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来自CUP的最新新闻
全部媒体
路透新闻
BBC新闻
华尔街日报新闻
星岛日报新闻
cnBeta新闻
FT中文网新闻
纽约时报新闻
CUP新闻
RCI新闻
半岛新闻
早报新闻
日经新闻
rfi新闻
共同社新闻
engadget新闻
联合报新闻
多维新闻新闻
世界新闻网新闻
ETtoday新闻
财新新闻
全现在新闻
端传媒新闻
ABC新闻
东亚日报新闻
欧洲时报新闻
环球网新闻
VOA新闻
DW新闻
中時新聞網新闻
立場新聞新闻
星洲网新闻
文化
/
2022.11.01
18
:
44
【CUPodcast】ESG 傾呢啲:從 CSR 到 ESG,企業如何做好社會責任?
社会
企业
不少企業過往都注重企業社會責任(CSR),但全球經濟急速發展,ESG 開始引起更多討論,企業亦更重視 ESG 治理。今集「ESG 傾呢啲」就請來國際策略諮詢公司 Enea Consulting HK Ltd 高級經理 Cherie Tam,Cherie 讀書時接觸到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的概念,她怎樣看近年投資者愈趨重視 ESG?綠債興起,顧問公司如何分析企業有否存在「漂綠」行為?
文化
/
2022.11.01
18
:
43
Moyashi:文化考古博物館
香港
博物馆
施政报告
明星
流行
如果能夠分開負責的領域,「歷史博物館」專門展示考古資料和地區性的歷史;「文化博物館」專職大眾生活與流行文化,本應是適合的安排。現在無緣無故弄個「流行文化館」,實質又處於民俗和歷史的邊緣,不如稱作「文化考古博物館」更好。
文化
/
2022.11.01
18
:
42
我的沒有如果:一位移英港媽的日常
英国
伦敦
移民
育儿
我是 LonKongMaMa,在倫敦定居了 8 個月的全職媽媽。結婚前,我媽從來都不要求我做家務。婚後,有工人姐姐打理家務。很慚愧,我的確是名正言順的溫室小花。唉,連媽都質疑我移民後是否能應付得到。
文化
/
2022.11.01
18
:
41
唐明:賞析魔幻兒歌「背古詩做核酸」
中国
社会
儿歌
疫情
這一句描寫的是對月亮的想像,地球人仰望月亮初升,所見如仙人兩腳落地,然後再看到桂樹的團團陰影,但是兒歌作者的筆鋒一轉,即使月亮上的仙人,無論是嫦娥還是吳剛,他們也要排隊,一起做核酸,核酸檢測與抗疫政策,衝出地球,轄及月球,統領宇宙,這與甚麼千年大計或者統領宇宙之類的雄心,是完全吻合,一首兒歌能夠如此準確呼應大時代的精神,quite extraordinary。
文化
/
2022.10.31
18
:
50
到杳無人煙之地工作的好處
太空
孤独
寂寞
工作
心理
打工仔
职场
野外
疫情讓遙距工作普及,更成為部分人的新常態。有的人喜歡在家工作可以多睡一會、更輕鬆分配工作和休息時間,享受獨自的安寧。不過作為社會性動物,要是工作場所變成人跡難至的地方,相信就不是人人可以接受。偏偏有人享受在南極、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等冷清地方默默工作,樂得清淨。
文化
/
2022.10.31
18
:
49
再訪古巴導彈危機高潮一刻
美国
核战
核武
历史
潜艇
美军
苏联
1962 年 10 月 22 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向公眾披露蘇聯正在古巴部署導彈,同時宣佈武裝封鎖古巴。同月 27 日,是地球最接近核災難的日子。當天四艘蘇聯潛艇在美軍封鎖線區域被追蹤,其中 B-59 潛艇的指揮官薩維茨基,一度認為受到美國海軍反潛戰(ASW)部隊的攻擊。當時潛艇上有三名軍官,包括 Savitsky 在內兩人同意發射核魚雷,唯最後一人、軍官阿爾希波夫(Vasily Arkhipov)反對。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近日新翻譯阿爾希波夫於 1997 年的公開聲明,為古巴導彈危機高潮提供更多細節。
文化
/
2022.10.31
18
:
48
【烏克蘭戰爭】俄國大徵兵,應召者在想甚麼?
俄罗斯
社会
动员
士兵
征兵
战事
战争
距離普京宣佈徵召 30 萬預備役已超過一個月,有人逃離國家,有人縱火燒毀徵兵中心,甚至有人在徵兵中心近距離槍擊軍官。從 9 月 21 日宣佈到 26 日,短短幾日內俄國至少有 17 宗針對徵兵中心和行政大樓的襲擊事件。其他走入徵兵中心應召的俄羅斯人,對烏克蘭戰爭和徵兵命令又有甚麼想法?網媒 VICE 就成功到訪莫斯科一所徵兵中心,詢問這些新兵想法有何改變。
文化
/
2022.10.31
18
:
47
植物肉興起、法例嚴格,令工廠式飼養正在減少
社会
动物
粮食
肉类
农场
鸡
食材
食物
养殖业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資料,野生物種數量自 1970 年代至今平均減少了 69%,主要涉及龐大的糧食需求。諷刺的是,養殖動物如雞、豬、牛和魚的數目卻隨之上升,但在工廠化的農業系統,其生存條件甚至比野生動物更糟。以下數據反映了人類繁榮與動物福利之間扭曲的共生關係,及箇中演變。
文化
/
2022.10.31
18
:
46
日本書店如何掙扎求存?
日本
书
书店
书籍
结业
阅读
日本各地的書店正在消失,剩下的書店不少也門可羅雀。根據一份行業評估,由於人口下降及互聯網普及,書店數字在過去 10 年下降近 3 分之 1。買書顧客數量持續下降,書店營運者為了生存,需要花費更多心力。
文化
/
2022.10.31
18
:
45
【Soul Monday】離島留學,不登校的孩子重新上學
日本
学校
学生
离岛
青年
突如其來的抑鬱,侵襲就讀初中二年級的掃部曉里,令他成為日本眾多「不登校」孩子之一,直至畢業也沒再上學,終日躺床而睡。不過,當掃部通過「地域未來留學」制度,隻身遠赴北海道的禮文島,入讀只有 58 名學生、全國最北的高中,新的生活環境和校園生活,反而讓他找到歸屬感,甚至成為島上名人。
文化
/
2022.10.31
18
:
43
書店們:國際大刀會
香港
书籍
移民
道德
阅读
近日港九新界各區,分別發生多宗持刀行劫傷人案,這些案件大都與刀有關,令「國際大刀會」之名,不脛而走。坊間有人說,現在香港是人才「搶」不到,反而孕育了大批搶劫人才。
文化
/
2022.10.31
18
:
42
方俊傑:「黑亞當」—— 登上 DC 一線,與超人平起平坐?
影评
超人
电影
關於電影「黑亞當」,很簡單,你喜歡「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尾段的仿「龍珠」式誇張動作特效,看「黑亞當」肯定看得很高興。劇情方面是有點公式,公式得來又有點草率,比較有趣。
文化
/
2022.10.31
18
:
41
為何無理取鬧比起據理力爭,更適合網上的論戰?
沟通
争论
网络
辩论
可是這種辯論有建設性,是因為團隊的人都想把事情做好,這種辯論才成立。現實中,大部分辯論都是沒有營養的意氣之爭。並非為了追尋真相、共識或者真理,而是為了贏了對方。
文化
/
2022.10.28
18
:
50
全球樓市危機:9 大富裕經濟體樓價下滑
加息
市场
按揭
楼市
金融
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今年首三季香港樓價累跌 8.07%;另一邊廂,全球 9 大富裕經濟體樓價亦同步下滑,逆轉過去 10 年樓市愈升愈有的走勢。面對全球通脹、經濟衰退及持續加息的壓力,各地地產經紀普遍看淡前景,預料樓價還會進一步調整。
文化
/
2022.10.28
18
:
49
陶傑:英國人三代欠你的,終究會還
英国
保守党
多元
首相
辛偉誠確實是時勢造出來的英雄,若是早出生三十年,即使有同等學歷、同樣努力,也不能登上首相寶座。一個人要成功,除了先天的才華、後天的努力、社會大環境時勢的有利,更是必要條件。有如三腳櫈,缺一不可。
文化
/
2022.10.28
18
:
48
赫爾辛基的新客運大樓,要與普京鬥長命?
芬兰
旅客
机场
航空
航空业
赫尔辛基
香港能否恢復航空樞紐地位,近月經常引起熱議,芬蘭赫爾辛基亦受類似問題困擾。赫爾辛基曾經是歐亞航空樞紐,香港飛往赫爾辛基只要 9 個多小時,是轉機往歐洲各地的捷徑。奈何俄羅斯年初封閉領空,令亞洲飛往赫爾辛基需要超過 13 小時,燃料消耗量增 40%,芬蘭航空頓失競爭優勢,新落成的客運大樓門可羅雀。
文化
/
2022.10.28
18
:
47
全球氦氣短缺,如何威脅美國人健康?
美国
社会
精神健康
医疗
普羅大眾對氦氣相對陌生,只知被用來為鋁箔氣球提供浮力,卻不清楚它對醫療界更加重要。光要維持一部磁力共振掃描(MRI)儀器運行,就需要 2,000 公升液氦來冷卻當中的磁鐵。不過,這種存在地殼深處的不可再生元素,恐將消耗殆盡。在供應緊張的美國,多間醫院苦於籌謀計策,應對缺氦的未來。
科技
/
2022.10.28
18
:
46
經深度學習的模型,可生成更真實更可靠的臉
图像
数据
模型
深度学习
研究
人通常會根據面部特徵判斷對方是怎樣的人。當科學家要研究人類這種特性時,往往需要向實驗參與者展示不同的臉,才能收集分析數據。但研究人員常苦於沒有足夠的臉,或適合研究的面孔類型。近日就有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模型,能源源不絕地生成無異於真人的臉,而且可以根據不同特徵作改動,令人臉變得「看起來更聰明或更可靠」。
文化
/
2022.10.28
18
:
45
【香港道別式】心血結冰 德保雪粒被收地
香港
影片
社会
冰
工厂
生活
食肆
隨著北部都會區發展,多個本地傳統鄕郊工業正面臨收地威脅,包括日前我們採訪過的「志記鎅木廠」。今集「香港道別式」我們就前往了解「德保雪粒」的日常運作,以及收地對工廠以至整個社會的影響。
文化
/
2022.10.28
18
:
44
【展覽】草間彌生大型回顧展 逾 200 件作品齊集於 M
香港
展览
艺术
波點?南瓜?有「波點女王」之稱的草間彌生創作不止於此。想了解更多,不妨留意即將展出的「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
文化
/
2022.10.28
18
:
43
Moyashi:永遠脫不下來的口罩
日本
精神健康
口罩
旅游
疫情
游客
防疫
除了部分堅持以清零為己任的地區,許多國家已經逐漸從疫情中恢復社會經濟運作。經歷 2 年多鎖國的日本,也終於在 10 月 11 日完全開關,街上隨即增加了許多外國面孔,出入聽到廣東話的頻率也上升了不少。於是問題來了,重遊日本,口罩還是不是應該戴上?
文化
/
2022.10.28
18
:
42
科學狗:鮮為人知的緬甸琥珀研究黑秘密
缅甸
化石
学术
琥珀
考古学
论文
埋藏在琥珀中的動植物化石,記錄了恐龍時代無數不為人知的故事,其中一個琥珀盛產地正是亞洲的緬甸。
文化
/
2022.10.28
18
:
41
趙子龍:香港從秦到漢到被歷史證明市儈!?
漫画
科技
/
2022.10.27
18
:
50
組裝房屋:嶄新技術的局限
社会
建筑
技术
在新發表的「施政報告」,政府宣佈計劃於未來 5 年興建約 3 萬個「簡約公屋」單位,以抒緩房屋供應壓力。「簡約公屋」會以「組裝合成法」,裝嵌預先設計好的組件來建設房屋。這種做法在歐洲十分流行,專家認為比傳統建築方法更節省資源。可是,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一班工程學家今年在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發表研究,指出組裝房屋仍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文化
/
2022.10.27
18
:
49
陶傑:首相辛偉誠引起的種族問題
英国
社会
保守党
政治
种族主义
首相
亦即辛偉誠的種族問題,雖然多年以來英國的主流社會不願意提,也因為太過敏感而假裝看不見,但在時機成熟之際,這隻「大廳裏的大象」就會現形,引起一陣喧噪不安。
文化
/
2022.10.27
18
:
48
草原生水痘?專家再拆解納米比亞仙女圈
植物
沙漠
纳米比亚
草
麥田圈是人為惡作劇抑或非人為現象,一直眾說紛紜。非洲南部國家納米比亞也有另一種怪圈「仙女圈」(Fairy circle),形成原因成謎,科學家多年來提出不同假設,例如地下含有揮發性或有毒物質、土壤具放射性 、地底白蟻嚙食植物、死去的植物釋放有毒氣體等等。近日哥廷根大學自然學家 Stephan Getzin 等學者發表於期刊「植物生態學、演化和系統學」(PPEES)的研究再交出了另一個解釋 —— 植物缺水。
科技
/
2022.10.27
18
:
47
困境激發創意:委內瑞拉土產電動車
委内瑞拉
社会
太阳能
发明
能源危机
馬拉開波(Maracaibo)曾是委內瑞拉數一數二的產油地,但受到長期燃料短缺及停電問題困擾,兩名本地企業家被「逼出」創意。他們受直線競速賽(drag racing)啟發,以高爾夫球車為基礎進行改裝,變成經濟實惠的電動車及太陽能車,希望讓居民免卻高溫下步行之苦,甚至成為全球能源危機的救星。
文化
/
2022.10.27
18
:
46
不用搶,水獺也來到新加坡
新加坡
社会
动物
城市
水獭
野生动物
在以整潔聞名的新加坡,近年出現一個難以收拾的混亂情況 —— 水獺數量激增。水獺雖然可愛,但始終是野生動物,牠們會為獵食而侵擾魚塘,偶爾更會襲擊人類。當地國家公園管理局(NParks)就正努力將島上 170 隻水獺搬離民居區域。
文化
/
2022.10.27
18
:
45
紋身普及了,清除紋身也更好賺了
美国
精神健康
刺青
皮肤
纹身
有民調顯示,約有 33% 美國人身上至少紋有一個圖案,較 10 年前的同類調查增逾 1 成,就連祖父母輩也追上這股潮流。只是民調亦發現,8% 成人對紋身感到後悔,相當於 500 萬人口以上。這些懊惱帶動去除紋身業,從北美到歐洲,生意均見蒸蒸日上。但技術再進步,去掉刺青依舊困難重重。
文化
/
2022.10.27
18
:
44
Overload
活在電子資訊中的其中一個影響,就是我們會習慣生活在資訊超載的狀態中。我們總有很多無法應付得到的事情。 —馬素.麥克魯漢(加拿大哲學家)
文化
/
2022.10.27
18
:
43
Ryan Fung:COP 27 窮國追債、富國走數
社会
气候变化
氣候危機每日也在加劇,不過全球政商界認真去共襄對策卻只是一年一度,心態甚至乎是一期一會。一年又過去,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將於 11 月初在埃及沿海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行,但心水清的也該感受到,受累環球經濟不景氣、俄烏戰爭、通脹失控等因素,氣候變化似乎突然變得「不重要」。
文化
/
2022.10.27
18
:
42
鴻若遠:「青春愛爆炸」—— 除了「3D 肉蒲團」,外國人也會拍人體爆炸
影评
电影
在 Netflix 上,大部分人都是追逐劇集或真人騷,比較少留意它的電影。筆者近日發現了一部電影,還以為是新片,卻原來已在 2020 年上映,由資深編劇 Brian Duffield 首次執導,根據青春輕小說作家 Aaron Starmer 的同名小說改編之 Spontaneous。
文化
/
2022.10.27
18
:
41
林喜兒:「敵爭上游」—— 來看交易戰場
影评
精英
金融
银行家
HBO 和 BBC 合作的「敵爭上游」,以倫敦一間名為 Pierpoint 的跨國投資銀行為背景,第 1 季講述 5 位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成功加入 Pierpoint 成為實習生,他們要在 6 個月試用期內爭取表現,看看最後誰可以留低成為正式員工。
文化
/
2022.10.26
18
:
50
印度裔英國人如何看待辛偉誠封相?
英国
保守党
工党
族裔
移民
首相
前日是印度傳統節日排燈節(Diwali),印度裔辛偉誠(Rishi Sunak)更登上英國首相寶座,如此「雙喜臨門」,年輕印度裔普遍大表雀躍。但原來印度裔社區歷來都是在野工黨票倉,不少居民對辛偉誠封相持觀望態度,強調政績才是衡量功過的關鍵,不宜把種族背景放得太大。
文化
/
2022.10.26
18
:
49
搶人才的 DNA:該如何評估一個地方的人才吸引力?
人才
创业
学生
移居
移民
在本月發表的「施政報告」,特首李家超強調香港要「搶企業」、「搶人才」,其後接受媒體專訪時又指,香港有美貌有智慧,具吸引人才的 DNA。究竟政府會推出甚麼實際措施「搶人才」,該些措施又會如何實踐,市民只能拭目以待。不過,近年學界就進行過一些研究,分析有甚麼因素會影響一個地方的「人才吸引力」(talent attractness)。
文化
/
2022.10.26
18
:
48
類鼻疽以外,為何高致命的真菌病正蔓延全球?
精神健康
传染病
全球暖化
气候变化
疾病
病原体
真菌
医疗
近日香港出現多宗類鼻疽病例,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更指該病症已成為「風土病」。正當我們面對這種致病細菌時,無獨有偶,日前世界衛生組織表示 COVID 大流行期間,真菌病(Fungal disease)激增,氣候危機令病原體傳播更廣泛。
文化
/
2022.10.26
18
:
47
日元暴跌,危及日本學術界
日本
社会
汇率
学者
日元
书籍
期刊
日元持續貶值,旅客歡喜國民愁。日本媒體爭相報道,外國遊人有多踴躍消費,以「特惠價」吃玩喝買。但在日人愛用的社交平台 Twitter,卻見專家學者叫苦連天,只因匯率暴跌令外國文獻大幅加價,有的更漲至 8 萬日元一冊。全國放送協會(NHK)就此探討,本已捉襟見肘的學術界如何再受經濟所累。
文化
/
2022.10.26
18
:
46
公然針對政府?俄羅斯首宗氣候訴訟案
俄罗斯
欧洲
社会
气候
诉讼
俄烏戰爭未見平息,月前俄國內卻有宗訴訟引起關注。多名人士於 9 月中提起該國有史以來第一宗氣候訴訟,要求政府對氣候危機採取更有力的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履行其在 2015 年巴黎協定下的義務。外界普遍視之為一宗針對普京政府的案件,起訴人要面臨相當大的風險。
文化
/
2022.10.26
18
:
45
選擇困難症的福音:果斷的人未必會做到更好選擇
心理
选择
相信不少人遇過以下情景:約朋友出門,卻不知道穿甚麼衣服,肚餓了,決定不了哪間餐廳;到了餐廳,又拿不定主意點甚麼菜。有人會覺得選擇困難症十分困擾,連生活小事都不能自主。一班來自英國和波蘭的心理學家近月在科學期刊 Plos One 發表的研究文章,或者可以令有選擇困難症的人安心一點,因為研究結果指,果斷的人未必會做更好選擇。
文化
/
2022.10.26
18
:
43
曾詩敏:維港渡海泳 —— 將運動融入城市
城市
比赛
游泳
维港
运动
体育
運動向來都是感受一個城市最美的其中一扇窗。能夠將運動融入城市,再從運動去看一些城市風貌,總是格外有趣。最近看到我們的維港在迸發著不少活力與可能。
文化
/
2022.10.26
18
:
42
方俊傑:「了結月光光」—— 劣評如潮是意料之內?
影评
恐怖片
杀人犯
犯罪
电影
來到三部曲的最後一章「了結月光光」(Halloween Ends),正常來說,當然睇錢分上,上次殺 100 個人的話,今次殺夠 1,000 人,懶理專業影評人認為得個殺字,毫無內涵,最緊要滿足粉絲。
文化
/
2022.10.26
18
:
41
呂嘉俊:你相信單看 YouTube 學藝的名廚嗎?
厨师
烹饪
饮食
「我從沒去過日本,只是上網看 YouTube 影片學做日式串燒,由劏雞到煮汁都在網上學。」第一次聽到有外國廚師這樣說,我覺得匪夷所思。過去我們都有一套固有思維,相信要親身到訪某個國家學藝,才能了解人家做事的特性,繼而學懂一套料理系統。
文化
/
2022.10.25
18
:
50
封相成功的辛偉誠,身家超越查理斯三世?
英国
财富
首相
隨著前財長辛偉誠(Rishi Sunak)的對手相繼退選,辛偉誠將成為史上首位印度裔英國首相;唐寧街 10 號主人的財產,更會首度超越白金漢宮的皇室家庭,但其離地的生活習慣,預料會成為政敵攻擊目標。
文化
/
2022.10.25
18
:
49
陶傑:政治就像一場搶花炮遊戲
英国
保守党
政治
约翰逊
在政治上,經常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戲劇轉折。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或前人付出生命代價,其他人收割果實。不論古今中外,是常見之事。
科技
/
2022.10.25
18
:
48
工業下一步 —— 全球設計,本地製造
共享
设计
农业
开源
專業人士在網絡上共享數碼資源,各地人可藉此自行生產所需物件,哈佛大學伯克曼網際網絡與社會研究中心副教授 Vasilis Kostakis 及維多利亞大學全球化研究講師 Jose Ramos 稱這種模式為「全球設計,本地製造」。他們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表示,很多實例反映,各地生產及消費商品的方式可靠全球共享數碼資源得到改進,包括設計、知識和軟件等方面。
文化
/
2022.10.25
18
:
47
致命之美:觀賞用海魚的國際貿易
印尼
社会
动物
宠物
捕捞
珊瑚
鱼
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海魚,在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被捕獲,再輾轉賣到世界各地,養於缸內以供觀賞。不過,當中有部分魚遭人用氰化物昏迷,很多捱不住長途旅程而死在路上。專家們更指,全球對這些色彩斑斕、賞心悅目的熱帶魚需求增加,正導致脆弱的珊瑚生態系統退化。
文化
/
2022.10.25
18
:
46
【職業新常態】遙距工作下,印度科技業者都打兩份工
印度
社会
上班族
企业
兼职
创业
劳工
工作
打工仔
职场
疫情改變了一直以來的工作形式,遙距工作者不用待在辦公室,減少了通勤時間,更方便他們從事其他兼職甚至創業。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印度不少在家工作的科技從業員同時打兩份工,但惹來一些正職僱主的不滿。
文化
/
2022.10.25
18
:
45
北韓憲法下,國內人人都是罪犯
社会
偷窃
北韩
暴力
犯罪
罪案
罪犯
贪污
北韓治安,可能是計劃前往當地者的共同疑問。在必須隨團旅遊、所有行程受控制下,遊客不太可能遇上搶劫、扒手等罪案,不過始終難以看到官方論述以外的北韓。化名 Joshua Kim 的脫北者就在美國專門報道北韓新聞的 NK News 撰文,透露北韓社會有甚麼常見罪案,又有甚麼罰與不罰。
文化
/
2022.10.25
18
:
44
【CUPodcast】ESG傾呢啲:企業如何引領潮流,推進能源和氣候問題解決方案?
社会
企业
气候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愈來愈多投資者注重企業 ESG 指標,將 ESG 列入企業的策略規劃已成全球趨勢。今集「ESG 傾呢啲」就請來國際策略諮詢公司 Enea Consulting HK Ltd 高級經理 Cherie Tam,探討 ESG 策略,談談顧問公司如何協助企業、金融機構及客戶,提供能源和可持續金融的解決方案。
文化
/
2022.10.25
18
:
43
Moyashi:在淪陷香港看電影
香港
抗日
电影
今天是 1943 年 1 月 7 日星期四,你身處於淪陷時期的香港,這是日軍佔領的第 379 日。時勢正值動盪非常的轉捩點,東亞戰線處於膠著的狀態,美國及盟軍正準備大反攻。不幸中之大幸的是,社會雖然充滿暗湧,但你的生活還算勉強正常。
文化
/
2022.10.25
18
:
42
記在卓慧思請辭後:民主的混亂和穩定
英国
政治
民主
過去一星期,英國和中國都發生不得了的大事件,先是英國首相卓慧思上任 45 天後閃電請辭,然後是中共二十大閉幕會公佈中央委員會名單,李克強、汪洋皆不在名單當中,象徵「習派」大勝。兩單事件都提醒了我自己 —— 我們都身處一個大時代之中。
文化
/
2022.10.25
18
:
41
廖康宇:Better Call Saul —— World’s Best Lawyer Ever
影评
律师
今屆艾美獎出爐後,網民對於「絕命律師」(Better Call Saul)失落各項大獎呼天搶地,筆者亦都覺得非常可惜。最近終於一口氣追完 6 季,此劇雖然算不上是毫無挑剔之處,但作為「絕命毒師」續作(以播放日期計算),「律師」絕對沒令劇迷失望。
文化
/
2022.10.24
18
:
50
保守黨亂局:英國有提早舉行大選的可能?
英国
大选
政治
英國首相卓慧思(Liz Truss)上任不久,就遇上英女王離世,以及「小型財政預算案」(mini-budget)引發的金融震盪,最終在僅僅 45 日內即宣布辭職,成為英國歷來任期最短的首相。自從卡梅倫(David Cameron)在 2016 年下台後,英國已經接連換了三任首相,保守黨也可能接連亂局而民望陷入谷底,愈來愈多聲音呼籲政府應該提早舉行大選。
文化
/
2022.10.24
18
:
49
首席捕鼠大臣,何以勇敢驅趕狐狸?
英国
社会
动物
宠物
本能
狐狸
猫
驯化
英國內閣辦公室首席捕鼠大臣拉里(Larry),早前在唐寧街上趕走一隻狐狸。拉里一直深受大眾喜愛,有媒體形容為牠「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到底是愛還是責任,驅使一隻貓對抗比自己大的動物?英國「衛報」就訪問專家,解釋這位將要迎來第 5 位首相的拉里勇敢行為。
文化
/
2022.10.24
18
:
48
經濟學家為何主張,科技是經濟不平等的癥結?
美国
社会
劳动力
员工
机械
自动化
常識認為,企業通過投資科技以增加產量,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不過,美國愈來愈多經濟學家警惕,不少科技取代了人手,卻沒有顯著提高效率,結果衍生經濟不平等的問題,因此呼籲以政策鼓勵增加就業、而非取代人手的科技投資,避免「過度自動化」(Excessive Automation)損害人類利益。
文化
/
2022.10.24
18
:
47
埃及主辦 COP27,卻連共享單車也搞不成?
埃及
社会
交通
交通工具
汽车
减排
开罗
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將於下月初舉行,主辦國埃及除了在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Sharm el Sheikh)加緊籌備,以迎接全球政要和代表,還在月前於首都開羅展開首個共享單車計劃。但獨立新聞網站「中東之眼」報道,計劃至今毫無進展,成為減排努力一大挫折。
文化
/
2022.10.24
18
:
46
你的臭味,我的滋味:何以某些食物極具爭議?
精神健康
人类
口味
喜好
本能
遗传
食物
天下之大,美食奇多,偏偏有些東西一端上枱卻叫人吵足半天,爭辯那是佳肴還是垃圾。芫荽、榴槤、臭豆腐甚至乎薄荷味雪糕,此類評價兩極的食物,能令情侶好友瞬間「決裂」,也可使陌生人同聲同氣。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就邀請專家,剖析我們這些愛恨分明的感覺,到底從何而來。
文化
/
2022.10.24
18
:
45
【Soul Monday】匹克球 Pickleball:緣何會吸引 NBA 球星投資?
美国
运动
体育
最近,網球、羽毛球及乒乓球的混合體「匹克球」(Pickleball)正在美國流行。因運動具有比賽競爭元素,參與者可彼此交流及鍛煉身體,而且容易上手,也方便在不同地方進行。這項易於入門的球類活動更成為邊緣青年改變的契機。
文化
/
2022.10.24
18
:
43
書店們:和平獎
俄罗斯
乌克兰
缅甸
社会
书籍
阅读
2022 年諾貝爾和平奬在 10 月 7 日揭曉。得主是白俄羅斯人權倡議者比亞雅斯基(Ales Bialiatski)、俄國公民組織「紀念」,以及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獲奬理由是「促進批評權力的權利,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為記錄戰爭罪行、侵犯人權和濫用權力作出傑出努力」。
文化
/
2022.10.24
18
:
42
唐明:如果紅樓夢的大觀園也爆發「疫情」
中国
大观园
教科书
疫情
红楼梦
可是,在奪權之前,誰能下令將太太小姐們單獨隔離起來呢?探春、寶釵、黛玉等人難道會束手坐等?何況她們與自己的丫鬟,大多情如姐妹,如此粗暴的隔離政策以及奪權方式,我認為,在大觀園這樣的社會裡,沒有甚麼可能發生。即使賈府後來倒了台,但取而代之的,也不會是賈府的管家、小廝、車夫或佃農。
前页
1
...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