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来自CUP的最新新闻
全部媒体
路透新闻
BBC新闻
华尔街日报新闻
星岛日报新闻
cnBeta新闻
FT中文网新闻
纽约时报新闻
CUP新闻
RCI新闻
半岛新闻
早报新闻
日经新闻
rfi新闻
共同社新闻
engadget新闻
联合报新闻
多维新闻新闻
世界新闻网新闻
ETtoday新闻
财新新闻
全现在新闻
端传媒新闻
ABC新闻
东亚日报新闻
欧洲时报新闻
环球网新闻
VOA新闻
DW新闻
中時新聞網新闻
立場新聞新闻
星洲网新闻
文化
/
2021.06.16
18
:
45
重塑當代藝術啟程點 「多元視野」了解 80 年代香港藝術
香港
展览
艺术
「多元視野 —— 八、九〇年代香港藝術新象」由策展人方敏兒及香港藝術館聯合策展,經過兩年與藝術家訪談、研究及整理後,展出 7 組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體作品;並重塑當年一些重要的展品及藝術空間,配合書籍、海報、剪報等資料,使遊人在閱覽之餘,亦可感受 8、90 年代香港當代藝術的力量。
文化
/
2021.06.16
18
:
43
鄭立:Scavengers —— 回流人士與本地人為何非要互相排斥?誰分化了他們?
人性
人类
分化
团结
游戏
电子游戏
本是同根生,大家都是劫後餘生的人類,為何不能團結?問題是,當大家都在爭取同一片生存資源,爭不到很可能會走投無路時,又要怎樣團結呢?有些人以為人類不能團結,是因為有壞人在分化,卻不知道貧賤夫妻百事哀,沒有東西比資源不足更能分化人類。
文化
/
2021.06.16
18
:
42
曾詩敏:不需臂章都可做場上領袖
运动
运动员
体育
拉舒福特一句「你不需臂章去成為球場上的領袖」,道出了於這個追名逐利的時代,多少在職場打滾逾 10 年的人也未必能悟出的大道理。不知 10 年後的「福仔」,會否真的成為一代傳奇?
文化
/
2021.06.16
18
:
41
趙子龍:這些羊群是我狼族神聖的食物!
人类
文化
/
2021.06.15
18
:
50
當香港與海洋帝國相遇:葡佔屯門
香港
屯门
殖民
葡萄牙
眾所周知,在 1841 年到 1997 年期間,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而一海之隔的澳門,殖民歷史更長,自 1553 年就成為葡萄牙的租界,是向遠東地區拓展商貿網絡的重要據點。其實在葡萄牙佔領澳門之前,曾經與香港相遇,並短暫佔領今天大嶼山、青山灣、葵涌一帶,建立「葡佔屯門」。
文化
/
2021.06.15
18
:
49
政治審查下,伊朗電影人如何一路走來?
伊朗
创作
审查
言论自由
电影
港版國安法對電影進行嚴格審查,叫很多電影人無所適從。環顧全球,政治審查其實從不罕見,但無數電影人仍然堅持不懈,在縫隙間繼續用光影說話,伊朗電影人可說是佼佼者。在嚴苛的政治宗教審查機制下,有人運用有限空間發展別樹一格的電影語言,亦有人無懼刑責堅持拍攝禁片,為伊朗電影在世界爭得一席之地。
文化
/
2021.06.15
18
:
48
挽救低生育率:尼日利亞婦女何以平均生五個?
尼日利亚
社会
人口
信仰
尼日尔
生育
生育率
中國實施「三孩政策」以挽救持續下滑的生育率,但「兩孩政策」施行數年都未能扭轉跌勢,新政策成效備受質疑。要刺激生育,不妨研究生育率稱冠的西非,人口升幅驚人的尼日利亞,每名婦女平均生 5 個孩子,究竟是政府提供誘因、抑或其他因素鼓勵當地人生育?
文化
/
2021.06.15
18
:
47
挾消費者以令諸侯,蘋果的數據新政策是「私隱虛偽」?
社会
广告
网络广告
追踪
今年 1 月,蘋果行政總裁 Tim Cook 重申,如果「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蒐集彙總並出售,那麼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數據,我們也失去了做人的自由」。
文化
/
2021.06.15
18
:
46
【邊一個……】人在辦公室比工作效率更重要
社会
上班族
人事
人力资源
打工仔
职场
香港人每星期工時中位數為 44 小時,不過,上班族雖然長時間在辦公室,卻並非每分每秒都努力工作,有時甚至處於低工作效率的狀態。但對於上司、老闆甚至部分打工仔而言,重要的是打卡出勤,即使只是在辦公桌前「扮工」,或是要拖著病軀上班,人在似乎比一切重要,BBC 新聞近日就有專文解釋這種職場怪現象。
文化
/
2021.06.15
18
:
45
不想和誰吃飯:日本人的「聚餐恐懼症」
日本
社会
精神健康
儿童
学生
心理
教育
障碍
饮食
婉拒飯局邀約,多是因為懶得交際應酬。但對少數日本人來說,這其實是「聚餐恐懼症」(会食恐怖症)作祟。患者在人前進食就會緊張不安,開始作嘔、暈眩、胃痛甚至難以吞嚥。無奈大眾缺乏認識,令他們長期受到誤解。這種心理疾病的成因,比想像中普遍 —— 小時候被迫進食,要把「盤中餐」吃光。
文化
/
2021.06.15
18
:
44
【CUPodcast】盗竊與走路也能進入心流?
精神健康
心理学
「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與不同專長的人士訪談,發現無論從事甚麼活動,要發生最佳體驗(Optimal experience)都有共通條件;而心流作為中立的精神狀態,並不帶任何道德元素,連盗竊都可以產生心流,過度沉溺亦會影響生活。另外,心流活動不一定講求專業技術,即使簡單如走路,透過掌握環境與對自己的觀察,亦能成為心流活動。
文化
/
2021.06.15
18
:
43
鄭立:當使用太多括號或者引號時,你也會感到視覺上不快嗎?
中文
写作
文字
文章
标点符号
语言
如果要寫一段像這樣的文字,當中有很多「括號」、「引號」,或者「各種不是很常用」的標點符號,例如「冒號」、「破折號」,再加上大量的註解(比方說寫一堆英文再用括號括著),而在一段裡出現多過一次(即是在一段中佔比很高)的話,我就會覺得很不順眼(就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文化
/
2021.06.15
18
:
42
Moyashi:比上班還辛苦的煲劇
日本
动漫
影像
影视
御宅族
效率
以「快進」方式觀看的人漸次增加,也就意味著製作方需要從一開始就關顧這種觀眾,於是劇情密度不可以高,流程也必須盡量簡單。結果深深影響今天許多日本影視作品的表現形式,例如情緒傾向不經由表情及鏡頭表達,而是由角色親口說出。
文化
/
2021.06.15
18
:
41
茶里:5 件我住在台灣後才知道的事情
台湾
移居
移民
實際居住 3 年後,台灣讓我意想不到的地方還有很多,今天就來說說最讓我感到有趣的 5 件事吧。
科技
/
2021.06.11
18
:
50
重溫 2004 年北京實驗室沙士病毒洩漏事故
中国
台湾
新加坡
精神健康
事故
传染病
北京
实验室
感染
沙士
病毒
科研
在 2020 年以前,最令香港人膽顫心驚的傳染疾病,當數 2003 年爆發的沙士病毒(SARS)。疫情持續約四個月,由當年 3 月到 6 月,香港有 1,755 人確診,299 人死亡。很多港人都記得,那場沙士疫情到 2003 年 7 月時已經大致平息,但其實到 2004 年,沙士病毒曾經一度在中國大陸死灰復燃,事件起因是實驗室意外洩漏。
文化
/
2021.06.11
18
:
49
陶傑:中國式「攬炒」
中国
美国
国际关系
外交
经济
杜林普連任,有利於中國繼續分化美國和盟國的關係。但面對拜登結盟勢力的反攻,中國遇到新難題。
文化
/
2021.06.11
18
:
48
東京奧運下月開幕,日本還有機會叫停?
日本
社会
奥运
比赛
疫情
运动
2020 東京奧運(又再)快將開幕,雖然多地疫情未退,疫苗接種進度亦慢,但錢已花了,「賣身契」也簽了,一旦叫停不只無收入,還得承擔財務責任,賠償天文數字。在可能損失的人命和鐵定損失的利益之間,日本政府選擇進行到底,乍看是個無奈之舉。但其實只要當局有心,如今想要中止東奧,也非毫無辦法。可是以首相菅義偉為首的高官們,始終沒有這個心。
文化
/
2021.06.11
18
:
47
【臭外地的】由來已久的中國地域歧視
中国
社会
中国人
北京
外地人
歧视
河南
近日流傳一段影片,一名中國北京大媽在當地巴士破口大罵外地人為「臭外地」、「上北京要飯」。大家都是中國人,理應不用分那麼細,但中國的地域歧視現象確實存在。北京大媽事件並非孤例。
文化
/
2021.06.11
18
:
46
航運業黑幕:長賜號船員仍然被埃及扣押
埃及
社会
人权
船运
货船
货运
長賜號擱淺蘇彝士運河事隔近 3 個月,早就不受國際傳媒關注,但原來埃及仍然扣押貨輪與船員。有智庫機構研究員提醒,如此有違人權的待遇絕不罕有,每當船東與當地政府無法化解分歧,貨輪與船員往往淪為人質,扣押時間可長達數年,為航運業鮮有人關注的黑幕。
文化
/
2021.06.11
18
:
45
徵收碳稅,以市場邏輯減低碳排放?
社会
减碳
经济增长
經濟活動無可避免要消耗能源,使用化石燃料能源會排放溫室氣體。近年有環境學者提出「去增長運動」新概念,認為減緩經濟發展才是救世良方。經濟增長是否必然與保護環境不可共存?經濟學家認為問題不在經濟增長,而是環境污染的成本「太低」。
文化
/
2021.06.11
18
:
43
地球之友:香港綠色金融勢頭漸成形 追趕全球金融市場新常態
香港
企业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綠色金融在從傳統投資者中籌集資金的企業項目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價值在於改變「金融常態」—— 為較難在傳統融資渠道集資的綠色及可持續發展計劃,提供所需的資金。在香港,增加綠色企業融資將能為金融業製造新的機遇,並進一步支援低碳技術、建築與供應鏈等行業。
文化
/
2021.06.11
18
:
42
Moyashi:香港瘋狂作戰 —— 異國的時間與地理距離
日本
香港
喜剧
想像
观光
电影
如果「觀光電影」是忠實反映當地的刻板印象與異國情調,那麼「香港瘋狂作戰」是表現出 60 年代日本大眾對香港的想像:繁榮、交雜、充滿機遇。那個戲中的香港對我們來說,其實與當年的日本觀眾同樣陌生。
文化
/
2021.06.11
18
:
41
唐明:馬戛爾尼勳爵的「忽發奇想」
中国
英国
商人
历史
清朝
自由贸易
在回英國之前,馬戛爾尼邀請兩廣總督長麟共進早餐,想借此機會,把東印度公司的專員介紹給廣州官員,包括廣東巡撫和海關監督等,長麟很吃驚,反問他:這些商人難道有那麼重要嗎?
文化
/
2021.06.10
18
:
50
全球普查:國家滿足你渴求的言論自由嗎?
社会
民调
独裁
自由
言论自由
西方傾向以為言論自由乃普世渴望,但丹麥智庫組織 Justitia 全球普查卻發現,有個別專制國家人民直認不想要更多言論自由,有些國家充分保障的言論自由,原來又遠多於人民所渴求。
科技
/
2021.06.10
18
:
49
「沉默就是敵人」:尼日利亞人以發帖對抗 Twitter 禁令
尼日利亚
人权
社交媒体
禁令
言论自由
看不順眼就封鎖,大概是很多極權者的「施政」方針。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疑因自己的帖文被刪,近日一聲令下便封了 Twitter 作為報復,司法部長更揚言會對設法使用者予以檢控。但禁得了平台,禁不住反抗。不少民眾持續發帖抗議,展示拒絕順服於專政之心,即使一字一句或許改變不了甚麼,但他們更加認同一則發帖:「沉默就是敵人。」
文化
/
2021.06.10
18
:
48
赫金蒙娜麗莎:藝術複製品的價值
价值
拍卖
蒙娜丽莎
艺术
艺术品
复制
名畫蒙娜麗莎是無價瑰寶,那名畫複製品又值多少?本月 11 至 18 日,一幅 17 世紀的蒙娜麗莎複製品「赫金蒙娜麗莎」(Hekking Mona Lisa),將在佳士得網上拍賣,估計售價可達 20 至 30 萬歐元。英國諾定咸大學藝術史副教授 Gabriele Neher 就在 The Conversation 網站撰文,解釋「赫金蒙娜麗莎」價值何在。
文化
/
2021.06.10
18
:
47
校園欺凌問題,瑞士如何處理?
瑞士
社会
儿童
学校
学生
教育
欺凌
欺凌彷彿是依附學校環境而生的問題,即使是總在「世界快樂報告」中排頭幾位的瑞士,亦約有 10 分之 1 兒童在上學期間成為受欺凌者。有見及此,當地不少學校嘗試採用由芬蘭設計的方案,以解決校內社交互動所衍生出來的問題。
文化
/
2021.06.10
18
:
46
語言消失,醫藥知識同告消失
保育
原住民
植物
药物
语言
医学
医疗
聯合國指出,全世界 7,400 種語言中,預計有 30% 以上到本世紀末將會消失。一種語言消失,不僅是聲音、符號,甚至是相關文化沒落。有研究更指出,若失去原住民語言,連帶流傳下來的藥用植物知識及療法或會因此失傳。
文化
/
2021.06.10
18
:
45
疫症使北韓變得更危險?
朝鲜
韩国
传染病
北韩
朝鲜半岛
独裁
生活
经济
医疗
朝鮮變得愈來愈孤立,是一場潛在的人道災難。2020 年全年,朝鮮與中國的貿易水平下降 80% 至 90%。據當地一些大使館稱,購買生活必需品如麵粉、植物油和糖也變得困難,服裝或鞋類等非必需品更加匱乏。 由於缺乏進口材料或資源,許多企業陷入停頓,失業率大升,有關飢荒爆發的謠言更是不絕於耳。
文化
/
2021.06.10
18
:
44
【短片】語文陶話廊:劉伯端予芳艷芬的一段詞
中国
香港
影片
文学
诗词
覺得中國詩詞艱深,典故堆疊更是難解?其實古往今來詩詞作品眾多,當中不乏少用典故、淺白易懂的佳作。今集「語文陶話廊」,陶傑就帶大家回到 1950 年代的香港,看看詞人劉伯端如何用一首淺白的詞,向偶像芳艷芬「示愛」。
文化
/
2021.06.10
18
:
43
李衍蒨:簡說法醫學歷史(下)
人体
尸体
历史
法庭
法医学
科学
解剖
调查
法醫學最初來自東方文化,一直到 19 世紀才在歐洲被視為科學學科,但仍然不屬於獨立專業。雖然法醫學及法證學的發展一直以西方國家為主,但宋慈的「洗冤集錄」依然證明,即使古代醫學缺乏解剖生理學,當時的學者仍能通過對刑犯的愛心及觀察,加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突破科學發展的限制。
文化
/
2021.06.10
18
:
42
黃宣游:美學教育
哲学
教育
美
美学
在哲學層面,「美學」其實就是探討美為何(why)、如何美(how)以及甚麼美(what)。過去幾十年,我們的教育裡沒有數學,只有算術;更沒有美學,甚至幾乎沒有美術,剩下的只有美勞。可是,筆者和一眾友人卻不感到悲觀,事關美學並不限於教育制度內,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可從一事一物種感知到「美」,關鍵的是我們有沒有這個念。
文化
/
2021.06.10
18
:
41
Ryan Fung:歐盟定立碳關稅 逃稅不再簡單
企业
国家
欧盟
减碳
环保
环境保护
與其說碳關稅是一項不公平的懲罰機制,不如它是一面照妖鏡,讓人知道那些國家是真的擁抱綠色經濟,抑或只是一直把自己漂綠,兒戲看待「碳中和」承諾。
文化
/
2021.06.09
18
:
50
【我的奮鬥法譯本】Fact Check 希特拉的謊言
法国
出版
批判
书
历史
纳粹
翻译
近日,法國重新出版納粹獨裁者希特拉自傳作品「我的奮鬥」(Mein Kampf),新版本為正視聽,加入大量注釋,以拆解獨裁者的謊言。透過專家分析及新的翻譯,讀者可以基於史實,及帶著批判角度審視這本充滿仇恨、反猶太主義意識形態的危險著作,並了解到原文其實有多混亂。
文化
/
2021.06.09
18
:
49
緬甸記者:以喬裝報道、流亡
缅甸
社会
传媒
政变
新闻自由
记者
军政府
極權下僅存的獨立報道何價?隨時是以新聞工作者的性命、人身自由換取得來。自緬甸發生政變之後,當地新聞業已名存實亡,更不時有外國記者被捕。據「衛報」報道,當地記者及編輯要不流亡他國,要不就是換上另一個身份,才能繼續報道真相,甚至是保住性命。
文化
/
2021.06.09
18
:
48
UFO 熱潮,始於美國人的冷戰恐懼 ?
美国
冷战
战争
历史
苏联
军备竞赛
談到 UFO,大家必定聯想外星文明,但 70 年前美國人所聯想到的,反而是蘇聯具體的軍事威脅,就連軍方都不敢視之等閒。這種冷戰恐懼不僅改變公眾對天空的想像,也在過去 75 年間,推使美國政府部門持續調查 UFO 目擊報告。
文化
/
2021.06.09
18
:
47
一直堅持:打字機維修員
印度
打字
打字机
数码化
维修
电脑
電腦普及,打字機早成被淘汰之物。但在印度,尚有打字機維修店,勉力對抗數碼洪流,希望能堅持到最後。
文化
/
2021.06.09
18
:
46
在加州,停車場是高樓價的凶手?
美国
社会
交通工具
土地
城市规划
汽车
泊车
车位
在香港,棕地爭議持續多年,事件除了牽涉鄉紳和財團囤地,部分地皮也被用作大型停車場和貨櫃場之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加州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州份之一,樓價雖然未及香港,但亦近乎全國最高,足以令市民大眾叫苦連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城市規劃教授 Donald Shoup 和眾議員 Laura Friedman 就在彭博社撰文,探討州內停車設施如何推高樓價。
文化
/
2021.06.09
18
:
45
日本小學「潮物」:10B 鉛筆和沾水筆
日本
精神健康
儿童
教育
文具
文字
书写
铅笔
日本家長近來發現一個現象,自己童年時常用的 HB 或是 B 鉛筆,已經快被淘汰。很多學校指定或建議使用 2B 鉛筆,10B 鉛筆甚至成為最新「潮物」。同一時間,有推動電子學習的小學仍然重視手寫,並向學童提供沾水筆。在打字遠多於寫字的 21 世紀,一支筆到底反映了甚麼變化?
文化
/
2021.06.09
18
:
43
鄭立:Scavengers —— 執行任務比起跟敵人交戰更重要,請不要分心
任务
军事
游戏
电子游戏
大家認為很重要的射擊、格鬥能力與武器,其實只屬次要,面對壓力時的冷靜判斷、專注不分心的態度,以及隱藏自己行為的沉默更加重要。遇上敵軍而不交戰,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務並不奇怪,這比起一堆大家開槍鬥準的外掛遊戲更有意思。
文化
/
2021.06.09
18
:
42
曾詩敏:95 歲阿茲海默症老奶奶 —— 想在忘記網球和你前見見你
网球
运动
阿茲海默症
体育
體育的力量,往往可以滋養靈魂,縈牽一生。不知道老奶奶會否真的有天忘記網球,忘記拿度,但至少她擁有當刻的幸福和快樂,成為了永恆的圓滿。
文化
/
2021.06.09
18
:
41
林喜兒:Mare of Easttown —— 看的就是 Kate Winslet
创伤
悬疑
演员
电视剧
小鎮 Easttown 警探 Mare 追查少女失蹤案件,帶出與鄰居同窗好友千絲萬縷的關係,同時也揭露了警探的個人創傷。HBO 的「東城夢魘」(Mare of Easttown)就是如此熟口熟面的 crime story,當然怎樣說才不致陳腔濫調,演員也是關鍵。主角 Mare 找來十年沒演電視劇的 Kate Winslet,當然夠號召力。
文化
/
2021.06.08
18
:
50
躺平即無政府主義?
中国
社会
反抗
工作
书
标准
自主
体制
平地一聲雷,中國百度貼吧一篇名為「躺平即是正義」的文章,引發「躺平」熱議。美國人類學家 James C. Scott 的著作「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以碎片形式記述多項觀察,部分內容或許解釋了「躺平主義」出現的原因。
文化
/
2021.06.08
18
:
49
人口老化負重跑,日本經濟有如此不堪嗎?
日本
人口
劳动力
经济增长
职场
高龄
自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平均年 GDP 增長率不足 1%。每當談起日本經濟,媒體大多描述日本經濟不景、人口老化、國民過度儲蓄而不消費。由「失去的十年」,轉眼被說成「失去的三十年」。
文化
/
2021.06.08
18
:
48
陶傑:追究病毒責任的變局
中国
英国
公共卫生
国际关系
外交
政客
疫情
病毒
阴谋论
過去一年,美國「攘外必先安內」,民主黨和自由派視杜林普為唯一的人類公敵。結果就是當杜林普的內閣官員如經濟事務顧問納瓦羅聲稱病毒來自中國的實驗室,「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美國主流傳媒與社交媒體全部視之為種族主義陰謀論。今日輪到這些人轉軚。但是要中國賠償,有重重的技術和法理困難。
文化
/
2021.06.08
18
:
47
現代統計學的優生學根源
社会
优生学
学术
政治
数据
科学
统计学
进化论
現代社會講求科學實證,在各個專業範疇,例如公共衛生、政策制訂,以至一般市場營銷,都需要大量統計學知識。然而,如何演繹統計數據可以是一個政治問題,美國應用數學家 Aubrey Clayton 就撰文回顧現代統計學的優生學根源。
文化
/
2021.06.08
18
:
46
沉迷真實犯罪節目,是否心理扭曲的表現?
精神健康
心理
犯罪
罪案
真實罪案影集熱潮在疫下風頭更盛,紀錄片「山姆之子:黑暗深渊」,甫上架就登上 Netflix 美國區 10 大熱門的榜首,圍繞藍可兒離奇命案的「犯罪現場:賽西爾酒店失蹤事件」,亦在華人社會掀起討論。惟不少人怕被認為心理扭曲,不敢公開承認沉迷此道。但請放心,這種嗜好並非甚麼病,多名專家甚至肯定其正面力量。
文化
/
2021.06.08
18
:
46
【CUPodcast】要達忘我境界,先要控制自己?
精神健康
心理学
注意力
要改善生活品質,除了從改變外在環境的感官刺激著手,掌握自己的內心活動同樣重要。「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花了 25 年時間,鑽研心流背後的機制與心理。概括而言,想要進入心流狀態,首先要掌握意識,即自己的內在生活;要掌握意識,則要具備隨時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篩選與個人目標符合的外在資訊。掌控內在生活,爾後才會理解心流狀態的機制。
文化
/
2021.06.08
18
:
45
【圖解】香港的虐兒問題
香港
社会
儿童
家庭
暴力
虐待
社會福利署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在香港,去年的虐兒個案總數比 2019 年輕微下降 6.6%,然而防止虐待兒童會認為,個案下跌或與疫情有關,因為兒童減少與他人接觸,變相更難發現問題。
文化
/
2021.06.08
18
:
43
鄭立:現代實用文教學之如何做新聞
中文
报道
娱乐
写作
文章
新闻
現代最常見的實用文是甚麼?其實就是網媒,或者說媒體,因為現時的傳統媒體多數同時兼任網媒。由於媒體需要寫大量內容,所以最好能夠用範本製造出來,在街上、IG 或 FB 看到一些迷因及影片,就將其變成一篇文章。
文化
/
2021.06.08
18
:
42
Moyashi:然而那還是會繼續下去
日本
动漫
动画
漫画
群体
觀看作品不一定是欣賞故事,「觀看」可以是其意義本身。觀看連載了數十年的漫畫、播放了幾個世代的動畫,目的也可以是為了重新確認「國民級」的常識 —— 換句話說就是「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為自己群體的身份認同補習一下。
文化
/
2021.06.08
18
:
41
趙子龍:大秦帝國 RPG —— 趙高與光之勇者
漫画
文化
/
2021.06.07
18
:
50
人口老化不是問題:社會有無盡勞動力?
社会
人口
自动化
人口老化下面通常接著「問題」一詞,往往讓人聯想到損害社會經濟,是發達國家的頭號發展憂慮。勞動人口追不上老年人口增加﹐意味著愈來愈少人工作以支援老年人和兒童;同時,勞動力減少會令政府稅收減少,養老金不足夠照顧老年人口。然而,這些經濟和通識教科書的想必然論述,也許要被推翻。人口老化問題不是「問題」,社會不必然缺乏勞動力。
文化
/
2021.06.07
18
:
49
未竟的民主路:厄立特里亞獨立30年
埃塞俄比亚
非洲
社会
厄立特里亚
殖民
民主
独立
自由
今年 5 月,厄立特里亞迎來了獨立 30 周年。厄立特里亞被喻為「非洲北韓」,是世界最封閉的國家,政府血腥鎮壓異見聲音,人民連電話卡和護照也難以取得。有當年的革命義士就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自白,回首當初的革命熱情,也講述厄立特里亞未竟的民主路。
文化
/
2021.06.07
18
:
48
【方言有地企】挪威語沒有標準口語?
北欧
学习
挪威
方言
职场
语言
許多國家往往以首都使用的書寫語言和口音作為標準語和標準音。理論上,有統一的語言和語音,有助國內不同地區的國民互相溝通和理解,這也是中國政府推廣普通話堂而皇之的理由。中國之大,不同地方有自己的語言(又稱方言),但在中央政府推廣普通話政策之下,方言「無地企」,新一代甚至有不懂該地區方言的危機。一國有一種標準化口語,其實並非必然,有些民族國家就沒有訂立標準化的口語,挪威就是一例。
文化
/
2021.06.07
18
:
47
電子遊戲的虛擬攝影是藝術嗎?
创作
摄影
照片
艺术
电子游戏
打戲最著重遊戲性(gameplay)、音樂、劇情,抑或全部?畫面,可能是一部分人的終極追求。今天很多電子遊戲都具有完善而自由度大的截圖系統,遊玩過程看到心儀的畫面,可用不同角度、濾鏡截圖。機能、畫面技術不斷精進的遊戲世界,即使玩家進入同一場景,每次都可能會找到微細的變化。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虛擬攝影師」們正藉這些遊戲截圖,提倡新藝術形式。
文化
/
2021.06.07
18
:
46
【好看的必要】男士的微整形風潮
社会
外貌
整容
男性
對不少女士來說,整容的普通程度已漸漸等同於美容、化妝。近日有報道指出,韓國女性趁疫情空檔紛紛整容「裝備好」自己。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男士同樣選擇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整容,包括注射填充物、肉毒桿菌及接受整容手術,因他們對自己在 Zoom 中的臉並不滿意。
文化
/
2021.06.07
18
:
45
【Soul Monday】精神病康復者實現「就業夢」
日本
精神健康
打工仔
求职
精神疾病
「追夢」的典型想像,都是年輕人辭工去做喜歡的事。但對日本神戶一名中年漢來說,因從 23 歲起留醫精神病院 23 年,如今還要照顧同居的九旬母親,「受薪上班」反而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直至兩年前,他在地方組織的幫助下,成功以 53 歲之齡初次就業。一路走來的苦,現在終於回甘。
文化
/
2021.06.07
18
:
43
鄭立:誓不低頭 —— 被法律送你去坐冤獄,你竟然還相信法律是公正?
香港
制度
正义
法律
法治
电视剧
80 年代香港的作品,像「國王的新衣」裡的小孩一樣,直接指控法律系統虛偽不公,這與 21 世紀宣揚香港司法獨立、法治及核心價值公正有效,令整個世代自豪地相信香港司法神話的洗腦作品相比,絕對是非常諷刺的。
文化
/
2021.06.07
18
:
42
李衍蒨:簡說法醫學歷史(上)
人体
尸体
历史
法庭
法医学
科学
解剖
调查
在統稱「法醫學」的知識中,很多依然處於成長階段,其中,較為「年輕」的法醫人類學最早記載於南宋時期宋慈的「洗冤集錄」(約公元 13 世紀),比歐洲法醫學奠基人、來自意大利的菲德里(Fortunato Fedeli)還要早 350 年誕生。
前页
1
...
210
211
212
21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