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NEWS
关于战争的最新新闻
热门标签
新冠疫情
疫苗
政府
拜登
经济
股票
欧盟
投资
疫情
市场
研究
外交
调查
苹果
特朗普
能源
数据
媒体
联合国
协议
冲突
选举
政治
习近平
历史
接种
警告
普京
人工智能
查看全部
CUP
/
文化
/
2023.09.25
18
:
49
波蘭停供武器,源於烏糧出口問題?
波兰
乌克兰
战争
欧盟
武器
盟友
粮食
军事
农业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波蘭一直是烏克蘭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向烏方提供武器、運送物資,並收容大量逃離戰火的難民,贏得不少掌聲,甚至增強其在歐洲的地位。但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近日宣佈將不再為烏克蘭提供武器,專注國內防務,停供武器的真正原因是甚麼?對戰爭有何影響?
CUP
/
文化
/
2023.09.06
18
:
50
叛國者們:誰背棄了烏克蘭?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叛国
宣传
战争
背叛
波克隆斯卡婭(Natalia Poklonskaya)的「俄羅斯最美檢察長」稱號,比其名字更響亮,不過這位政治人物其實出身克里米亞,曾在烏克蘭檢察系統工作。2014 年俄國吞併克里米亞後,她擔任當地最高檢察官,兩年後成為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而自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以來,不論是為了個人利益或信念,俄羅斯總能找到願意叛國的烏人。
CUP
/
文化
/
2023.08.24
18
:
49
俄烏戰爭持續,巴西從中發財?
巴西
出口
国际关系
外交
战争
投资
粮食
能源
金磚國家(BRICS)峰會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五國之中,中國正面對國內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南非近期失業率高達 33%、工人不滿國家當前經濟困境;仍深陷戰事的俄羅斯面對西方制裁、資本持續外流、盧布暴跌,經濟可能已到極限。相對而言,印度總理莫迪矢言當地將成為世界增長引擎、5 萬億美元經濟體;而剩下的巴西,則是另一個在烏克蘭戰爭、世界經濟不穩中獲益的國家。
CUP
/
文化
/
2023.08.18
18
:
49
盧布暴跌,俄羅斯經濟發生了甚麼事?
俄罗斯
利率
外资
战争
普京
卢布
经济
货币
通胀
俄羅斯緊急加息,以遏止俄羅斯盧布近期跌勢,貨幣崩潰如何影響俄烏戰爭?分析認為俄國經濟的命運,不再由國際金融家的判斷來決定,而是取決於普京的侵略意願。
CUP
/
文化
/
2023.08.17
18
:
43
戰爭教室:為甚麼國際間的戰爭正在減少?
和平
国际关系
战争
文明
发展中国家
的確,俄烏戰爭是自二戰以來在歐洲爆發的最致命常規戰爭,規模遠超過上世紀的南斯拉夫和車臣戰爭。這個「大規模」的衝突,雙方總共動員了超過兩百萬士兵。然而作為學者,基於統計數字及現實情況的研究,我們仍可以得出國際間的戰爭正在減少這結論。
CUP
/
文化
/
2023.08.15
18
:
43
Moyashi:桃太郎動畫革命
日本
动画
战争
电影
戰爭是科技的催化劑,太平洋戰爭催生了日本第一部動畫電影 —— 1943 年上映的「桃太郎之海鷲」。以今天的標準,說是電影也只是微型電影,因為片長只有 37 分鐘。真正意義上的「日本首部長篇動畫電影」,需要等到 1945 年,片長 74 分鐘的「桃太郎 海之神兵」。
CUP
/
文化
/
2023.08.11
18
:
48
烏克蘭反攻,遇上甚麼困難?
俄罗斯
乌克兰
战争
战略
军事
烏克蘭反攻已有兩個月,不過俄羅斯目前仍佔領烏克蘭近 5 分 1 領土,包括東部頓涅茨克和馬里烏波爾。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承認反攻「別具挑戰」,「展開速度可能比一些人希望的要慢」。事實上,俄羅斯的防禦確實讓烏克蘭反攻變得非常困難。
CUP
/
文化
/
2023.08.07
18
:
50
是誰把原子彈機密帶給蘇聯?
美国
冷战
原子弹
战争
核弹
核武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
间谍
二戰時美國啟動「曼哈頓計劃」,花費超過 22 億美元、動員 13 萬人,雲集一班當代最傑出的科學家 —— 當中至少 31 人曾經或後來獲得諾貝爾獎,最終才製造出原子彈。然而,在二戰遭受重創、正重建國家的蘇聯,卻在廣島和長崎原爆後短短四年宣佈成功核試。蘇聯原子彈計劃成功,實有賴一班潛伏英美的核間諜。
CUP
/
文化
/
2023.08.07
18
:
45
【Soul Monday】烏軍遺孀作畫寄情
士兵
女性
婚姻
家属
情绪
战争
绘画
烏克蘭戰爭持續近一年半,數以萬計男士放下一切走到前線,力抗俄羅斯軍隊入侵,最終葬身炮火,留下摯愛痛心思念。有喪夫的過來人在半年前開始藝術計劃,讓烏軍遺孀們在基輔的工作室,以繪畫作為治療方式,把失去另一半的悲傷、無奈、憤怒等情緒,全都抒發到純白的畫布之上。
CUP
/
文化
/
2023.08.04
18
:
43
Moyashi:原子彈真的有把日本炸得投降嗎?
日本
二战
原爆
战争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
嚴格來說,雖然原子彈投下與日本投降兩件事有先後次序,但從來沒有實質證據證明兩者存在因果關係。當然這不代表原子彈完全沒有關係,但頂多只是間接原因,當代學界傾向認為投降的決定是多重因素導致。
CUP
/
文化
/
2023.08.01
18
:
50
原子彈降世前:東京大轟炸
日本
美国
二战
战争
历史
火灾
灾难
炸药
空袭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往評論傾向認為原爆是日本在二戰投降的關鍵,不過近年愈來愈多人質疑日本在原爆前已處於崩潰邊緣。同年稍早的 3 月 9 日至 10 日晚上,美軍就以燃燒彈大規模空襲東京,造成超過 10 萬人死亡,把首都夷為平地,是人類史上最血腥的空襲行動。
CUP
/
文化
/
2023.07.31
18
:
42
戰爭教室:國與國之間為何會發生戰爭?
国家
国际关系
战争
冲突
角力
也許人類社會中衝突的確愈見減少,但為何戰爭仍然無法根絕?
CUP
/
文化
/
2023.07.26
18
:
48
1986 年豐田戰爭:活用廉價科技以弱勝強
利比亚
社会
乍得
战争
战术
武器
军事
军备
军队
現代戰爭是極為燒錢的科技戰,列強都投放大量資源研發軍用科技,但如能活用廉價科技和戰術,依然有以弱勝強的可能。1986 年非洲乍得北部就有一場豐田戰爭(Toyota War),該國透過善用廉價的豐田卡車,大敗軍力數倍於己的利比亞,當年採用的戰術仍然影響全球各地的武裝分子和起義軍。
CUP
/
文化
/
2023.07.25
18
:
48
陶傑:烏克蘭、台灣、泰國,和百年前的西班牙
欧洲
西班牙
佛朗哥
国际关系
外交
战争
历史
党派
烏克蘭戰爭,被視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熱身前奏,俄中成聯盟之勢,美國也聯同歐洲日韓,互相擺陣對決。
CUP
/
科技
/
2023.07.20
18
:
48
真.AI 戰爭:滲入以色列軍事行動的人工智能
以色列
人工智能
巴以冲突
国防
战争
数据
武器
军事
2021 年,以色列國防軍(IDF)將加沙為期 11 天的衝突描述為世上第一場「人工智能戰爭」,IDF 當時利用 AI 來識別火箭發射台,又找出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成員的位置。「彭博社」報道,以色列已將 AI 擴展至軍事行動,協助快速選定空襲目標。但有專家質疑,過度依賴 AI 技術會帶來可怕後果。
CUP
/
文化
/
2023.07.19
18
:
49
終止黑海糧食出口協議,俄方圖謀甚麼?
俄罗斯
土耳其
乌克兰
非洲
北约
外交
战争
欧盟
发展中国家
粮食
黑海
去年 7 月 22 日,烏克蘭、俄羅斯和土耳其在聯合國推動下於伊斯坦堡簽署「黑海糧食出口協議」,允許烏克蘭從奧迪沙港運送粟米、小麥、葵花籽油及其他糧食。幾經延長後,「協議」至本月 18 日到期,俄方則在前一天宣佈「協議」終止。由於烏克蘭經黑海出口的糧食,一半以上會運到發展中國家,如今失去「協議」,再次引起戰爭威脅全球糧食安全的憂慮。
CUP
/
文化
/
2023.07.06
18
:
48
【烏克蘭戰爭】在俄國內的法律戰爭
俄罗斯
欧洲
人权
反战
律师
战争
法律
维权人士
在開戰後的俄羅斯,任何人反對向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便等同犯罪,不分老幼一律嚴懲處治,有示威者在拘留期間更慘遭虐待。人權律師淪為政府公敵,一些業內的反戰律師已面臨起訴,其中數十人更被吊銷執照。驟然間,全國風聲鶴唳。即便如此,逾百名律政新鮮人卻無懼危險,不辭勞苦,加入全國最大法律辯護團體之一 OVD-Info,以熱誠和專業捍衛異見人士。
CUP
/
文化
/
2023.07.04
18
:
49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人在馬里烏波爾的置業夢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俄罗斯人
战争
置业
重建
在戰爭未完的地方買樓相信是艱難決定,但無阻俄羅斯人的入市決心。烏克蘭戰爭最先遭俄軍襲擊的烏東城市馬里烏波爾(Mariupol),去年經歷三個月圍城後,幾乎只剩頹垣敗瓦,俄軍佔領當地後,重建工作火速在瓦礫堆上展開。親俄媒體最近報道,該城不但「恢復生機」,房地產廣告甚至出現在俄國互聯網。
CUP
/
文化
/
2023.07.03
18
:
48
【烏克蘭戰爭】基輔警力不足,首都危機四伏
欧洲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精神健康
基辅
战争
治安
警察
正當烏克蘭武裝部隊在東部反攻俄軍,首都基輔有賴本地警力確保市民安全,但由於很多執法人員加入軍隊或駐守檢查站,令維持秩序的人手嚴重短缺。偏偏藏械、家暴到間諜活動,各類問題都在戰時特殊環境下惡化。「自由歐洲電台」近日透過兩位年輕警員的一次執勤,揭露威脅基輔乃至烏國的治安問題。
CUP
/
文化
/
2023.06.28
18
:
47
越戰遺禍:殺人 50 年的美軍未爆彈
越南
社会
地雷
战争
扫雷
炸弹
社区
越战
美軍參與越戰期間,對當地發射重 500 萬噸的砲彈,惟約 3 分 1 在落地時未有炸開,當中包括集束彈。美國撤軍以後,曾投放數千萬美元清理這類未爆彈(UXO),但半世紀過去,越南的農民和兒童每年仍會發現上千個,有些僅埋在地下幾吋之深。有掃雷組織估計,50 年來全國超過 10 萬人因此受傷甚至死亡。
CUP
/
文化
/
2023.06.26
18
:
47
【烏克蘭戰爭】不慌也不躲?基輔青年的空襲日常
乌克兰
社会
安全
平民
心理
战事
战争
日常
生活
空袭
16 個月以來,在烏克蘭首都基輔,人們對俄羅斯的持續空襲變得日益麻木。頻繁發出的警報如同城市背景音效,很多人聽見了也無動於衷。他們不再匆忙逃至地鐵站等地方躲避,只待防空系統擊落敵軍的導彈或無人機,以及政府應用程式發出通知威脅解除。不少青壯年更是厭世,開始出現「認命」的怠倦感。
CUP
/
文化
/
2023.06.23
18
:
49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軍人活著回來,卻吸毒死去
俄罗斯
社会
精神健康
吸毒
士兵
成瘾
战争
數以萬計的俄羅斯人應召上陣,與烏克蘭激戰過後,部分如今踏上歸途。惟多名軍方及公共衛生專家向「自由歐洲電台」透露,吸毒俄兵激增,憂慮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CUP
/
文化
/
2023.06.21
18
:
49
烏克蘭反攻戰:揭示 21 世紀的戰爭面貌
乌克兰
战争
武器
无人机
军事
西方國家對於自家先進軍備寄予厚望,期望能夠為烏軍反攻贏得突破。但反攻戰開展以來,西方軍備仍未發揮關鍵作用,烏克蘭自家研製的新型攻擊無人機,反倒更配合前線作戰需要,進一步向世界展示 21 世紀無人機戰爭的雛型。
CUP
/
科技
/
2023.06.21
18
:
47
AI 刪社交平台血腥內容,戰爭罪行又如何記錄?
社会
人工智能
审查
战争
社交平台通常利用人工智能(AI)過濾用戶貼文,可以大規模清除有害和違法內容,但 BBC 月初的調查報道指出,當 AI 審查關於戰爭的影像時,一些侵害人權的證據有可能被刪走且沒存檔,只因 AI 缺乏識別侵犯人權行為的能力。
CUP
/
文化
/
2023.06.20
18
:
48
烏克蘭低調反攻:專家分析背後戰略盤算
俄罗斯
乌克兰
战争
武器
军事
部署
烏克蘭近 2 星期前發動反攻,但遠沒有外界預期般聲勢浩大,亦未能即時打破僵局。有軍事專家卻提醒,不要對西方武器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強調它們不能徹底扭轉戰局;同時,低調反攻亦可能是基輔的戰略,用以試探俄軍最新部署的防線弱點,為有效的反攻鋪路。
CUP
/
文化
/
2023.06.20
18
:
46
無人安全:威脅蘇丹女性的性暴力罪行
苏丹
女性
强奸
战争
武装冲突
犯罪
罪行
冲突
兩個月來蘇丹武裝衝突不絕,逾 1,800 人喪生、150 萬人以上流亡,還有至少數十名女性遭受強姦等性暴力。這些惡行發生在旅館、路邊甚至受害人家中,很多醫生也為之痛心及震怒。然而,多間醫院皆被洗劫及破壞,緊急避孕、預防愛滋病等藥物亦被鎖起來,令性侵倖存者難獲治療及幫助。
CUP
/
文化
/
2023.06.15
18
:
43
戰爭教室:戰爭是甚麼?
社会
战争
為甚麼即使大部分人都渴望和平,但戰爭卻從未消失?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戰爭在人類世界中是一個必需的存在。戰爭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帶來科技、思想、全球化等的重要組成部分。
CUP
/
文化
/
2023.06.14
18
:
48
【烏克蘭戰爭】最新前線城市 —— 莫斯科
俄罗斯
社会
平民
战事
战争
普京
民族主义
莫斯科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很多俄羅斯人一直置身事外,如今炮火聲卻愈來愈近。邊境地區別爾哥羅德持續受襲;週日有無人機墜落於大莫斯科地區以北的卡盧加州;上週五沃羅涅日一座住宅大樓遭受攻擊;日前莫斯科更有 3 間房屋被無人機施襲,連首都也要淪為前線。
CUP
/
文化
/
2023.06.13
18
:
47
我反戰,但我不能說:俄羅斯東正教神父的「告解」
俄罗斯
社会
信仰
和平
宗教
战争
东正教
异见
言论自由
普京派兵入侵烏克蘭,獲俄羅斯東正教會大力支持。牧首區禱詞所祈求的從和平改為勝利;神父們被鼓勵向出征的軍人送上祝福;牧首 Patriarch Kirill 更指「當兵時所作的犧牲可洗去一切罪孽」。然而不少神職人員受良心驅使,暗裡反對戰爭及獨裁政府,只是為求自保,表面仍要裝作若無其事,忠君愛國。
CUP
/
文化
/
2023.06.12
18
:
48
烏克蘭水壩被毀,另一場生態災難即將浮現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战争
核电厂
水坝
环境
生态
烏克蘭南部赫爾松州水壩被炸毀,導致洪水氾濫,第聶伯河下游居民緊急撤離,俄烏互斥大壩被毀是對方所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形容事件為「大規模毀滅性環境炸彈」,當地生態及環境將如何受影響?
CUP
/
文化
/
2023.06.06
18
:
48
【烏克蘭戰爭】炮彈地雷太多,清理人手太少
乌克兰
社会
地雷
战事
战争
扫雷
生活
农业
受戰爭影響,烏克蘭糧食出口下降。當地大量農田可能埋有地雷、未爆炸的集束彈、雙方部隊發射的火箭或炮彈,農夫們往往要作艱難抉擇:冒生命危險繼續打理農務,或者忍受生計問題,等待專責掃雷的官方或志願團隊協助。在生計受到威脅、國家人手及資源緊絀之下,有烏克蘭人開始自己動手清理炸彈及掃雷。
CUP
/
文化
/
2023.05.23
18
:
42
方俊傑:「譯戰同盟」—— 把導演名字冠上去的電影
动作片
导演
影评
战争
美军
电影
最新一套「譯戰同盟」(Guy Ritchie’s The Covenant)。看原裝片名,煞有介事把導演的名字冠上去,我天真,以為這就代表信心之選,或者象徵回復個人風格。相反,可能是心虛,又覺得導演的大名對提升票房數字有幫助?一個人,要回到年輕時創作力最鼎盛的時間,談何容易?
CUP
/
文化
/
2023.05.18
18
:
48
【烏克蘭戰爭】華格納集團與俄軍互鬥?
俄罗斯
佣兵
战争
政治
普京
军队
俄羅斯爆發鬧劇式內鬥,行事兇殘的傭兵集團華格納(Wagner Group),不但投訴沒有足夠彈藥,還質疑軍方領導能力;近日更有外洩文件披露,華格納領導層出賣俄軍情報予烏克蘭,以換取華格納集團喘息的機會。澳洲國立大學戰略與國防研究中心研究員 Matthew Sussex 就撰文,深入分析這場鬧劇背後的權鬥動態,將如何動搖普京政權的根基。
CUP
/
文化
/
2023.05.17
18
:
49
二百年不變,俄羅斯再次邁向文化荒漠
俄罗斯
社会
审查
战争
普京
独裁
言论自由
前沙俄首相斯托雷平曾言:「在俄羅斯,每 10 年一切皆變,同時 200 年來一切都不會改變。」在沙俄時期,反抗沙皇的人會被流放西伯利亞;到蘇聯,人們可能會因發表個人意見而被送到古拉格。在今日俄羅斯,公然反對總統普京攻打烏克蘭的人,也將面臨類似命運。
CUP
/
文化
/
2023.05.15
18
:
46
【蘇丹衝突】醫者父母心,裡外不是人
苏丹
社会
内乱
战争
武装冲突
军事
医护
蘇丹衝突持續將近一個月,在物資短缺及炮火威脅下,醫護人員竭力搶救每一條生命,並紀錄針對平民、醫療工作者及設施的襲擊。然而,保持中立的他們淪為對戰雙方的磨心。很多醫生被正規軍及其支持者指控叛國,只因向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SF)成員提供治療。
CUP
/
文化
/
2023.05.11
18
:
49
普立茲獎背後:美聯社記者的絕處逢生
俄罗斯
欧洲
社会
报道
战事
战争
新闻
记者
美聯社 3 名記者在本週榮獲普立茲公共服務獎,表揚他們在去年俄軍圍困烏克蘭城市馬里烏波爾之際,作為現場僅餘的國際新聞工作者,為全球報道烏人承受猛烈攻擊的苦況、制衡了俄羅斯的虛假信息,甚至協助開闢人道主義走廊。但要贏得這個報界最高殊榮,除了對紀錄真相的堅持,還要有視死如歸的勇氣。
CUP
/
文化
/
2023.05.05
18
:
50
普京指控烏克蘭暗殺後,下一步可能有甚麼行動?
俄罗斯
刺杀
报复
战争
普京
无人机
袭击
军事
無人機在克里姆林宮上空爆炸,事件旋即演變成羅生門,俄方指控為烏克蘭企圖暗殺普京,烏方卻否認其事。事件發生在烏軍準備重奪領土之際,當國際輿論都在追問真相,更迫切的問題是,普京可能因應上述指控採取甚麼行動?
CUP
/
文化
/
2023.04.28
18
:
50
中國對烏克蘭的戰略模糊政策,與西方世界分歧
中国
俄罗斯
乌克兰
制裁
国际关系
外交
战争
欧盟
谈判
军事
马克龙
4 月 26 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烏戰爭後首次致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而澤連斯基亦隨即任命前戰略工業部長里亞比金為新任烏克蘭駐中國大使。伯明翰大學的政治科學教授 Stefan Wolff 就形容中國採取有如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策略,並成功把握西方世界的內部分歧。
CUP
/
文化
/
2023.04.13
18
:
48
陶傑:馬克龍半途叛美親中的炸彈
中国
法国
台湾
乌克兰
国际关系
地缘政治
外交
战争
欧盟
马克龙
三年前拜登誇口:杜林普作風驕橫,得罪歐盟,只有自己有能力團結歐洲盟國,對付中國。但現在馬克龍就在拜登的眼皮下叛變出走,只會令選民懷念杜林普。
CUP
/
文化
/
2023.04.12
18
:
47
逃出烏克蘭,非洲留學生前路茫茫
德国
欧洲
乌克兰
社会
大学
战争
留学生
难民
非洲人
去年 2 月底,烏克蘭受到俄羅斯全面入侵,大約 26,500 名正於當地留學的非洲人,也對局勢感到不安。開戰初期,數以千計學生逃至其他歐洲國家。然而,學分不被承認、生活成本高昂及複雜簽證問題,使他們進退維谷。多年努力和學費可能付諸流水,而失去的不僅是夢想,更可能是性命。
CUP
/
文化
/
2023.04.11
18
:
49
納粹德國東擴的偽地理學:生存空間理論
德国
二战
侵略
地缘政治
战争
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纳粹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對歐洲多國發動侵略戰爭,幾乎吞併整個西歐。戰事其中一個轉捩點是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國發動蘇德戰爭,展開東面戰線。知名德國史學家 Jeremy Noakes 就分析納粹主義其中一個重要概念「生存空間」(Lebensraum),如何驅使希特拉毅然東進,最後招致敗亡。
CUP
/
文化
/
2023.04.04
18
:
47
【烏克蘭戰爭】被送俄,再也沒回來的孩子們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儿童
孤儿
家庭
战争罪
收养
普京
洗脑
集中营
跟俄羅斯總統普京一同遭國際刑事法院(ICC)通緝的路芙娃.貝洛娃(Maria Lvova-Belova),身為俄國總統辦公室兒童權利專員,被指在烏克蘭戰爭中犯下非法驅逐、轉移兒童人口的戰爭罪行。烏克蘭政府已確認至少有 16,226 名兒童被驅逐到俄國境內,只有 300 人成功與家人重聚;但烏國議會人權事務專員 Dmytro Lubinets 估計總數可能高達 15 萬。失散兒童的下落、如何保護孩子,成為烏克蘭成人的苦惱。
CUP
/
文化
/
2023.03.28
18
:
48
【烏克蘭戰爭】罪犯當僱傭兵,死後也獲軍葬?
俄罗斯
社会
囚犯
士兵
战争
罪犯
葬礼
军队
俄羅斯華格納集團(Wagner Group)會聘用罪犯作僱傭兵,他們若在烏克蘭戰鬥中陣亡,遺體會被運回原本的居住地。有些人希望為「捐軀者」舉行英雄式葬禮,但亦有人無法忘記「罪人」作戰前所犯惡行。像這樣的道德爭拗,正在俄羅斯各地爆發。
CUP
/
文化
/
2023.03.27
18
:
48
甲午戰爭中的美籍抗日英雄:馬吉芬
中国
美国
战争
历史
洋务运动
清朝
甲午战争
回望歷史,其實有不少美國人對中國現代化作出莫大貢獻。其中一位美國人就曾協助大清帝國訓練北洋水師,甚至在甲午戰爭中親身走上前線,結果身負重傷,更因為北洋水師慘敗而鬱鬱寡歡,最終自殺身亡。他就是威海衛海軍軍校創校校長、鎮遠艦幫辦馬吉芬(Philo McGiffin)。
CUP
/
文化
/
2023.03.21
18
:
50
入侵伊拉克 20 年,如何為新冷戰埋下伏線?
美国
伊拉克
中东
国际关系
外交
战争
20 年前美國全面入侵伊拉克,成功推翻薩達姆政權,但始終未發現大殺傷力武器,更未能為中東帶來自由民主。當世界已進入新冷戰時代,我們該如何為伊拉克戰爭蓋棺論定?究竟伊拉克戰爭的失敗經驗,如何為新冷戰埋下伏筆?
CUP
/
文化
/
2023.02.24
17
:
50
【俄烏戰爭一週年】專訪:留守烏克蘭的年輕人,重新思考未來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专访
平民
年轻人
战事
战争
未来
青年
在戰爭衝突中求存的年輕一代,這一年來過著不安穩的生活,*CUP 訪問了 7 名仍留在烏克蘭的年輕人,從前線救援到民間義工,各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些人目睹戰爭殘酷,承受失去至親好友的傷痛,所造成的心理影響難以想像。年輕人被迫一夜成長,戰爭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隨著交戰時間拉長,他們如何重新思考未來?
CUP
/
文化
/
2023.02.23
17
:
49
【俄烏戰爭一週年】俄羅斯網絡戰為何未如預期?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战事
战争
網絡戰被視為現代戰爭的新常態,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網絡攻擊的陰影一直籠罩著歐洲國家,但戰爭開打近一年,有分析認為俄國發動的網絡攻擊成效有限,沒有令烏國陷入全面癱瘓。網絡戰並未在這場戰爭中決定生死,原因為何?
CUP
/
文化
/
2023.02.21
17
:
49
【烏克蘭戰爭一週年】無人機之戰:改寫未來戰爭形態
俄罗斯
乌克兰
人工智能
战事
战争
武器
无人机
戰爭初期,烏克蘭曾徵召一名 15 歲少年操控小型無人機協助定位,他將拍下的照片以及俄羅斯部隊的座標傳給烏軍,助其殲滅敵軍,阻止俄軍向首都基輔推進。戰事持續一年,俄烏雙方在對戰過程大量使用無人機,民用軍用、大中小無人機通通成為這場戰爭的重要工具。這些無人機從何而來、如何運用,又如何改變未來戰爭的形態?
CUP
/
文化
/
2023.02.21
17
:
44
【CUPodcast】經典食譜,用食物捍衛人的尊嚴
社会
战争
书籍
生活
食物
食谱
這次介紹的書籍 How to Cook a Wolf,是 1942 年由美國作者 M.F.K. Fisher 出版的食譜集。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民生物資不足,作者於是提供逾 70 個實用食譜,教讀者如何在戰爭中,即使沒有新鮮食材,也要盡力維持生活水平,用食物捍衛人的尊嚴。食譜集在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重印,對現今社會帶來甚麼啟發?
CUP
/
文化
/
2023.02.14
17
:
50
日常生活的間諜工具:二戰盟軍如何以編織收集情報
情报
战争
摩斯密码
历史
编织
间谍
除了氣球,很多聽起來十分日常的工具,其實都可以用來收集情報。在手機未普及的年代,偶爾還會見到老人和中年女士在公園或者交通工具上針織,打發時間之餘,又可以為摯愛送上溫暖牌毛衣。不過,針織的用途可以遠遠超於你的想像。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分享在戰爭時,間諜如何以針織傳遞訊息。
CUP
/
文化
/
2023.02.14
17
:
47
【烏克蘭戰爭】「我才是俄羅斯人應有的模樣」—— 那些聯烏抗俄的人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俄罗斯人
参军
士兵
战争
敌人
军事
军队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數以十萬計俄羅斯人接到徵召通知。有人懷著不安應召,有人索性逃離本國避開兵役。當中,也有人只是不想以俄軍身份打仗,效力烏克蘭領土防衛國際軍團、由俄羅斯人組成的自由俄羅斯軍團(Free Russia Legion),就是其中之一。
CUP
/
文化
/
2023.02.09
17
:
47
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最新戰場:環境仲裁
亚美尼亚
社会
地缘政治
战争
法律
环境
生物多样性
阿塞拜疆
领土
近日阿塞拜疆對同屬南高加索國家的亞美尼亞提出法律挑戰,指控亞美尼亞在佔領具有主權爭議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近 30 年期間,破壞當地的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這是首次有國家根據「伯恩歐洲野生物種保育和棲地公約」(Bern Convention),尋求與他國之間的仲裁,如果阿塞拜疆勝訴,將會開創先例。
CUP
/
文化
/
2023.02.08
17
:
47
【烏克蘭戰爭】回收電子煙,變成戰場實用工具
乌克兰
回收
战争
无人机
重用
电池
過去幾個月,俄羅斯對烏克蘭首都基輔及多個城市的能源基礎設施發動攻擊,全國多處停電,令前線處境更嚴峻。一批烏克蘭人就收集用過的電子煙,把內裡的電池重新用作流動電源,給士兵在森林和戰壕等無法通電的地方使用。
CUP
/
文化
/
2023.02.01
17
:
47
夾在戰爭中,成為「垃圾人」的敍利亞居民
土耳其
战争
生活
贫穷
军事
敍利亞東北部、現時由庫爾德族人領導的多民族政府地區,曾有廣闊的農田、油田,是該國主要收入來源。但內戰持續,加上 2015 至 2019 年間美軍支持庫爾德人領導的敍利亞民主力量(SDF)武裝聯盟打擊 ISIS,令居民生活至今仍未回復正常。有人要成為「垃圾人」,在垃圾場拾荒為生。
CUP
/
文化
/
2023.01.31
17
:
47
【烏克蘭戰爭】勸敵投降熱線,24 小時為俄服務
俄罗斯
乌克兰
士兵
战事
战争
投降
军事
军队
去年 9 月普京宣佈動員 30 萬平民作戰,迫使全國男性作出生死決擇。烏克蘭政府趁此機會,開設名為「我想活下去」的熱線供俄人投降。當局表示,每天收獲 50 至 100 通來電,至今超過 6,500 名軍事人員以此投降。而計劃的代言人,正是「棄俄投烏」的成功例子之一。
CUP
/
文化
/
2023.01.27
17
:
50
【烏克蘭戰爭】新一輪坦克供應,為何重要?
俄罗斯
德国
欧洲
乌克兰
坦克
战争
武器
军事
军队
烏克蘭此前一直接收北約東歐成員國提供的蘇式 T-72 主戰坦克,但面對俄軍的 T-90 坦克,未能取得優勢。德國終於同意向烏軍提供豹 2 型坦克(Leopard 2),加上英美分別提供的挑戰者 2(Challenger 2)和 M1 艾布蘭主戰坦克(M1 Abrams),有望讓烏軍突破俄羅斯在東部頓巴斯地區建立的防線,以至奪回被佔領土。不過這些西方坦克能否讓烏軍對付俄軍預計於 3 或 4 月春季發動的攻勢,仍有疑慮。
CUP
/
文化
/
2023.01.19
17
:
47
【烏克蘭戰爭】囚禁無名的平民人質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人权
人质
囚禁
平民
战争
法律
罪行
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表示,俄羅斯侵略至今接獲近千宗尋人求助,指烏克蘭平民基於不明原因被敵軍俘獲,逾半數仍然被囚。烏國人權特使 Dmytro Lubinets 近日更指,這類「平民人質」或許超過 2 萬名。他們從未參與作戰,部分人卻被當作戰俘長期扣押,其他甚至連這個「名分」也欠缺,以無罪之身被關在秘密設施,不知何時能重獲自由。
CUP
/
文化
/
2023.01.18
17
:
49
戰亂中,堅持教學的烏克蘭教師
俄罗斯
乌克兰
社会
儿童
学校
学生
学习
战争
教师
教育
在烏克蘭,有些老師教授網課時,附近一片頹垣敗瓦,甚至正在燃燒。而學生也陷於困境,有些要遠離家園尋找避難所,有些則離散到其他國家。但顛沛流離之中,雙方都未有放棄教育及學習,烏國總統澤連斯基亦強調教鞭之重要。
CUP
/
文化
/
2023.01.17
17
:
47
【烏克蘭戰爭】前線手機危機:一次通話,足以致命
俄罗斯
乌克兰
士兵
安全
战争
手机
军事
現代人機不離手,打仗也不例外。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雙方均不乏士兵違反軍令,冒著被手機訊號出賣行蹤、招致敵方炮擊的風險,在前線附近通話及上網。有主戰的知名俄國博客甚至形容:「在 21 世紀前線打擊手機,就跟打擊賣淫一樣徒勞無功。」一件平凡普遍的工具,竟可能影響這場戰爭的成敗。
CUP
/
科技
/
2023.01.16
17
:
48
俄羅斯 IT 人不能再遙距工作?
俄罗斯
社会
人才
回流
战争
技术
自俄烏戰爭開始,俄羅斯就有大批 IT 技術人員搬到其他國家以遙距方式工作。為防止他們洩露國家安全等敏感數據,同時憂慮長此下去國內 IT 人才流失,俄羅斯國會計劃設立新法例,禁止企業實施遙距工作,想盡辦法要人才回流。但逃出去的 IT 人,真的有打算回國嗎?
前页
1
...
11
12
13
14
15
1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