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关于消费的最新新闻
星洲网
  /  
时事
  /  
2024.03.10 5:37
“港车北上”成港人消费度假新选择 港珠澳桥突破50万辆次(香港10日综合电)中國大湾区凭多选择,性价比高,吸引越来越多香港人通過“港车北上”這一方式到中國消费度假。 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数据显示,今年2月“港车北上”数量首次超过单月10万辆次,累计已突破50万辆次。 綜合中通社和央視等报道,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周六晚9时,经该站查验的出入境“港车北上”车辆已突破50万辆次。   中国边检部门介绍,自去年7月1日“港车北上”政策正式实施以来,驾驶单牌私家车北上的香港居民数量持续上升。 数据显示,香港民众驾车“北上”似乎已渐成风尚,口岸“周末热”、“节假热”特征更为明显。  香港的社交平台也相继出现关于“港车北上”的资讯分享群组,活跃度很高。即将去大陆的香港车主对申请、验车、保险等环节求解答疑;去过的车主则热衷分享自己的自驾游攻略和驾车体验等。 据中国边检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完成“港车北上”边检备案的驾驶员已超过4.87万人次,车辆已超过4.88万辆次。政策实施以来,经珠海口岸通行的“港车北上”月均增速超过58%。今年2月,“港车北上”数量首次超过单月10万辆次,其中2月13日年初四,单日通行量达8300辆次,为政策实施以来最高记录。
星洲网
  /  
时事
  /  
2023.12.24 4:38
收入减少 钱包紧缩 消费回归理性 中国出现“不买族”(北京24日综合电)拼多多今冬的市值超过阿里巴巴,中国银行又一轮降息,钱袋子小了,直接反映在购买行动上。中媒报道,在收入减少或不稳定之下,消费回归理性,许多人收紧钱包,改当“不买族!” 《界面新闻》报道,今年双11期间,包裹数量增长23至24%,总交易额的年增速却仅有2.1%,远低于包裹增速;这不光说明每个包裹的平均单价变低,也说明对于大单的消费,更多人的选择是不买,或转而选择低价商品。 在豆瓣“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里,已经聚集了约37万名“理智鹅”。小组创建于2020年10月,成员们主打“理性消费,物尽其用”,各种购物清单,在这里转变成不买清单。他们是双11的局外人、消费主义逆行者,如今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不买族”。 在选择不买的人群中,不买衣服或许只算得上是入门,进阶玩家即使在双11,也能忍住什么都不买。平日里则能不买就不买,实在不行再找平价替代品。例如仰仗星巴克提神的打工人,改绕道走进瑞幸。 小组中,有人发布“挑战2023年一年不买”贴文,不买的物品涵盖服饰鞋包、奶茶外卖零食、家电;这一年中,只消耗存货与购买必需品。许多人不买的理由很简单,“还是存起来更有安全感。” 这些不买族各出奇招,有人使用“等量换算法”,例如“买下来要打几天工”、“能买几斤牛肉啊?”还有人找到代替购买的方法:加入旧物群“以物换物”,群里的大家会互相赠送闲置物品,只需要在群里“许愿”即可。 不买族的背后,最直接指向是收入。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在研究居民的消费习惯后发现,居民消费率的高低由两个因素决定:第一,是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居民可支配收入究竟占了多少比例?第二,则是消费倾向。也就是说,在可支配收入中,人们有多少比例愿意用来消费? 在这两个因素中,收入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消费倾向依赖于收入,如果收入高,并且稳定,对未来有信心,消费倾向自然也就高,反之就低。(中时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