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来自CUP的最新新闻
全部媒体
路透新闻
BBC新闻
华尔街日报新闻
星岛日报新闻
cnBeta新闻
FT中文网新闻
纽约时报新闻
CUP新闻
RCI新闻
半岛新闻
早报新闻
日经新闻
rfi新闻
共同社新闻
engadget新闻
联合报新闻
多维新闻新闻
世界新闻网新闻
ETtoday新闻
财新新闻
全现在新闻
端传媒新闻
ABC新闻
东亚日报新闻
欧洲时报新闻
环球网新闻
VOA新闻
DW新闻
中時新聞網新闻
立場新聞新闻
星洲网新闻
文化
/
2021.06.07
18
:
41
廖康宇:我的印度男友 ——「港產片」的一個新嘗試(含劇透)
印度
香港
电影
在男女主角的加持下,「我的印度男友」不失為一套勉強合格的消遣之作,亦是筆者樂見、「港產片」的一個新嘗試。
文化
/
2021.06.04
18
:
50
1989 年,一場成功抵禦軍隊鎮壓的民運
六四
东欧
历史
罗马尼亚
革命
1989 年,不只中國,整個共產世界都走到歷史關口,不約而同地面對政治改革壓力,羅馬尼亞獨裁者壽西斯古(Nicolae Ceaușescu)選擇用軍隊回應,結果遭到反對派活捉處決,與整個蘇共集團一同壽終正寢。究竟這場抵住軍隊屠城的民運,有否達到民主過渡的目標?反對派領袖為何與李鵬甚有淵源?
文化
/
2021.06.04
18
:
49
後六四的信奉基督潮
中国
社会
信仰
六四
天安门
宗教
1989 年 4 月 15 日,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胡耀邦去世。及後,北京學生自發到天安門廣場悼念。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有一幅胡耀邦大型肖像,輓聯印著四字:「何處招魂」,除了現實角度 —— 學生要求政府重新評價胡耀邦,並肯定其民主、自由、寬鬆、和諧的觀點,似乎也點出時人的精神空洞;稍後的六四事件更是很多人心靈破碎的時刻。但也有不少人,此後找到名為基督的精神歸屬。
文化
/
2021.06.04
18
:
48
美版支聯會:全美學自聯
中国
美国
社会
六四
学生
民主
留学生
香港政府連續兩年以疫情為由,禁止支聯會舉辦六四維園燭光晚會。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直言,支聯會要求「結束一黨專政」乃屬「顛覆綱領」,在國安法時代必須作調整,否則該予以取締。往後或許只能在境外公開悼念六四,而在美國,確實也有華人一直承傳六四記憶,「全美中國學生學者自治聯合會」(簡稱「全美學自聯」)就是其中之一。
文化
/
2021.06.04
18
:
48
史太林,從神學院學生到布爾什維克(下)
俄罗斯
共产主义
布尔什维克
东正教
格鲁吉亚
历史
沙俄
苏联
史太林的父親是一名鞋匠,來自工人家庭並成為知識分子的他,受列寧賞識提拔。Suny 補充:「想像一下,像史太林這樣年輕、充滿活力的革命者,讀到列寧『怎麼辦』這本小冊子時,會受到甚麼樣的影響。他們會認為,是列寧的遠見讓自己擔任向外鼓動及宣傳的重要角色。所以,史太林馬上轉為列寧主義的信徒。」
文化
/
2021.06.04
18
:
46
要消滅肥胖症,太平洋島國反而舉辦烹飪比賽?
社会
比赛
烹饪
疾病
节目
肥胖
饮食
現時醫學專家普遍認為,肥胖會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中風等等。各國的政府和專家都想盡辦法說服民眾減肥,例如徵收糖稅、禁止學校出售高糖、高鹽、高熱量及高脂肪的包裝食品等等。有太平洋島國的專家就用上一個另類辦法 —— 透過烹飪比賽推廣健康飲食。
文化
/
2021.06.04
18
:
45
藝術館「不是時裝店!」 藝術品與玩味設置呈現古今衣飾變化
香港
时装
服装
画
艺术
衣服
鞋
當中,「不是時裝店!」可說是一個別開生面的藝術展覽。藝術館化身成「時裝店」,由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的四大館藏中,選取與衣飾鞋履相關的 76 組傳統及當代藝術作品,更另設「試身室」,讓參觀者以不一樣的視角欣賞藝術品外,也可了解及反思古今的審美標準。
文化
/
2021.06.04
18
:
43
鄭立:Scavengers —— 有槍有砲有光環不會贏,贏的是生存到最後
打仗
生存
游戏
电子游戏
不論做得多好、收割了多少,若最後未能成功活著離開,玩家就輸了。換句話說,殺敵立功或者民主並非首要目標,最重要的是收割最多,然後活著離開。與敵人戰鬥只為協助達成目標,而不是遊戲目的。
文化
/
2021.06.04
18
:
42
Moyashi:地獄1999 —— 民怨的食用限期
日本
乱世
价值观
地狱
现实
电影
愈是動盪的亂世,就愈多這類作品,因為無論創作者抑或讀者都想回應現實,但更大的願望是透過回應現實來尋找自己,重新確認自己的價值觀。把對方拉進地獄中剝皮,也是其中一種方法。如果要翻拍「地獄」,相信大家今天都很容易有共識,你說是嗎?
文化
/
2021.06.04
18
:
41
唐明:自由港即是避難所
香港
晚清
历史
自由
自由贸易
這份公告發佈之際,香港還是一片荒蕪,但已迅速預告了日後香港的興起,而九龍只在咫尺之遙,難道不想加入這個自由港的範圍嗎?即使當時兩國剛打完仗,即使島上連住宿的地方也極少,許多人只能留在船上過夜,但是海港裡的船隻與日俱增,入夜後漁火點點,倒映在水上,予人安全、自由的氛圍,這個還未建起的海港,儼然已是很多人的 refuge。
文化
/
2021.06.03
18
:
50
史太林,從神學院學生到布爾什維克(上)
共产主义
宗教
布尔什维克
抗争
东正教
格鲁吉亚
沙俄
苏联
假如希特拉成為畫家、墨索里尼繼續在小學教書,世界或會多一分和平。獨裁者未必天生,出身高加索地區格魯吉亞的史太林,少時曾進入神學院,日後卻成為布爾什維克一員。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及歷史學榮譽退休教授 Ronald Grigor Suny 去年出版「史太林:革命之路」(Stalin: Passage to Revolution),追溯史太林從童年在格魯吉亞到投身革命的軌跡。
文化
/
2021.06.03
18
:
49
瀕臨消失的地方語言:澳門土生葡語帕圖亞
社会
澳门
濒危
葡萄牙
语言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靈魂,是身份構成的重要部分。可是,由於各種政治和社經原因,很多地方語言正面臨消失。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字,全球大概有 6,000 種語言,當中約 40% 處於瀕危狀態。在與香港一海之隔的澳門,也有一種地方語言瀕臨消失,那就是澳門土生葡語「帕圖亞」(Patuá)。
文化
/
2021.06.03
18
:
48
六四:佩洛西的政治仕途關鍵?
中国
美国
社会
佩洛西
六四
政客
民主党
1989 年的六四事件影響了無數家庭的一生,改變了中港台的發展軌跡。當天外媒奮力把廣場內的珍貴影像帶到全世界,也震撼各國政要,令事件成為環球焦點。六四事件同樣改寫了一名美國女子的一生,她就是今天權傾朝野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
文化
/
2021.06.03
18
:
47
【國民教育】讓學生訂校規的日本中學
日本
社会
学校
学生
学习
校规
规则
领导
日本近年有不少學校被指校規過嚴,從強迫天生啡髮的少女染黑,到禁止在嚴寒加穿褲襪和外套,甚至指定內衣褲的顏色,引起社會嘩然及反思 —— 由學生與師長商議,以民主方式修改校規,會否更有教育意義?廣島縣一間傳統女校身先士卒,嘗試讓「用家們」審議及重訂校規,結果反應良好,甚至有意外收獲。
文化
/
2021.06.03
18
:
46
當「袋鼠」不可恥?南韓青年與父母們的雙贏
韩国
社会
南韩
家庭
成年人
父母
今年初南韓統計廳公佈,當地正值 3、40 歲的未婚男女當中,多達 4 成半至 5 成半人仍與父母同居。他們被媒體標籤為「袋鼠族」(캥거루족),長大了也離不開哺乳袋,無力自立。但事實上,部分「袋鼠仔」賺錢不少,也有「袋鼠爸媽」不願放手。對這些家庭來說,共住一室互相幫忙,反而達至某種雙贏。
科技
/
2021.06.03
18
:
46
為何 3D 打印器官要在太空?
精神健康
器官
太空
移植
医疗
雖然器官捐贈風氣日漸普及,全球適合移植到重症病人身上的器官仍是供不應求。與其被動等候捐贈,有研究人員就嘗試開發另一器官供應源,用活體組織作材料 3D 打印出適合的器官,為了成功,研究人員更飛到太空進行打印實驗。
文化
/
2021.06.03
18
:
44
【短片】5 首曾經出現的國歌
中国
影片
国家
国歌
历史
2020 年 6 月 12 日,「國歌條例」正式在香港生效。一年過去,有參與反國歌法示威的市民被判監,也有港台節目因內容涉國歌而被無限期扣起並送交律政司研究。中原大地的國歌,到底是否「自古以來」就如此「神聖不可侵犯」?
文化
/
2021.06.03
18
:
43
方俊傑:東城夢魘 —— 最符合大眾需要的傳統懸疑劇
悬疑
电视
懸疑劇,最高手是讓觀眾知道誰是真兇的一刻,忍不住尖叫,這一套,尖叫聲應該會出現,但多數提早了,而一般人類不可能尖叫完又尖叫再尖叫,會虛脫致死的。於是,去到理應生產出最大尖叫聲的劇情,完全失效,只剩一片孤寂。
文化
/
2021.06.03
18
:
42
夕立:當「去一次沒有計劃的文青旅行」變成綜藝節目
日本
巴士
旅游
综艺
综艺节目
车
在日本,單純以遊戲作弄嘉賓的節目已經買少見少;取而代之的,是這種具偶發性設計的真人騷。它既沒有「生還者」般殘酷,稍有挑戰的節目設計又能夠逼迫出嘉賓的真性情。這種節目是否符合胃口頗大的香港觀眾尚未可知,但少少緊張,多多悠閒,正是平成年代後綜藝的其中一個走向。
文化
/
2021.06.03
18
:
41
Ryan Fung:石油巨企輸官司、輸董事、輸決議主因 ESG
企业
减碳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石油
石油企業壟斷牟利幾十年,一直以暗手游走政商界作威作福,基本上你想得出,石油幫也做得出:操縱輿論、影響科學發展、貪污行賄、左右政治選舉,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做壞事,豈料來到 ESG 新世代,卻被將了一軍,一步步被人清算。
文化
/
2021.06.02
18
:
50
你不知道的文藝復興:古羅馬遺風曾復興於日本戰國?
日本
欧洲
古希腊
古罗马
文艺复兴
历史
演说
談及文藝復興,大家定必想起達文西在意大利的曠世成就,但原來這場文化運動,一度把古希臘羅馬遺產帶到歐洲以外更遠的地方。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馬思途(Stuart McManus)在文藝網站 Psyche 撰文指出,16 世紀的耶穌會在長崎、澳門、果阿、墨西哥城等地興辦學院,教授古羅馬修辭學與雄辯術,使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在異地生根,甚至成功把戰國時代日本學生訓練成拉丁語雄辯家。
文化
/
2021.06.02
18
:
49
人在中國,未婚生子如出櫃
中国
社会
人口
单亲家庭
单身
女性
家庭
生育
上月,中國公佈人口普查結果,官方承認人口增長放緩,近日政府更推出三孩政策,鼓勵生育的意味不言自明。人們不想生育自然有不同原因,彭博社(Bloomberg)上月一篇評論文章便認為,需要改善婦女的生活、減輕身為人母的負擔、顧及未婚產子母親所承受的恥辱,才有望提升生育率。言猶在耳,「紐約時報」近日報道,未婚生子的中國女性,經常遭剝奪福利。
文化
/
2021.06.02
18
:
48
Friends Reunion?六人如何跟全球成為老友
美国
喜剧
娱乐
英语
美國處境喜劇 Friends 在 2004 年播出最後一季,6 位主角陪伴觀眾 10 年後,終以搬出曼哈頓公寓作道別。劇迷期盼多年,最近終盼得主角在特別節目中重聚。但事實上,17 年來 Friends 從未真正消失,不僅在疫情期間成為劇迷的精神食糧,多年來更深深地影響著各地觀眾。
文化
/
2021.06.02
18
:
47
疫情加劇貧富差距,反有望促成全球經濟衛生大合作?
疫情
疫苗
发展中国家
经济
疫情危機沒有留下長期傷疤的真正好處是,先進國家也有望大幅自我修復其公共財政。這與金融海嘯形成鮮明對比。然而,儘管有這麼多好消息,先進國家的數據卻遠不代表全球情況。
文化
/
2021.06.02
18
:
46
聲音的哲學:在文字和圖像以外理解世界
哲学
学习
知识
联想
声音
听觉
视觉
认知
音乐
近年紙媒式微,年輕讀者也愈來愈不願看網上長文,KOL 短片等網絡影像成為重要的資訊媒介。另一方面,電台同樣沒落多時,但有趣地,音訊平台近年有復辟的勢頭,最受人關注的例子有 Podcast 播客,讓人走路和運動期間都可以增長知識。羅傑威廉士大學哲學教授 Christina Rawls 就在學術網站 Aeon 撰文,分享如何可以聲音認識世界。
文化
/
2021.06.02
18
:
45
疫下四野無人,大自然不見得更好
人类
保育
大自然
封锁
环保
去年各國初次封城抗疫後,網上瘋傳「海豚重返威尼斯運河」、「美洲獅遊走智利街頭」等所謂生態巨變,往後雖被證實子虛烏有,但那套「無人之境令大自然得以復原」的觀念,始終根深柢固。只是,現實不見得非黑即白。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類突然從眾多環境中「消失」的真正影響,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文化
/
2021.06.02
18
:
43
鄭立:財富流 —— 窮人生仔正仆街,有錢人卻會絕育
创业
支出
桌游
财富
贫穷
游戏
金钱
這遊戲跟「現金流」的另一共通點,就是反生育主義。在裡面生孩子,唯一影響就是增加支出。好處?沒有。窮人生仔就只會使生活更困難,也更難變成富人,真的是「窮人生仔正仆街」。
文化
/
2021.06.02
18
:
42
曾詩敏:缺席記者會是一種錯?
传媒
球星
网球
记者会
运动
运动员
体育
作為一個備受注目的專業網球員,是否應該拒絕此「職責」?作為一個在世界有影響力、本身有想法的女生,想在專業之外以自己的方式去宣揚好的訊息,又是否需要被懲罰?
文化
/
2021.06.02
18
:
41
廖康宇:沒有打算創業,為何仍要讀「創業家的現實主義」?
创业
商业
书
现实
「創業家的現實主義」並不是一本營商秘笈,始終市場瞬息萬變,成功不可能有一條可以複製的方程式;但無論是創業家抑或升斗市民,能夠透過閱讀在思想上裝備自己,從壞時代中存活下來,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創舉。
前页
1
...
211
212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