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NEWS
-2023-
10.18
04:48
ETtoday  /  时事

國民黨整合拋民主初選 郭正亮:這些人保證不出來投票

藍白整合卡關,雙方針對如何產出最強人選意見分歧。對於國民黨所提出的民主初選,前立委郭正亮說,民進黨過去也有經驗,而今依照台灣的選民結構,「我跟你保證中間選民都不會出來投票。」

更多文章
很多人想退國民黨?蔡正元喊「不必糾結」 示警:賴清德支持度上升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日前稱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有許多黨員跟他說想退黨,引發爭議。前立委蔡正元認為,這種事不必太認真看待,都是選舉式民主政黨的常態,不必糾結;不過蔡強調,最近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支持 查看文章

陳以信參加國民黨台南市長初選 謝龍介自信「我會贏」

國民黨前不分區立委陳以信24日突然以「光復台南」為題,投下參加台南市長黨內初選震撼彈,公告25日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由於謝龍介是目前黨內檯面上呼聲最高的參選者,對於陳的加入,謝自信回應「初選我會贏,明 查看文章

影》黨經費何來? 鄭麗文喊「小額募款」 曝國民黨行情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將於11月1日走馬上任,昨(21日)被問及外界關注募款問題,她回應,當然會努力的募款,這也是身為黨主席必定要負起的責任,「相信募款也會因為國民黨行情的水漲船高,募款也會更加的順利 查看文章

郑丽文當選國民黨主席:從學運明星到「中國人」論述,藍營板塊重組|Whatsnew

國民黨主席由郑丽文胜出。曾為綠營學運明星的她,如今以「兩岸同属中華民族」接掌藍營;習近平賀電與介選爭議,令親中疑慮再起。 查看文章

鄭麗文當選黨主席不意外 媒體人爆國民黨員選前1「共同反應」

國民黨主席選舉18日落幕,鄭麗文以6萬5122票勝出,打敗郝龍斌、羅智強、張亞中、卓伯源、蔡志弘等5位候選人。針對鄭麗文勝選,媒體人謝國安表示,他不意外,因為這段時間只要看到國民黨黨員,蠻多人脫口表示 查看文章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擬參選嘉市長選將急換看板回應了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擬參選嘉義市長的黨員翁壽良醫師19日突然撤換市區街頭看板,引發地方揣測,翁壽良說,預計12月換新的政見訴求看板,這段空檔是借給護理之家廣告招牌使用,勿做不必要聯想。 嘉義市長黃敏 查看文章

国民党选出新任领导人并期望与大陆和平相处

郑丽文将于今年11月1日接任国民党领导职务。 查看文章

郝龍斌認敗選喊:支持新任黨主席 一起為國民黨努力

國民黨黨主席黨主席結果出爐,由候選人鄭麗文當選,候選人郝龍斌也發表談話表示,祝福鄭麗文女士,期望所有的黨員一起團結、支持新任的黨主席,一起為國民黨的未來而努力。郝龍斌表示,尊重全體黨員的決定,也希望大 查看文章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黃敏惠期盼「 桶箍」整合全黨向前走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嘉義市長黃敏惠第一時間道賀,恭喜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並期盼新任主席能扮演好「桶箍」的角色,帶領全黨整合向前,世代間互相合作,不僅「世代接棒」,更能世代「皆」棒。 黃敏惠表示,這 查看文章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當選 張麗善:大家還是要團結

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力挺郝龍斌的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無論如何大家要團結一致,希望在新黨主席帶領之下,2026縣市長選舉能大獲全勝、2028國民黨能重返執政。 前雲林縣長張榮味及胞 查看文章

國民黨主席「24年10次改選回顧」 朱立倫創下2歷史紀錄

國民黨主席選舉在今(18)日登場,共6人角逐,包括郝龍斌、鄭麗文、羅智強、卓伯源、張亞中與蔡志弘。其中郝龍斌第三度參選,能否擺脫前兩次敗選紀錄引發關注。對此,《中時新聞網》整理自2001年首度黨員直選 查看文章

國民黨主席改選6搶1今登場!投開票時間、預估投票率一次看

國民黨主席選舉今(18)日投票,此次黨主席選舉共有六位參選人,依抽籤順序分別為:1號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號前國大代表蔡志弘、3號立委羅智強、4號前台北市長郝龍斌、5號前立委鄭麗文,以及6號前彰化縣 查看文章

美国政府關門快讀:歐記健保再成導火索,民主黨稍佔上風?|Whatsnew

9月30日PBS民調顯示,37%的美國人認為政府關門是共和黨的錯,27%將責任归咎于民主黨,31%認為兩黨都有份。 查看文章

高市早苗释出财务大臣兼副总理 为何遭国民民主党领袖玉木雄一郎拒绝

日本国民民主党领袖玉木雄一郎16日与公明党举行党魁及干事长会谈后,向记者团确认拒绝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引发网络热议。 查看文章

2025国民党主席选举前瞻

林原:这次选举,郝龙斌的处境与四年前的朱立伦有些类似,可视为大热门,居于主动地位。由于“非郝阵营”的分裂,他当选的可能性不低。 查看文章

國民黨主席選舉民調 最欣賞郝龍斌 藍營支持者最挺鄭麗文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17日)公布「下一屆 國民黨主席選舉:鹿死誰手?」即時民調。最欣賞的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郝龍斌以二成四高居第一,鄭麗文以一成四排名第二,但國民黨支持者中,28.6%最欣賞鄭麗文,21 查看文章

美以公共事务委员会与内塔尼亚胡的关系:美国中间派民主党人以此为由退还该机构捐款

美国国会议员塞斯·莫尔顿的声明凸显了美国民主党人对亲以色列游说团体立场的转变。 查看文章

陸在聯大提全球治理 喊話消除殖民主義思維

新華社14日報導,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美東時間13日在聯合國大會第四委員會(聯大四委)非殖化議題一般性辯論上發言指出,今年9月,中方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呼籲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毫無疑 查看文章

趙少康喊大陸介選 郭正亮批可笑:不懂就不要亂講 嚴重傷害國民黨

對於資深媒體人趙少康開記者會指控大陸介入國民黨主席選舉一事,前立委郭正亮直言,「太可笑了!」他真的對網路不了解!不懂就不要亂講話,如果對網路生態不了解,就不要亂評論!不要為了一時的輸贏隨便上綱,這已嚴 查看文章

國民黨主席選情白熱化 基層呼籲回歸團結

國民黨主席選舉進入倒數階段,主要候選人均南北奔走爭取黨員支持,選情逐漸白熱化。高雄市目前陸續公開表態者,多屬前民代與黨內派系;但現任民代則採取保守態度,避免公開站隊引發爭議。與部分媒體報導的「明顯分陣 查看文章

2026高雄市長選情「變數多」 媒體人:國民黨20年來最好機會

地方積極備戰2026選舉,熱門選區之一的高雄市,四位綠委賴瑞隆、許智傑、邱議瑩、林岱樺打的火熱,藍營則由立委柯志恩出戰。針對高雄市長人選,資深媒體人謝寒冰則認為高雄看似是民進黨穩固鐵票區,「但不要忘了 查看文章

马查多获和平奖 联合国:反映委内瑞拉人对民主追求

南美国家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今天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她表示自己听闻消息时感... 查看文章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查多无畏当局扬言逮捕 藏身委国续推民主

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查多以成功团结并领导委内瑞拉各反对派势力闻名,尽管委国威权主义不断扩张,且当局一再扬言逮捕,... 查看文章

“形象出现问题”:日趋胶着的州长竞选令民主党人捏一把汗

虽然特朗普的全国支持率下滑,但新泽西州和弗吉尼亚州的民主党人在11月选举前倍感焦虑。 查看文章

走下坡路时蹬踏板的共同民主党“改革自行车”

“改革就像自行车踏板一样。要一直蹬才不会摔倒。” 共同民主党代表郑清来2日表示:“司法改革、从虚假造假信息中挽救国民损失的改革也将在中秋长假后公布。”郑清来代表就改革多次强调的事情之一,就是“自行车论”。他用停下来就不能站住的双轮自行车、设计成只能向前… 查看文章

國民黨國慶日升旗 郝龍斌:希望6候選人一起參加

國民黨為慶祝中華民國國慶,國慶日上午將在中央黨部前廣場舉行升旗典禮,黨主席朱立倫邀請6位黨主席候選人參加,象徵黨內團結。國民黨黨主席候選人郝龍斌今(8)日表示,一定會參加,也希望6位候選人都一起參加。 查看文章

报道:叙利亚军队和叙利亚民主力量在阿勒颇发生冲突,造成1人死亡,数人受伤

在阿勒颇的冲突中,叙利亚内部安全部队的一名成员死亡,另有3人受伤,其中包括平民。 查看文章

特朗普撤回与民主党对话的提议 美国政府停摆持续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在持续6天的僵局之后,民主党必须先结束停摆,谈判才能开始。 查看文章

法德领导人共庆德国统一35周年 马克龙警告:欧洲正经历“民主的退化”

3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茨一同出席德国统一35周年纪念活动。活动上,法德领导人都发表了讲话,警示欧洲必须做好准备应对全球范围内的重大政治经济变革。 查看文章

國民黨主席最新黨員民調 這人大幅領先

國民黨主席選舉將於18日進行改選,根據《ETtoday新聞雲》今天(3日)公布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黨員最支持鄭麗文(44.5%)擔任黨主席,其次依序為羅智強26.6%、郝龍斌18.9%。根據《ETto 查看文章

台藝人賀大陸國慶 陸委會:應珍惜民主自由生活方式

中共1日慶祝建政76週年,由於部分台灣藝人再度在社交平台上轉發中共央媒貼文祝賀「祖國」與「新中國」,國泰民安、生日快樂等話語,陸委會1日也對此說明,將持續關注相關貼文是否涉及「矮化台灣、消滅中華民國主 查看文章

“我们绝不受胁迫”:民主党发起一场冒险的停摆之战

在联邦政府关停之际,美国共和党坚守立场,特朗普威胁解雇被迫休假的员工。 查看文章

越过了不讲道理的特朗普,又遇到岿然不动的共同民主党

在越过关税谈判这座大山后回想起来,哪有这样的不讲道理的谈判。就像是被拖进小巷,两边的口袋被掏得干干净净,却只能安慰自己,还好比别人少被抢了一些,保住了藏在袜子里的钱,真是令人苦涩的处境。美国白宫公开的集体纪念照颇具象征性。韩美双方各有5人总共10人竖起大拇指… 查看文章

揭大罷免大失敗8原因 呂秀蓮問投票率驚:民主海嘯來了

726大罷免大失敗,前副總統呂秀蓮列出大罷免0通過的8大關鍵因素。呂秀蓮透露,726她去投票時,有人說超過5成,讓她蠻吃驚的。呂秀蓮3日在網路節目《下班瀚你聊》中表示,726那天她選擇在快要投票結束前 查看文章

誰適合接任國民黨主席?10萬人網路投票最後結果出爐

國民黨主席將於今年改選,預計下週將開始啟動主席選舉的相關作業,除了台中市長盧秀燕,還有前彰化縣長卓伯源與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是否繼續參選也成為關注焦點。「Yahoo奇摩」針對 查看文章

「民主已死」萨尔瓦多国会通过宪法改革 总统布格磊可无限次竞选连任

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国会已批准宪法改革,取消总统任期限制,允许现任总统布格磊(Nayib Bukele)无限次竞选连任。 查看文章

Meta停止在欧洲投放政治广告 “绝对透明”能否真正保障民主?

Meta宣布将停止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投放政治广告,原因是一项意在加强透明度的欧盟新法即将实行。在这家美国科技巨头看来,这一规定过于严苛。 查看文章

726大罷免》韓國瑜:衷心期盼無差別罷免 只是民主意外

大罷免大失敗!最終24位藍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皆不通過。這段期間拚命輔選的立法院長韓國瑜也發聲,罷免投票的結果底定,面對無差別的罷免波瀾,衷心期盼這只能是民主歷程的一次意外、而不能是常態,否則會是 查看文章

國民黨大造勢開場 高虹安喊大罷免徹頭徹尾都是由民進黨發動的

大罷免選戰前夕,國民黨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最後大造勢。民眾黨新竹市長高虹安特別北上參加活動。高虹安指出,民進黨稱大罷免是公民團體發起的,但所有人都知道大罷免都是民進黨發動的,如果自己遭到罷免,將由中央指 查看文章

国民民主党党首批评石破执意留任

  【共同社7月24日电】日本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23日对首相石破茂多次作出留任表态提出批评。玉木在国会内对媒体表示:“我不太理解这样做的理由。仿佛选举结果不存在一样。选举体现出的民意究竟是什么?... 查看文章

日参院大选 立宪民主党等3在野党 排除与自民党组阁

日本今天举行参议院大选,执政联盟自民党及公明党恐失利,在野立宪民主党、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高层都已表态,不考虑与自民党... 查看文章

韓國瑜力挺丁學忠:大罷免不是台灣民主 是政治抹殺

立法院長韓國瑜20日到雲林縣力挺立委丁學忠,於土庫鎮進行車隊掃街、宮廟參拜,呼籲大家26日一定要出來投不同意罷免票,強調丁整整一年半努力付出,卻要面對一個完全違反民主的大罷免,31席立委被不分青紅皂 查看文章

共同民主党不应强行多数表决,应以实力和品格引领

“以前执政初期的改革黄金时间是1年左右,但最近好像还不到6个月。” 这是共同民主党亲李在明派议员的话。随着移动和网络的发达,舆论动向迅速发生变化,因此总统选举后的公约效应不会持续太久。这意味着要尽快进行改革课题立法。 共同民主党领导层也有同样的看… 查看文章

傳賴第七講閉門談「民主」 作家譏:有無管道能翻牆聽?

總統賴清德日前展開「團結國家十講」,期間因「軍人搭機自動升等商務艙」、「雜質說」等發言,而遭到外界批評,之後又因丹娜絲颱風襲台而暫停至今,有媒體今(16)日報導,賴19日傳出將在花蓮舉辦主題為「民主」 查看文章

民主党指责特朗普将全球影响力拱手让给中国

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民主党人发布报告,批评特朗普政府在对华关系上的失败。报告认为,关闭国际援助项目和美国之音等机构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让中国得以填补空白。 阅读更多 查看文章

罷免陳玉鈴失敗 詹江村轟國民黨「沒用力宣傳」:在幹什麼?

民進黨南投縣議員陳玉鈴罷免案今(13)日登場,但因同意票數未達門檻,使得全台唯一一場綠營罷免案宣告失敗。對此,國民黨桃園市議員詹江村質問,陳玉鈴罷免案是全台唯一民進黨罷免連署達標案件,國民黨卻沒有用力 查看文章

罷團發起返鄉車票團購 國民黨質疑有不法金流:假團購真期約賄選?

近日傳出有罷免團體要幫忙規劃返鄉專車團購,試圖在726罷免投票前最後一搏。國民黨發言人鄧凱勛直言,這樣的操作不僅坐實罷免已無群眾動能,更讓人高度懷疑,罷團是否涉及不法金流?是否存在假團購真期約賄選?檢 查看文章

香港国安处警方逮捕香港民主建国联盟四成员 香港国安处警方逮捕香港民主建国联盟四成员. 发布日期:10 小时前.

香港国家安全公处指控四人串谋颠覆中国国家政权,该联盟以台湾为基地。 查看文章

石破赴奈良向安倍慰灵碑献花 强调守护民主主义

  【共同社7月8日电】日本首相石破茂8日在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忌日访问与枪击事件发生地同样位于奈良市的陵园,在安倍的慰灵碑前献花并默哀。石破向媒体称:“卑劣的犯罪行为在选举期间发生。不容许民主主义被暴力... 查看文章

达赖喇嘛在流亡中构建的民主制度能否延续

达赖选择将权力下放给民选议会、退出政治角色,建立并巩固了流亡政府的制度化民主。但他去世后,中国可能削弱印度和美国对达赖事业的支持,其民主遗产面临考验。 阅读更多 查看文章