现在,最初的团队使用哈勃进行了更为可靠的观察并证实了他们的发现。
前页
1
...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