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来自CUP的最新新闻
全部媒体
路透新闻
BBC新闻
华尔街日报新闻
星岛日报新闻
cnBeta新闻
FT中文网新闻
纽约时报新闻
CUP新闻
RCI新闻
半岛新闻
早报新闻
日经新闻
rfi新闻
共同社新闻
engadget新闻
联合报新闻
多维新闻新闻
世界新闻网新闻
ETtoday新闻
财新新闻
全现在新闻
端传媒新闻
ABC新闻
东亚日报新闻
欧洲时报新闻
环球网新闻
VOA新闻
DW新闻
中時新聞網新闻
立場新聞新闻
星洲网新闻
文化
/
2022.07.20
18
:
41
複數的可能,多重的百分百 ——「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序
英国
香港
书籍
历史
殖民
绘本
2020 年我們首度在香港出版繪本畫作「從前,有個香港」(This is Hong Kong),重現 1960 年代初捷克旅行畫家 Miroslav Šašek 眼中 100% 的絢爛香港。今次我們想要呈現的,不再只有一個香港,而是藏在時間長廊中的眾數香港。
文化
/
2022.07.19
18
:
50
尋找約翰遜接班人:保守黨黨魁是如何誕生?
英国
保守党
政治
选举
首相
党派
英國行議會制民主,首相一職通常由國會的多數黨(或者執政聯盟)領袖出任,因此下一任的保守黨黨魁將會入主唐寧街 10 號。現在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保守黨黨魁將會如何誕生。
文化
/
2022.07.19
18
:
49
辱華之辯:「瞇瞇眼」與丹鳳眼?
中国
社会
中国人
刻板印象
外表
整容
眼睛
「一雙丹鳳三角眼」,是紅樓夢重要角色王熙鳳的容貌特徵。不過到了今天,再強調一雙丹鳳眼,就可能不合主流、甚至是審美取向「不正確」。
文化
/
2022.07.19
18
:
48
【烏克蘭戰爭】戰火中堅持出版的書商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出版
书
书籍
在遭砲火重創的烏克蘭東部城市哈爾科夫(Kharkiv),留守的居民在公園種花、打掃街道,以保持生活如常。據德國之聲(DW)報道,當地一間出版社 Vivat 從未停止出書,甚至重開書店,希望繼續為當地人提供戰時的「精神食糧」。
文化
/
2022.07.19
18
:
47
阿拉伯鐵路網,真的要復興了?
中东
交通
公共交通
铁路
阿拉伯
阿拉伯地區曾有多條重要鐵路,但因為戰爭、衝突或停運,令這些路線長期被封或損毀。近日「經濟學人」報道,如今摩洛哥及伊朗等國投資數十億美元,重新連接及擴大鐵路網,預計到了 2040 年將增加數萬公里,足以改變整個中東,甚至有望接通歐亞。不過,多個歷史問題成為「通車」的絆腳石。
文化
/
2022.07.19
18
:
46
四輪不及兩輪好?日本人改買電單車
日本
社会
交通工具
消费
疫情
私家车
四輪的少人買,兩輪的爭著買,已成為日本汽車業的銷售實況。彭博社報道,電單車生產商把目光放在外地,本土銷情卻見逆市反彈,更有可能 24 年來首次賣過 10 萬架。而這個喜出望外的暢銷現象,推手之一竟是被指「遠離私家車」(クルマ離れ)、買不起也愛不起車的年青人。
科技
/
2022.07.19
18
:
45
科學家正阻止氣候暖化削弱農作物免疫力
全球暖化
基因
基因改造
植物
气候变化
温度
农业
「自然」雜誌發表最新科學研究,以名為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細長植物進行實驗,發現其細胞內含一種特定基因,令植物 —— 包括農作物 —— 的免疫力因氣溫上升而減弱,更易受病原體和害蟲攻擊。全球每年有多達 40% 的農作物因蟲患而造成約 3,000 億美元損失,但預計至 2050 年,全球糧食產量需增加 60% 以應付人口增長。科學家已成功讓擬南芥抵抗高溫危害,正研究是否也適用於其他農作物。
文化
/
2022.07.19
18
:
43
Moyashi:直播甘迺迪
美国
刺杀
报道
媒体
甘迺迪
直播
总统
在 1963 年 11 月 22 日下午,當時的美國總統甘迺迪乘坐開篷車,參與德薩斯州的訪問遊行時,被 2 發子彈分別打中頸部和後腦,到達醫院前已經死亡。甘迺迪的死是突發國際新聞,同時成為美國媒體社會的一個里程碑。
文化
/
2022.07.19
18
:
42
茶里:台灣人總說,我們台灣很小
台湾
移居
习惯
每一次只要在台灣人面前提及「台灣真的很大欸」,他們的反應一定是瞪大雙眼,回你一句「我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說」,屢試不爽。
文化
/
2022.07.19
18
:
41
與英國人酒聚:說不清的尷尬和隔閡
英国
交谈
伦敦
朋友
留学
隔阂
倫敦是一個極度國際化的城市,大學的環境更甚。我的生活圈子幾乎沒有英國人,2 位論文導師是澳洲人和西班牙長大的蘇格蘭人,做研究助理的老闆是愛爾蘭人,然後比較熟絡的宿友和同學是香港人、意大利人、芬蘭人、日本人、巴基斯坦人。我感覺這 6 年,甚至更長時間,我都可以用「香港人」的身份在英國定居,而同時有豐富的社交生活。而我也不肯定 20 年後,身邊的人又會否視我為英國人。
文化
/
2022.07.18
18
:
50
陶傑:歲月無蹤 金秋不朽 —— 悼羅啟銳
香港
导演
电影
香港人是一個去留不捨、聚散無定的族群,2021 年之間,許多香港人決定移民。我常常想:不知道羅啟銳會不會重寫一個新版本的「秋天的童話」,當玻璃之城傾塌,往昔的歲月被盜,若這對雌雄大導的才思還健翩如昔,香港的下一代在泰晤士河畔的倫敦塔橋邊,也是秋天,不知幾時帶給我們另外一章的童話?
文化
/
2022.07.18
18
:
49
美國發明的貨櫃箱,如何改變尖沙咀面貌?
美国
香港
历史
物流
货柜
货船
货运
运输
談到海運大廈,大家只會想到購物商場,但曾幾何時,這裡是名副其實的海上貨運中心,尖沙咀與維多利亞港沿岸同樣佈滿貨倉和碼頭,無數咕哩在其中賣力,支撐著香港航運貿易。這幅原本象徵經濟繁榮的風景,在 50 年前突然消逝,尖沙咀不再是「海運中心」,維港沿岸的貨倉碼頭相繼倒閉。整個市區面貌的劇變,可以從一個美國人發明的貨櫃箱說起。
文化
/
2022.07.18
18
:
48
中國房地產如何走進斷供危機?
中国
社会
房屋
发展商
有傳,中國房地產市場近期出現購買建築停滯項目買家的「斷供潮」。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上週已跟金融監管機構及中國主要銀行會面,討論斷供房貸的問題,擔心有更多買家效仿。過去 10 年,建築及房地產行業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動力,在熱潮下,開發商漸趨向國際投資者尋求資金、推出預售新房,導致投機購買風氣熾熱。當中國政府嘗試降低泡沫風險、緩和樓價上升造成有人無法負擔的現象時,也引發部分發展商違約的危機。
科技
/
2022.07.18
18
:
47
SaNOtize:COVID 鼻噴藥物更有效?
传染病
治疗
疫情
病毒
疗法
药物
目前針對 Covid-19 的疫苗,所產生的抗體均會隨時間減少,研究更有效的治療藥物相當重要。現時治療 COVID-19 的主要抗病毒藥物包括 Paxlovid、Remdesivir 及 Molnupiravir,我們或需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才能完全擺脫 COVID-19 對公共健康的威脅,較早前就有一款鼻噴霧劑完成了第三期臨床實驗,已在多國市場發售。
文化
/
2022.07.18
18
:
46
表面的平和:潛伏日本社會的「無敵之人」
日本
社会
失业
孤独
安倍晋三
犯罪
社区
社会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案發至今國內外議論不絕,知名人士亦紛紛發表意見,其中大型網上討論區 2channel(2ちゃんねる)創辦人西村博之形容槍手山上徹也為「無敵之人」的言論,廣受網民注目。帖文一出隨即成為 Twitter 的熱門話題,「讀賣新聞」等媒體亦請來專家分析,解構社會弱者何以成為安全隱患。
科技
/
2022.07.18
18
:
45
【Soul Monday】現實太令人恐懼?用 VR 克服吧!
精神健康
恐惧症
应用程式
治疗
焦虑
疗法
纽西兰
虚拟实境
恐懼症患者會極度懼怕某些事物,像是畏高、怕坐飛機、極怕蜘蛛及老鼠等。面對這些事物,他們會陷入無比恐慌及焦慮之中,並出現各種身體不適。近日紐西蘭研究人員就嘗試利用虛擬實境(VR)應用程式作為治療工具,讓患者在安全情況下,逐步面對及克服恐懼。
文化
/
2022.07.18
18
:
44
貓貓日常 VI
插画
我在靜靜地看著你 但你不要看著我
文化
/
2022.07.18
18
:
43
唐明:變幻是永恆,永恆不變的噩夢
中国
改变
政治
朝代
权力
历史
疫情
变革
中國的政治文化,變來變去,目的都是為了維護統治者的利益,維持他們的權力。過去的專制王朝總是說「祖宗之法不可變」,這就是他們判斷可變與不變的根據,但是祖宗之法是甚麼呢?還不就是坐穩江山萬萬年,核心價值觀就是這一丁點,與世界的趨勢也沒有關係,因此不會有真正的改變。而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統治者五時花六時變,完全是隨心所欲,反口覆舌。所以,中國政治所謂的變,只是「城頭變幻大王旗」而已。
文化
/
2022.07.18
18
:
42
莫坤菱:今年最被低估的日本電影 ——「回到戀愛終結時」
日本
影评
情侣
爱情
浪漫
电影
「回到戀愛終結時」(2022)是一部將惋惜、遺憾、快慰、甜蜜交織一起,共冶一爐的日本電影。橋唔怕舊,電影橋段是用倒敍法,由近年寫到遠古,先苦後甜地訴說一對情侶 6 年的感情瓜葛,由分開後各自的潦倒,一起時的貌合神離,到遇見時的電光火石……
科技
/
2022.07.18
18
:
41
劍獅子丸:人工智能跟人學來的貪嗔癡
人工智能
人类
佛学
佛教
伦理
道德
人工智能出自人類之手,人的我執我見,不論有意或無心,原來也灌注其中。當人工智能的功能更強,用途更廣,如不重新思考人心,人工智能對於其身為創造者的人類,實在福禍難料。或許,當人類希望創造善良的人工智能,首先要修行自心,成為人工智能的善知識。
科技
/
2022.07.15
18
:
50
中國有可能申索月球主權嗎?
中国
美国
主权
太空
月球
登月
最近人人談論月球,有政治人物也分享對最大滿月的天文學見解,美國太空總署(NASA)反倒憂慮月球的政治前景,擔心中國可能申索月球主權,言論遭中方「堅決反對」。美國空軍大學(Air University)兩位學者則認為,不論中國是否有企圖,佔月都是目前科技和投資水平所難以實現的。
文化
/
2022.07.15
18
:
49
尹錫悅為何重新調查文在寅強制遣返北韓漁民?
朝鲜
韩国
人权
北韩
南韩
文在寅
2019 年 11 月,時任文在寅政府曾強制遣返兩名據指殺害了 16 名船員的北韓漁民,在板門店將之移交北韓當局。現任南韓總統尹錫悅的辦公室週三發表聲明,譴責這宗「可怕事件」,指當日遣返涉及「反人類罪」,將徹底調查。同日,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突擊調查國家情報院(NIS),取去與案件有關的文件等資料。遣返北韓人涉及人道問題,但尹錫悅政府調查事件,也令政界及人們疑慮是否為政治報復。
科技
/
2022.07.15
18
:
48
逆市壯大的科技保險 wefox
保险
初创
应用程式
德國保險科技初創公司 wefox 日前公佈在 D 輪融資中籌集 4 億美元,投後估值為 45 億美元,比去年 C 輪融資的 30 億美元估值躍升 5 成,成為科技保險初創的明日之星。
文化
/
2022.07.15
18
:
47
斯里蘭卡總統府暫成平民旅遊勝地
斯里兰卡
社会
占领
抗议
总统
贪腐
在斯里蘭卡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辭職並潛逃後,大批民眾湧入總統府,除了表達不滿情緒,也想親睹這位總統如何在國家陷於困境之時,盡享奢華生活。長期過著艱苦生活的人民在豪華官邸內稍事休息,並拍照記下難得又荒誕的景象。
文化
/
2022.07.15
18
:
46
【書展系列】美國獨立書店「疫市」增長
美国
社会
市场
书店
书籍
疫情
阅读
面對亞馬遜等網上零售商長年強攻猛打,美國的實體書店本就難以生存,疫症爆發後更受封城影響,導致 2020 年銷量跌近 3 成。往後兩年,勞動力不足、供應鏈混亂、營運成本上漲等問題困擾各行各業,但獨立書商不只撐住了,甚至遍地開花。近年全美共有 300 多間新店開張,滿足讀者對於「真人提供真誠推薦」的需求,亦令圖書銷售業變得更為多元。
文化
/
2022.07.15
18
:
45
【展覽】幽魂鬼怪聚起來!特展「亞洲的地獄與幽魂」
台湾
展览
艺术
鬼怪
未開始展出,已在網上及媒體有一定的熱度,莫過於台南美術館特展「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皆因一張清代的殭屍展品照片,衝擊大眾的視覺神經及好奇心。顧名思義,這特展是有關於鬼魂、地獄、眾神、信仰,美術館希望透過一系列的傳統文物、流行文化創作及藝術作品,「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數個世紀以來亞洲對於未知世界的恐懼與想像」。究竟在不同地區,大家怎樣看待鬼神之說?
文化
/
2022.07.15
18
:
43
Moyashi:赤松健 —— 當選參議員的漫畫家
日本
动漫
参政
参议院
漫画
议员
如果你對動漫文化有基本認識,「赤松健」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30 年的漫畫家生涯中,畫出了「純情房東俏房客」、「魔法老師」、「UQ Holder」等作品,幾乎每部長篇作品都是暢銷之作。每年的全球版稅收益過億日元。即使未算最頂級,在漫畫界來說也屬於躺著賺的一群。
文化
/
2022.07.15
18
:
42
紀浩基:「莫測高深一女生」—— 從真實霸凌個案伸延出來的娛樂驚慄劇
泰国
奇幻
女生
影评
校园
霸凌
惊栗
近期 Netflix 重點的「莫測高深一女生」(Girl from Nowhere)已推出第 2 季,故事吸引在於每集單元都是以泰國的真實校園欺凌事件或醜聞來改編,有老師搞大女學生肚子、富貴千金醉駕撞死人後,期望以錢解決、同學霸凌虐人致死等,各種社會、性別和階級的問題都包含其中。
文化
/
2022.07.15
18
:
41
視覺藝術作為方法 —— 記白雙全導賞「藝術有匙」展覽暨業界交流會
创作
学习
小孩
展览
艺术
艺术品
來到「藝術有匙:開啟 SEN 孩子的感官宇宙」展覽,場景熱鬧。浩大的陶泥島嶼立在展場中央,無數小孩在各處即場創作。有的在專注搓泥團,有的拿著展場提供的彩色膠紙往地下貼。一切自由隨興,又依然配合展覽方向。數小時後,計劃藝術顧問白雙全的「勁拖時間導賞團」完結後,再回望展場,各個角落又新增了一些作品。這是一個面貌持續改變,作品在持續形成的互動式展覽。
文化
/
2022.07.14
18
:
50
20 年來最嚴峻歐元大貶值,將帶來甚麼影響?
欧洲
美国
社会
利率
加息
欧元
欧盟
经济
货币
通胀
7 月 12 日,歐盟宣佈克羅地亞將成第 20 個歐元國。歐洲一體化的里程碑本來值得慶賀,然而歐元近日走勢疲弱,今年已累計貶值 12%,自 2002 年以來首次跌至與美元 1 兌 1 的水平。外界對歐元的前景持續看淡,多間主要媒體都關注大貶值的成因,以及對歐盟各國的民生影響。
科技
/
2022.07.14
18
:
49
韋伯望遠鏡 —— 尋找宇宙首次沐浴星光的時刻
美国
天文学
太空
宇宙
星系
红外线
在韋伯望遠鏡之前,NASA 及歐洲太空總署有哈勃望遠鏡;比較拍攝同一星系團,可見前者捕捉光線更加細緻。觀察宇宙就是觀察歷史,韋伯出色的光線收集能力,不僅能捕捉到古老的星系圖像,更能接近宇宙的開始。
文化
/
2022.07.14
18
:
48
斯里蘭卡變天,未來是喜是悲?
斯里兰卡
抗议
政治
破产
示威
经济危机
斯里蘭卡眾怒難平,總統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原本承諾在週三辭職,豈料他在當日帶同妻子流亡馬爾代夫,據報曾任財政部長的胞弟亦已出境,意味著這個統治當地數十年的家族王朝正式落幕。首都科倫坡街頭充斥歡呼聲,慶祝「鬥爭勝利」、推翻導致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部分人則不滿他一走了之,毋須為貪污及失職負責,還剩一堆爛攤子有待收拾。而潛在的政治真空,更令經濟危機加劇。
文化
/
2022.07.14
18
:
47
聯想愈豐富,迷信愈強烈?
精神健康
学习
心理
想像力
成功
习惯
行为
迷信
據說,全球首富 Elon Musk 深夜 1 點左右就寢,通常早晨 7 點起床,多數不吃早餐,但總會先洗澡。如果學習他的生活方式,我們有沒有機會晉身富豪行列?僅僅如此模仿就能成功,或者過於幻想,但網上不時有文章概述成功人士的行為,向讀者暗示 —— 只要模仿他們就能名成利就。「迷信行為」(superstitious learning)的心理驅使下,有時人會將巧合事件誤認為因果關係,導致看見別人成功,就模仿別人的生活習慣。迷信學習雖然看似沒有根據,不過科學作家 David Robson 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撰文指,有時這種心理現象也能助人克服焦慮,甚至提升效率。
文化
/
2022.07.14
18
:
46
日本鰹魚變肥,漁民卻感憂慮?
日本
社会
全球暖化
动物
气候暖化
渔业
在日本,鰹魚是不可或缺的食材,可以生吃、曬乾製成各類食品,或作湯底使用。近兩年在高知縣久禮,漁民捕獲數量空前而且異常肥美的鰹魚。但當地人及專家並不為此而高興,因他們深知氣候暖化,鰹魚才會長胖,而過往已有不少魚類因海水變暖而消失。
文化
/
2022.07.14
18
:
45
【書展系列】焚書時代,衍生出「真防火」書
美国
社会
同性恋
审查
性别
打压
教育
书籍
校园
禁书
言论自由
上月,美國筆會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年度晚會,頒發今年的文學服務獎予小說家 Zadie Smith,表揚其作品對不同種族與階層的人文關懷;並向發起佛羅里達州學生遊行,抗議佛州通過「不要說同性戀」法案的高中生 Jack Petocz 頒發言論自由勇氣獎。席間還播放了一段震撼影片,暢銷書「侍女的故事」作者 Margaret Atwood 在鏡頭下竟焚燒起這本被全美國校園打壓的禁書……
文化
/
2022.07.14
18
:
44
【短片】氣候變化簡單講
影片
全球暖化
大气层
天灾
植物
气候变化
气温
空气
近日歐洲多國飽受熱浪侵襲,除了數千萬人需要忍受酷熱天氣,異常高溫更對能源、糧食、健康等帶來負面影響。究竟,全球暖化的科學原理是甚麼?
文化
/
2022.07.14
18
:
43
Ryan Fung:安倍晉三罕被提及的氣候政策表現
日本
安倍晋三
污染
通胀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震驚全球,回顧其任內「安倍經濟學」的成效,推動通脹轉正、改善就業市場方面確實取得一定成效,唯氣候政策卻不受他所重視,名符其實彰顯出保守派作風的務實主義。
文化
/
2022.07.14
18
:
42
在倫敦,與第三文化小孩相遇
英国
伦敦
小孩
成长
移民
语言
來到倫敦,才學會了一個社會學術語「第三文化小孩」(Third Culture Kids),泛指一些在性格形成期間,沒有生活在父母祖國的小朋友。從前,第三文化小孩的父母可能是跨國商人、外交官,又或者是傳教士,但在全球化之下,跨國移民的門檻低了,「第三文化小孩」也變得愈來愈普及。
文化
/
2022.07.14
18
:
41
科學狗:NMN 係乜?
精神健康
健康
年老
身体
逆龄
近年興起 NMN 產品,聲稱可以「抗衰逆齡、身體機能年輕化」甚至「改善睡眠」,到底甚麼是 NMN,又是否真的如這些產品宣傳所言呢?
文化
/
2022.07.13
18
:
50
被國安逮捕的伊朗導演是誰?
伊朗
导演
电影
一星期內,伊朗先後拘捕 3 位知名電影人,導演拉穌羅夫(Mohammad Rasoulof)與夥伴阿利赫馬德(Mostafa Aleahmad),因聲援示威被控違反國安,異見導演巴納希(Jafar Panahi)譴責拘捕行動,隨後亦遭逮捕。他們都曾經在高壓環境下堅持創作,他們的作品有不少曾經在香港上映。
文化
/
2022.07.13
18
:
49
不親中也不親美,不結盟運動將於新冷戰復興?
不结盟运动
冷战
国际关系
外交
烏克蘭戰爭破壞國際權力平衡,芬蘭與瑞典亦打破冷戰的中立傳統,申請加入北約。印度阿育王大學訪問教授 Shivshankar Menon 卻撰文分析,有不少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都拒絕歸邊,專注解決自身的安全與糧食需要,預示歐美與中俄對峙的新冷戰下,舊冷戰的不結盟運動有可能復興。
文化
/
2022.07.13
18
:
48
向古代犬儒大師學習,告別鬱悶循環
哲学
心理
犬儒
在亂世之中,要做一位善良而快樂的人很難。很多人因為對世界,對自身遭遇的不滿,變得愈來愈憤世嫉俗。這股怒火可能會形成一個鬱悶循環,令人否定一切事物,但又找不到具建設性的方法。我們有時會稱這些人為「犬儒」,但「犬儒主義」(cycnism)本來並不等同消極,哈佛商學院教授 Arthur Brooks 就在雜誌「大西洋」撰文,重新探索其本意。
科技
/
2022.07.13
18
:
47
智能城市讓生活更智能?
加拿大
社会
城市规划
数据
生活
设计
城市規劃的建設方向,從科技行先,再次鐘擺回到恍如 19、20 世紀英國的「花園城市」運動或是美國的「城市美化運動」。
文化
/
2022.07.13
18
:
46
Top Gun 無效?美軍如何轉陣吸引新兵
美国
入伍
国防
士兵
征兵
军队
上月底,美國總統拜登宣佈將加強歐洲駐軍以保護北約領土。諷刺的是,美軍現正苦於招攬年青男女入伍,所有部隊均難達成本年度的募兵目標。與此同時,撇除有過胖、吸毒及犯罪等問題的人士,合資格服役的年輕人比例創歷史新低,願意考慮從軍的就更少。國防部長對短缺問題表示關注,有專家更指「今年令我們質疑全志願部隊的可持續性」。
科技
/
2022.07.13
18
:
45
水能載舟,沙能……儲電?
芬兰
化石燃料
发电
电力
电池
由於氣候變化及化石燃料價格迅速上漲,各國更倚重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但這些供電方法受天氣因素所限,沒有陽光及風,就無法發電,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將日常過剩電力儲起。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芬蘭研究人員近日成功安裝首個有效運作的巨型「沙電池」,充電後就能儲存可使用數月的綠色電能,以解決全年電力供應問題。
文化
/
2022.07.13
18
:
43
曾詩敏:把陌生的板球帶入主流
香港
板球
球类
运动
体育
身為運動人和體育傳媒工作者,有機會接觸到不少運動,當中有親身參與,也有報道、旁述,板球算是比較少接觸。以往偶然會接觸到一些與板球相關的人或事,加上去年有幸為香港板球總會的周年晚宴擔任司儀,而且工作上的好友正是從事香港板球的業務,跟我分享了不少板球界的趣聞和資訊,我便開始對這項運動認識多一點。
文化
/
2022.07.13
18
:
42
呂嘉俊:米香河粉未成絕響
味觉
回忆
工厂
河粉
米
食物
饮食
河粉真是令人又愛又恨!愛它幼滑細薄,不黐不黏,略帶煙韌,入口富米香,用來做魚蛋粉、越式牛肉河、乾炒牛河,各有特色。恨它質素飄忽,有時膠質重、沒米香,厚厚實實。為甚麼河粉會時好時壞?即使是同一間店,同一家粉麵廠,為何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質感和味道呢?
文化
/
2022.07.13
18
:
41
鴻若遠:座機電話符號的消失,見證時代急速轉變下的無奈
日本
图像
历史
符号
過去不管是香港或海外報章,都喜歡在分類小廣告中使用座機電話的圖像,以代替「電話」 2 字,貪其方便,人所共識,也慳了一個字和一個標點符號的字數,因此只要用上這個圖像,後面再帶上數字,就誰都知道這個是聯絡電話的號碼了。
文化
/
2022.07.12
18
:
50
【安倍遇刺】自學製槍,將成全球問題?
日本
社会
南韩
安倍晋三
枪械
武器
网络
日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街頭為參議院議員候選人助選演講時,遭槍擊身亡,令素有安全大國美譽的日本舉國震驚。疑犯山上徹也在 YouTube 上自學製作槍械,並成功在網上收集組裝材料,主要部分只是以膠紙捆綁起兩條金屬管製成。面對日本前政要遭民間自製槍械殺害,南韓也開始憂慮,因當地早有同樣案例。
文化
/
2022.07.12
18
:
49
安倍遇刺後,日本的政治將會如何?
日本
参议院
政治
政党
自民党
选举
安倍晉三遇刺之前,日本傳媒已估計自民黨可以輕易獲勝。「外交家」雜誌的選前評論形容日本的在野陣營疲弱得叫人絕望。
文化
/
2022.07.12
18
:
48
陶傑:因為你不是陳美齡
日本
香港
社会
安倍晋三
爱国
社交媒体
如果不是陳美齡女士公開哀悼安倍晉三之死,十三億中國人也不會知道,這位一度盛傳被林鄭邀請做香港特區教育局局長、兼支持國民教育並勉勵香港下一代要以做中國人為榮的模範媽咪,原來當年結婚,伴郎好朋友就是後來的這位亞洲偉人首相。
文化
/
2022.07.12
18
:
47
【斯里蘭卡破產】總統辭職,然後呢?
斯里兰卡
国家
抗议
政治
破产
示威
经济危机
总统
贪腐
斯里蘭卡繼上週二宣佈破產後,週六有大批民眾包圍並湧入總統官邸。總理辦公室昨日終於確認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將辭職;總理維克勒馬辛哈(Ranil Wickremesinghe)則已於上週六在 Twitter 宣佈將會請辭,於官邸短暫苦中作樂一番後,國民馬上又要面對現實 —— 無論誰掌權,國家經濟都已崩潰,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文化
/
2022.07.12
18
:
46
愛因斯坦吐舌頭,原由和意義
人性
幽默
爱因斯坦
政治
照片
一個瞪眼吐舌的趣怪表情、一張成為潮流標誌的經典黑白照,令愛因斯坦這位天才物理學家於後世印象中更添親切。這幀照片面世至今已 70 年,但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出處和故事?
文化
/
2022.07.12
18
:
46
更美味的朱古力,從可可豆發酵開始
朱古力
发酵
种植
农作物
零食
食材
食物
朱古力由可可豆製成。理想的可可豆產地分佈在赤道以北或以南 20 緯度內,例如西非的象牙海岸、加納,東南亞的印尼、南美洲哥倫比亞等,有如葡萄紅酒或咖啡的原料,不同地區的地形、氣候和土壤,都會形塑出截然不同的風味。但可可豆的傳統發酵方式難以控制質素;科學家及朱古力製造商正嘗試從發酵入手,捕捉其風味,製作更好味的朱古力。
文化
/
2022.07.12
18
:
43
Moyashi:直播的子彈與倒下的身體
日本
社会
刺杀
安倍晋三
政治
暴力
枪击
历史
照片
记录
首相
然而在每人手上都有智能電話的年代,不再需要大眾媒體的代勞,所有人都擁有拍下歷史瞬間的可能性。安倍被暗殺的剎那被多名民眾從不同角度拍攝,在事件發生後,有關影像即時在網絡中擴散,連電視台也要拿來當新聞片段。
文化
/
2022.07.12
18
:
42
紳士大哥:爛尾本來就是人生.SLAM DUNK 新電影述說天真的庸俗
日本
影评
漫画
热血
篮球
运动
电影
高中
井上雄彥的作品 SLAM DUNK(「男兒當入樽」)當年風靡全球,在 1996 年故事去到戰勝山王工業後突如其來地結束,大家都感到難以置信。井上在作品中早下伏筆,著墨描繪名朋工業與森重寬的強大,讓讀者預料他們將和湘北在決賽相遇,也誘使大家想像故事後續的可能性。
文化
/
2022.07.12
18
:
41
方俊傑:「雷神奇俠 4:愛與雷霆」—— 別以為雷神真的會成長
影评
英雄
电影
即使「雷神奇俠 4:愛與雷霆」(Thor: Love and Thunder)集合了 Natalie Portman、Christian Bale、Russell Crowe, 3 大奧斯卡得獎者,導演 Taika Waititi 也拿過最佳改編劇本,但應該沒有人會期望電影充滿深度。我也不會,我只追求娛樂、看得爽。不要忘記上集,把雷神定性為笑匠,即時把系列起死回生。
文化
/
2022.07.11
18
:
50
安倍之死:從日本媒體消失的「宗教團體」
日本
刺杀
报道
安倍晋三
宗教
新闻
选举
首相
日本參議院選舉前夕,安倍晉三這位極具影響力的前首相,在拉票活動中槍身亡。雖然兇手山上徹也供述,犯案乃因「母親信教苦了全家」,認為安倍與該宗教關係密切而行刺,但他提及的宗教名稱,卻從全國各大傳媒「消失」,連日報道也對此三緘其口。一些新聞工作者質疑,主流媒體避諱全案的關鍵所在,未為民眾徹底追查真相,大氣電波更是重複「威脅民主社會」等論調,甚至淪為「歌頌安倍」的舞台。
文化
/
2022.07.11
18
:
49
醫生執業風波:重溫當年英國海外醫生爭議
英国
社会
语言
资格
医生
香港傳媒報道,醫管局正計劃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以紓緩本地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消息指,伊利沙伯醫院將會是首間試點醫院,今年內引入最多 10 名醫生來港。過去政府一直希望引入海外受訓醫生,並在去年修例容許指定院校畢業生免試註冊。英國是海外醫生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過去就曾爆出因溝通失誤引致醫療事故的爭議,後來便提高了執業門檻。
文化
/
2022.07.11
18
:
47
在美國起訴抖音,難度在哪?
美国
社会
影片
挑战
社交媒体
網絡流傳一句「抖音一響,父母白養」,嘲諷青少年在抖音上模仿各種危險挑戰,引致意外發生,甚至因此喪命。抖音流行數不盡的挑戰,近期美國便有 8 歲及 9 歲女童在嘗試昏厥挑戰(blackout challenge)期間死亡。兩名女童的家人正發起訴訟,指抖音「危險」的演算法導致孩子死亡。
前页
1
...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