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来自CUP的最新新闻
全部媒体
路透新闻
BBC新闻
华尔街日报新闻
星岛日报新闻
cnBeta新闻
FT中文网新闻
纽约时报新闻
CUP新闻
RCI新闻
半岛新闻
早报新闻
日经新闻
rfi新闻
共同社新闻
engadget新闻
联合报新闻
多维新闻新闻
世界新闻网新闻
ETtoday新闻
财新新闻
全现在新闻
端传媒新闻
ABC新闻
东亚日报新闻
欧洲时报新闻
环球网新闻
VOA新闻
DW新闻
中時新聞網新闻
立場新聞新闻
星洲网新闻
文化
/
2021.10.26
18
:
43
Moyashi:當日本還未沉沒
日本
战后
书
漫画
「日本沉沒」是 1973 年出版的小說,但有關的故事構思早就成形,甚至早及小松左京的求學時期。
文化
/
2021.10.26
18
:
42
方俊傑:月光光殺清光 —— 處於兩難的困局
影评
现实
电影
於是,煞有介事地拍了一段反映現實的情節後,鏡頭一轉,又變成 Michael Myers 打極不死,以一敵幾十,神出鬼沒,將所有人類消滅,一地血腥的超現實狀態。你還繼續理性的話,肯定好痛苦。
文化
/
2021.10.26
18
:
41
趙子龍:我們聽命行事的行為是沒有責任的!
漫画
文化
/
2021.10.25
18
:
50
聯合國制裁監督員:裡外不是人的高危職業
制裁
国际关系
联合国
聯合國面對侵犯人權暴行,經常被批軟弱無力,原來即使實施制裁,聯合國專家亦屢遭當地政府任意拘留和暴力威脅,更有人因此喪命,問題卻得不到國際重視。15 名前任和現任聯合國制裁監督員接受「外交政策」雜誌專訪,憶述死裡逃生的經歷,質疑聯合國與大國衝突時,根本無能力保護旗下專家安全。
文化
/
2021.10.25
18
:
49
狂人卡達菲暴斃 10 年,其子謀求重奪利比亞政權
利比亚
独裁者
选举
10 年前阿拉伯之春,利比亞狂人卡達菲(Muammar Gaddafi)暴斃身亡,但利比亞革命未有開花結果,經歷 10 年內戰動盪,部分民眾反而緬懷昔日獨裁時代,卡達菲之子甚至趁勢而起,試圖在今年選舉問鼎總統寶座。
科技
/
2021.10.25
18
:
48
肉類消耗量急降:英國會否邁向素食大國?
英国
精神健康
素食
肉
肉类
肉食
由於人類在飼養牲畜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西方國家近年愈來愈多人推廣素食,認為此舉既環保又健康,還可以避免殺生。今年 10 月,權威科學期刊「刺針」刊登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英國的人均肉食量在十年間大降 17%,其中一位作者、牛津大學健康行為學家 Cristina Stewart 就在學術網站「對話」剖析上述現象。
文化
/
2021.10.25
18
:
47
文法無用?60 至 80 年代英國的去文法英語教學
英国
社会
教学
文法
英文
英语
學習英文其中一個最困難的地方,是要牢記各種文法規則,無論是使用情態動詞(modal verb)、區分時態(tense),還是選用合適介詞(prepositions),皆令很多人大為頭痛。而其實英國人也懷疑過教授文法的必要性,在 1960 到 1988 年,英國學校就曾經以去文法的方式教授英文。最近,蘭卡斯特大學語言學教授 Willem Hollmann 就於學術網站「對話」,講述當時的教育方式對今天英國的影響。
文化
/
2021.10.25
18
:
46
車內性侵無人阻,「旁觀者效應」真可解釋一切?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心理学
性侵犯
铁路
美國費城發生一宗駭人案件,一名女子乘坐地鐵時遭人性侵,但有指逾 40 分鐘的犯案過程中,竟無任何乘客阻撓或報警,反以手機朝事發之處拍攝。部分專家以「旁觀者效應」分析,指人們見死不救,乃因覺得責任分散,而非全然冷酷無情。不過,這種面世數十年的社會心理學之說,真可解釋當前一切?疫症大流行及槍械暴力,又如何令人只願自保?
文化
/
2021.10.25
18
:
45
【Soul Monday】退休 FBI 探員:開校巴也可服務社會
美国
社会
司机
学校
工作
社区
退休
Mike Mason 曾經位高權重,在美國邦調查局(FBI)工作 23 年,晉升至執行助理局長,負責監督所有刑事調查。但退休後,他未有養尊處優,反而去當校巴司機,每天清晨便開工,接送孩子上學下課。Mason 此舉並非消遣,也不為賺錢,純粹得悉這行缺人,便自告奮勇幫忙。「我一發動引擎,自然就會微笑。」
文化
/
2021.10.25
18
:
43
鴻若遠:你搵到自己未?一場具哲學性的失蹤
初心
哲学
失踪
寻找
自我
今天的你,每日營營役役,到底是迷失於森林之中,還是酒醉了在尋找自我?不妨自問:「你搵到自己未?」
文化
/
2021.10.25
18
:
42
茶里:宜蘭計程車驚魂記
台湾
的士
移居
移民
宜蘭有「雨都」之稱,一年有超過 200 天都在下雨。當年仍住在香港的我到訪過好幾次,發現果真如此,不論是甚麼季節、甚麼時間,它的天空都沒有放晴過。雖然不便旅遊,但也有種莫名的浪漫氣息。但沒想到,我卻在這裡遇上了來台灣旅遊時最可怕的一段經歷。
文化
/
2021.10.25
18
:
41
林喜兒:Ridley Road —— 60 年代的新納粹
英国
反右运动
政治
历史
犹太
纳粹
在這個黃金時代,原來也曾出現極右的風潮,重現被遺忘的歷史,大概就是此故事的意義所在。
文化
/
2021.10.22
18
:
50
失敗國家下的囚權問題:血腥的南美監獄暴動
社会
南美洲
厄瓜多尔
囚犯
暴力
暴动
监狱
黑帮
當一個地方法治得不到保障,囚犯就成為弱勢之中的弱勢,可能受盡各方勢力欺凌。9 月 28 日,南美國家厄瓜多爾的海岸監獄(Litoral Prison)爆發嚴重暴亂,有至少 118 名在囚人士遇害。類似事件在南美國家時有發生,布里斯托大學的國際法教授 Malcolm Evans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分析背後原因,並喚起對囚權問題的關注。
文化
/
2021.10.22
18
:
49
匯通天下:中國人何以跑到尼日利亞開銀行了?
中国
尼日利亚
非洲
借贷
国际关系
外交
发展
结算
货币
金融
中國近年矢志拓展在非洲地區的影響力,例如透過貸款和基建項目,獲取珍貴天然資源,進佔當地龐大的市場,並解決國內勞動力和生產過剩的問題。直到 2019 年,中非貿易額高達 2,000 億美元,非洲中資企業超過 1 萬間。即使中國近年受債務問題困擾,亦無改對外國策,雜誌「外交家」近日就刊登評論文章,分析中國的下一個目標:非洲的金融體系。
文化
/
2021.10.22
18
:
48
天堂在北韓:力主崇拜朝鮮的尼泊爾人
尼泊尔
朝鲜
社会
主体思想
共产主义
北韩
意识形态
政党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金日成
金正日
1965 年,主體思想(Juche)正式成為北韓官方意識形態。主體思想誕生於北韓,似乎為當地獨有,不過主力北韓新聞的 NK News 報道,遠在南亞尼泊爾中部的城鎮巴克塔普爾,近 30 年來一直由尼泊爾工農黨(NWPP)管治,其領導人便在當地大力提倡北韓模式。
文化
/
2021.10.22
18
:
47
美容院:喀布爾女性自由之地
阿富汗
社会
人权
塔利班
女性
妇女
宗教
恐怖分子
在塔利班管治下,美容中心成為喀布爾女性最後一個可以在家以外見面的地方,在那裡,她們才可短暫遠離男性視線,及享有與朋友共聚聊天及打扮的自由。
文化
/
2021.10.22
18
:
46
由「祝福之吻」到「別吻我」的波士頓馬拉松
美国
传统
打气
波士顿
跑步
运动
马拉松
經歷社會運動及疫情,停辦兩年的渣打馬拉松將於本週日復辦,期盼已久的跑手終於可以參賽,但參加人數預料只及以往的 4 分 1。著名馬拉松大賽波士頓馬拉松同樣事隔兩年於本月再度舉行,雖然比賽規模及形式與以往有所不同,但跑手及觀眾仍樂在其中。
文化
/
2021.10.22
18
:
45
富德樓新藝術空間登場 「一九九九制作所」首展「貓 show」
香港
创作
展览
艺术
猫
新進駐富德樓的藝術單位為「一九九九制作所」,隨即帶來主題展覽「MEOW SHOW」(「貓 show」),集合 12 位本地藝術家及 1 位日本藝術家逾 20 件作品,還設一間秘密商店。喜歡貓的人士,若想一次飽覽各款有關貓的作品,這次的展覽不容錯過。
文化
/
2021.10.22
18
:
43
程總裁:中資壽險再搶灘香港,Funding Vehicle 的背後盤算
中资
人寿保险
保险
商机
而這些保險公司,無獨有偶地在短期儲蓄類型保險回報率上特別高,在保費融資生意上亦特別進取,因此吸引不少只重視回報的香港投資者。
文化
/
2021.10.22
18
:
42
Moyashi:自古以來的宇宙世紀
世界观
创作
动漫
故事
历史
以含糊對含糊,當人搞不清有甚麼分別,就可以宣稱是同一樣東西,屬於同一個世界觀。正如「查克拉」可以解釋所有忍術,「自古以來」也就可以解讀所有身份認同了。
文化
/
2021.10.22
18
:
41
唐明:「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很可悲嗎?
国民
晚清
历史
民族主义
但在大清,蟻民只有承擔供養的義務,卻沒有對等的權利,何必去為官府當砲灰呢?同時,洋軍來戰,目標也不是清國的蟻民 —— 一個個都那麼窮,有甚麼好打的?就好像今日的美軍,難道他們會打阿富汗平民的主意嗎?這是用腳趾也能想明白的事。
文化
/
2021.10.21
18
:
50
以廣東話對白,重現 19 世紀澳洲淘金熱面貌
广东话
历史
淘金
淘金潮
澳洲
华人
华侨
澳洲 SBS 電視台最新電視劇「新金山」(New Gold Mountain),相信是澳洲史上最多廣東話對白的劇集,引起不少迴響。故事以 1850 年代澳洲淘金熱為背景,一宗謀殺案揭開華人與白人和原住民的複雜關係,他們既互惠互利又互相猜疑,歷史學家 Keir Reeves 就分析劇集,細訴 19 世紀澳洲的多元文化面貌。
文化
/
2021.10.21
18
:
49
中國航海家「環北之旅」,如何體現北極地緣政治問題?
中国
加拿大
北极
主权
北冰洋
地缘政治
航海
今年 6 月 30 日,中國航海家翟墨乘帆船「翟墨 1 號」從上海出發。翟墨 1 號船帆印有「環北之旅」字眼,聲稱是「人類史上首次不停靠環航北冰洋」,聽來並無不妥。但據中國環球電視網報道,翟墨途中嘗試由北大西洋進入蘭開斯特灣,遭加拿大海岸警衛隊「非法攔截」。美國獨立智庫北極研究所研究助理 Trym Eiterjord 認為,翟墨 1 號「環北之旅」遇阻背後,是北極地緣政治的縮影。
文化
/
2021.10.21
18
:
48
鬼故令美國舊酒店再次復興
美国
幽灵
旅游业
超自然
酒店
灵异
鬼魂
位於紐約州、樓高三層的 Shanley Hotel 在 1895 年荷蘭殖民時期建成,近日有訪客在網上留言,指入住酒店時聽到疑似幽靈的腳步聲、神秘口哨及看到喪屍貓(Zombie Cat)。離奇的是,也是同一班客人給予酒店好評,這個情況與美國近年興起的超自然旅遊熱潮,有莫大關係。
文化
/
2021.10.21
18
:
47
俄羅斯少子化的副作用:反 LGBT 立法
俄罗斯
社会
人口
家庭
普京
疫情
苏联
早在肺炎疫情爆發之前,扭轉俄羅斯的人口下降趨勢,已經是普京政府的首要任務。普京曾在 2019 年公開承認,俄羅斯人口減少的前景令他困擾。他的主要競選承諾之一是在 2024 年任期結束前解除人口危機。人口下降的趨勢,也成為俄羅斯政府打壓 LGBT 等少數性取向族群的理由,包括禁止宣傳同性戀,以及禁止同性伴侶收養兒女,以維持傳統家庭的價值觀。
科技
/
2021.10.21
18
:
46
回收塑膠是科企巨擘的走塑騙局?
社会
企业
回收
塑胶
废物
消费
环保
生物降解
全球 10 大最高市值企業中,有 8 間業務與科技相關。隨著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科技巨頭亦相繼投入低碳轉型,高舉環境永續的旗幟。環保措施的入門第一步往往是走塑和回收,包括收集廢塑膠加工、轉用生物可降解塑膠(biodegradable plastic)等,以便產品在自然界降解,達成減廢目標。但有專家直斥,此舉無助減少塑膠污染及電子垃圾,甚至會嚴重破壞環境,形容企業實際是偽環保。
文化
/
2021.10.21
18
:
45
冷靜熱線:要根絕家暴,先給男人示弱的空間
社会
精神健康
伴侣
家庭
家暴
心理
热线
男士
疫下的不安及焦躁,加上長留家中「困獸鬥」,全球均見家暴問題急劇惡化,而受害者多為女性。政府往往只依循舊制,出錢出力保護婦女遠離辱罵和拳頭。但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當局反為男士成立求助熱線,讓他們透過對話學習控制情緒和行動,以及正視暴力的根本原因 —— 認定男人必需強勢的「男子氣慨」。
文化
/
2021.10.21
18
:
44
【陶悠遊 x This is Hong kong】珍寶海鮮舫.美利酒店
香港
影片
历史
60 年代初,捷克畫家 Miroslav Šašek 踏足香港,對這裡一見鍾情,用巧手記下當時地方風貌,令人念念不忘。過了近半世紀,陶傑帶著繪本舊地重遊,一連 3 集走訪香港不同地方,細說其見聞,並同樣用畫筆留住他眼中的香港。這一集,他就坐舢舨觀珍寶海鮮舫,又訪美利酒店,由昔日小漁港走進大都市。
文化
/
2021.10.21
18
:
43
吳蚊蚊:旅行書單
香港
旅行
旅游
书
背包游
寄書來台很煩而且又貴。但我需要看有關香港的一切事物,熟悉的地方,親切的文字。收到香港來的書,更有一種期盼。
文化
/
2021.10.21
18
:
42
劉偉民:你不知道的威士忌身世秘密
日本
原产地
威士忌
烈酒
监管
酒
不過,你又知不知道付出不合常理的價格瘋搶回來的日本威士忌,其實可能並不在日本釀造,甚至根本不是威士忌!
文化
/
2021.10.21
18
:
41
Ryan Fung:英國氣候淨零戰略有誠意
美国
英国
政策
气候
气候变化
各國之中,已脫歐的英國看準機會不斷發圍,不但成為 COP 26 的主辦國,也在國際會議前夕動作多多,除了找來財政大臣 Rishi Sunak 推出「綠色金融:可持續投資路線圖」,亦發佈「淨零戰略」闡述國家將如何兌現於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的承諾,走在綠色最前線。
文化
/
2021.10.20
18
:
50
早在哥倫布遠航之前,南歐人已知新大陸的存在?
哥伦布
新大陆
历史
维京人
美洲
航海
小時候常識課都會提到,一代探險家哥倫布在 1492 年率領西班牙船隊向西方遠洋航行,最終「發現」了新大陸,亦即今天我們熟知的美洲大陸。近數十年來,其實有大量考古證據挑戰上述觀點:早在 10 世紀末,北歐維京人已經由格陵蘭,抵達今天加拿大的紐芬蘭一帶並建立聚居地。於是歷史學家進而想考究,究竟南歐人會否一早已知美洲大陸的存在?相關討論今年終於有新突破。
文化
/
2021.10.20
18
:
49
捷克總統澤曼 —— 風趣、記仇,還是惹人生厭?
捷克
政坛
政客
政治
总统
选举
捷克眾議院選舉上星期結束,踏入與新一屆眾議院交接與組閣之時,擁有任命總理權力、現年 77 歲的總統澤曼(Miloš Zeman)卻入院至今,健康狀況引起關注。澤曼是捷克史上首名民選總統,但去年民調中,過半受訪者認為他是最差總統。在中國等地,人們可能關心其親華立場;他抨擊移民、穆斯林,則招來西方「種族主義」的指責。然而,部分批評澤曼的人也承認,這個備受爭議的政治人物,有其機智有趣的一面。
文化
/
2021.10.20
18
:
48
南韓徵兵制會否走向終結?
韩国
社会
兵役
南韩
国防
征兵
军事
军队
自韓戰以來,服兵役一直是南韓年輕男性的成人禮。但有批評者詬病,徵兵制度下,新兵 18 個月的兵役生涯,往往要在一個充斥虐待及歧視的集體環境中渡過,而強徵亦使處於青壯年時期的男性被迫遠離勞動市場。鑑於當地徵兵制愈來愈不受大眾歡迎,「紐約時報」近日就有專文討論南韓的兵役制度,有沒有可能變成募兵制。
文化
/
2021.10.20
18
:
47
美國人為甚麼爭取把亂過馬路除罪化?
美国
社会
交通
刑事
法律
行人
马路
從幼稚園開始,我們就學到亂過馬路有可能會釀成交通意外,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在香港,亂過馬路有可能違反「道路交通(交通管制)規例」,可處罰款 2,000 港元。可是美國近年反其道而行,多個州份嘗試把亂過馬路「除罪化」(decriminalize),彭博社就有專題文章分析背後原因。
文化
/
2021.10.20
18
:
46
陶傑:中國特色的「魷魚遊戲」
中国
社会
信用卡
消费
负债
财富
法國廣播電台(RFI)的一篇論析文章,引述香港左報數據,指出中國 90 後,有一半人口追求所謂「高質量生活」,購買奢侈品名牌,網紅追逐餐飲美食、潮流汽車,結果負債累累,紛紛為自己設下有中國特色的「魷魚遊戲」陷阱。
文化
/
2021.10.20
18
:
45
【香港文摘】打破圍牆,「寵」出退休新生活 —— 訪 Senior CID 寵物保姆
香港
宠物
老年
退休
有些老友記退休後可能並無特別計劃和愛好,不知道該如何善用時間。對此,Kitty 希望鼓勵老友記積極開拓退休的第二人生,不要被年齡和社會刻板印象所束縛,嘗試踏出舒適圈:「起碼第一樣,唔好坐喺屋企對住四道牆。首先走出道門先啦,走出去望吓周圍邊樣嘢你有興趣咁你咪行埋去囉!」
文化
/
2021.10.20
18
:
44
【CUPodcast】克服心理障礙 踏出改變一步
精神健康
心理
心理学
改变
沟通
「如何改變一個人」一書,以心理學角度分析人類抗拒改變的原因,並就各種障礙提供合適的因應之法,促使改變出現。除了上集談及的抗拒心理,「敝帚自珍現象」、距離、不確定性,還有佐證,都是阻止人類尋求改變的障礙。要克服這些微小而實在的問題,不妨參考傳播學學家、行為科學家等等的做法和觀點,看看怎樣才可令人踏出變革一步,改變以往因循不變的行為。
文化
/
2021.10.20
18
:
43
方俊傑:「毒魔:血戰大屠殺」—— 簡單劇情中的一點趣味
影评
电影
這種將女性放在一味嗌救命等人救的設定,已經消失了好一段時間,在「毒魔:血戰大屠殺」久別重逢,簡直有驚喜。
文化
/
2021.10.20
18
:
42
曾詩敏:踏上世界的舞台
啦啦队
多元化
奥运
比赛
运动
体育
東京奧運把滑板、運動攀登等近年迅速冒起的運動帶到大家眼前,未知接下來數年,會否看到更多啦啦隊新星嶄露頭角,準備在奧運大放異彩?
文化
/
2021.10.20
18
:
41
救世軍:青年重拾自信變「明日之星」
社会
就业
就职
求职
焦虑
青年
家恩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並不理想,學校建議她到「展亮技能發展中心」修讀證書課程。畢業後,她找到一份與設計相關的工作,卻因為未能適應工作及面對客戶所帶來的壓力,短短一星期便辭職。她重新審視自己的前路,但礙於內向、焦慮及挫敗的經驗,令她自信心偏低,對將來亦沒有太多期望。偶然之下,家恩認識了救世軍社工,並參加「展翅青見計劃」成為計劃學員,期望計劃能有助改善其現況,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
文化
/
2021.10.19
18
:
50
抵擋暴政進擊,他們建了一座秘密圖書館
图书馆
书
书籍
阅读
知識從來都是暴政的眼中釘,焚書坑儒是他們的統治技倆。敍利亞內戰期間,當知識分子流亡或被捕、政府對反抗城市狂轟濫炸,有市民就曾經合力在瓦礫搜救書籍,在地下室建立一座秘密圖書館,以閱讀尋求思想自由,維持城市的文化水平。資深法國記者米努依(Delphine Minoui)著作「私運書的人:敍利亞戰地秘密圖書館紀事」記載了他們的故事。
文化
/
2021.10.19
18
:
49
得獎「女」作家竟是三位男編劇 —— 文學惡作劇可以接受嗎?
西班牙
作家
作者
女性
小说
恶作剧
文学
欺骗
西班牙「行星文學獎」上週五頒發,獲獎作品是該國犯罪小說家 Carmen Mola 的小說「野獸」。據報 Carmen Mola 是一位大學女教授的的筆名,然而頒獎典禮上卻有三名男子上台領獎,並表示他們是合著作家 —— Carmen Mola 本人。「自爆」身份後,包括該國政治人物、LGBT 運動人士 Beatriz Gimeno 在內,部分人批評三人男扮女發表作品的「騙子」行為。不過,文學惡作劇(literary hoax)當真不可接受嗎?
文化
/
2021.10.19
18
:
48
印度絕育營 工作結紮二選一
印度
社会
人口
健康
女性
家庭
家计
工作
手术
绝育
风险
人口大國中國上月宣佈,將減少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外界分析是其提高生育率政策的一部分。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多年來則推動「絕育營」 (sterilisation camp),至 2016 年政策才步向終結。但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道,該國女性囿於生計問題,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大規模絕育。
文化
/
2021.10.19
18
:
47
英國扶貧新方向:大幅調高最低工資?
英国
社会
打工仔
通胀
香港作為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勞工權益問題卻一直為人所詬病。2010 年香港才立法通過最低工資,現時金額為每小時 37.5 元;而在港人熟悉的英國,最低工資現為 8.91 鎊,接近香港的 3 倍。當地報道指,英國很快會將金額進一步上調到 9.42 鎊;不過民間很多人仍然未滿足,現時就有聲音要爭取以 15 鎊為最低工資。
文化
/
2021.10.19
18
:
46
【觀念改變】瑞士二手名錶市場的興起
瑞士
社会
二手
名牌
名表
奢侈品
市场
手表
消费
瑞士名牌腕錶一向被視為上流社會的身份象徵,或是因為保值而成為某些家庭的家傳之寶。不過,目前瑞士手錶業正與時俱進,推動更便宜、更可持續的二手銷售市場。
科技
/
2021.10.19
18
:
45
【刷個臉,買個麵】校內人臉辨識,以私隱換方便?
英国
社会
学校
学生
学童
数据
监控
過去一年半,多國利用最新科技作為監控手段,引起公眾對此反思及提防。由週一開始,蘇格蘭北艾爾郡(North Ayrshire)共有 9 間學校於飯堂引入人臉辨識系統,僅為在午餐時段加快收錢速度。以幼童的私隱,換校方的便利,是物有所值抑或得不償失?從家長到專家,各有各憂慮。
文化
/
2021.10.19
18
:
43
Moyashi:不戰鬥的話,就無法活下去
日本
战斗
生存
社会
如果文化作品是反映社會現實的一面鏡子,2000 年代日本的生存遊戲訴說了一群沒有夢想也沒有目的的年青人,不得不面對現實,在衝突下抉擇的過程。而韓國的魷魚只用了一集時間就齊人再開始遊戲,這個過程是給觀眾適應的,因為角色們根本不需要額外的理由,生活本來就是戰爭。
文化
/
2021.10.19
18
:
42
規佬:減少碳排放,減到出現能源危機?
天然气
气候变化
减排
能源
电力
減排當然動機良好,但是也同時催生了一場能源危機。驟眼看來,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所以有必要先行理順脈絡,說明一些「因為,所以」。
文化
/
2021.10.19
18
:
41
紳士大哥:專做假新聞的英國最受歡迎報紙
英国
信任
报纸
报道
這份小報出名喜歡斷章取義搞風搞雨,內容以噱頭行先,講究的是純粹娛樂性。然而它卻在創立至今一直穩守銷量寶座,多年來只偶爾被其他報紙超越,可見大眾的愛好或與信任程度成反比。
文化
/
2021.10.18
18
:
50
殖民時期的經濟考量:香港天文台為甚麼不叫氣象局?
香港
天文台
天文学
历史
气象学
兩場八號風球,令香港天文台再次成為全城焦點。根據其官方網頁,香港天文台是一個「負責監測及預測天氣、並就與天氣有關的災害發出警告的政府部門」。在很多地方,例如英國、澳洲和台灣,這類型天氣監測機構稱為氣象局(Meteorological Office)而非天文台(Observatory)。香港天文台之所以有此獨特名字,或與其歷史有關。
文化
/
2021.10.18
18
:
49
世界電荒:黎巴嫩的「發電機黑手黨」
黎巴嫩
社会
供电
停电
发电
发电机
电价
电力
中國早前電力短缺,除了影響工廠生產,更進一步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現代生活離不開電力,假如出現電力危機,一台發電機可解燃眉之急。在黎巴嫩,部分人除了依賴國營黎巴嫩電力公司緊絀的供電外,也會從私人持有的發電機獲取電力。然而,這些「發電機人」(generator man)收費不菲,澳洲廣播公司(ABC)報道,數以百萬計黎巴嫩人每月也要用微薄薪金,支付國營電力和發電機人的兩份昂貴賬單。
文化
/
2021.10.18
18
:
48
一碟日式咖哩飯,何以燃起日韓獨島主權爭議?
日本
韩国
北韩
南韩
国际关系
外交
旅行
旅游
旅游业
独岛
竹岛
日韓之間經常就獨島(日稱竹島)的領土主權爭執,東京奧運網站把該島劃為日本領土,就曾引發外交風波,而最新爭端卻竟然是來自一碟日式咖哩飯:白飯以獨島造型倒模,並插有日本國旗,引來南北韓傳媒統一口徑齊聲譴責,爭議背後,還牽涉利潤可觀的旅遊收益。
文化
/
2021.10.18
18
:
47
印度店員坐下的權利
印度
社会
工人
店员
打工仔
职场
零售
印度服裝店店員 S Lakshmi 每天工作 10 小時,站足一整天後累得只能以緩慢步速回家,回去還要護理酸痛的雙腿及腫脹的腳踝。對於像 Lakshmi 這些必須久站的工人來說,曙光可能就在眼前。上月,泰米爾納德邦成為印度第二個在法律上賦予零售員工「坐下權利」的邦。
文化
/
2021.10.18
18
:
45
【Soul Monday】大人的垃圾,由孩子收拾
日本
社会
儿童
垃圾
疫情
义工
亲子
疫下日本,不便三五成群聚在食肆,因而衍生出「路邊喝酒」的亂像,不只構成噪音及治安問題,往往還會留下一地垃圾,影響公眾衛生。望而氣憤的市民甚多,動手改善的人很少。神戶市就有一名 7 歲女孩,每逢週末,當那些大人宿醉未醒,她已隨父親走遍社區,把煙頭、空罐一一撿起。
文化
/
2021.10.18
18
:
43
Ryan Fung:諾貝爾獎也發聲 氣候危機遲來的公義?
伪科学
气候变化
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
臨近「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就連「過氣」的科學家也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成功靠不新也不舊的氣候模型突圍而出。連一向致力探索浩瀚未來的諾貝爾獎,都願意押上百年老店名譽,為日益增加的氣候危機叫陣。
文化
/
2021.10.18
18
:
42
唐明:從暖被窩工程飛越到大同世界
中国
人口
单身
性别
物化
令人驚訝的是,古人還把這類願意與男人結婚的男人,連「男」這個字都索性改造了,把下半部的「力」改成「女」,造出一個新字,讀音保持不變,只是字義有所區別 —— 這個字的存在,應該就是特地留給歷史後人看的?
文化
/
2021.10.15
18
:
49
【新聞自由】諾獎得主,如何在俄國狹縫中生存?
俄罗斯
社会
报道
新闻
新闻自由
记者
诺贝尔和平奖
俄羅斯著名調查記者、「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 (Dmitry Muratov),與菲律賓記者雷薩(Maria Ressa)同獲今年諾貝爾和平獎。二人得獎理由是「努力捍衛言論自由,而這是民主和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在威脅日益加劇的俄國新聞環境中,穆拉托夫與「新報」要捍衛言論自由著實不易。自 2000 年起,「新報」已有至少 6 名記者遇害,這份俄國「最勇敢」報紙仍能存活至今,原因之一可能跟穆拉托夫個人與俄國各界人士一直保持良好關係。
文化
/
2021.10.15
18
:
47
陶傑:來自非洲的太空夢
非洲
冷战
太空
赞比亚
60 年代初期,赫魯曉夫的蘇聯和甘迺迪的美國,展開太空競賽。蘇聯先發射了太空狗、太空人加加林進入太空軌道,體驗失重狀態,然後美國聲稱要登陸月球。此事為非洲贊比亞一名男子帶來靈感。
文化
/
2021.10.15
18
:
46
【COP26】青年氣候倡議:全港可再生能源佔比提高至 20 %
香港
社会
全球暖化
气候变化
减碳
能源
香港政府日前發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計劃在 2050 年前把可再生能源的發電佔比提升至 15%,惟被批減碳目標不夠取進。即將出席「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 6 名香港青年代表,擬將千名市民聯署的「香港青年氣候行動宣言」帶入國際會議,促請港府更早實現淨零排放、提高綠電佔比,冀喚起香港及各界關注氣候議題。
前页
1
...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